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探析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供给侧改革概念入手,阐述了供给侧改革在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以福建省53所高职院校为例,从对科研工作重视程度、教师素质水平、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转变办学理念、加强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增加政府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旨在为高职院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科研成果转化;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福建省
  中图分類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8-0028-05
  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3]。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实现平台、应用型科技创新资源的高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智力支撑,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产学研为抓手,通过应用性技术的开发、转让、服务等方式,着力解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科研水平及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已成为当前衡量高职院校自身实力的重要因素[4]。因此,如何以科技创新供给弥补地方经济发展的“短板”,充分发挥科研创新资源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如何将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壮大面临的重大课题。这对高职院校加强品牌建设、创新教育发展、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众多学者已在产学研结合[5-6]、科研成果转化模式[7-8]、科研环境建设[9]、科研人才培养[10]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观点。笔者通过对福建省高职院校的调研,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若干规定的通知》和《福建省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规定》等提出的要求,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时间纵向与空间横向比较的方法,对当前制约福建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旨在为高职院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福建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基本情况
  2016年,福建省有高职院校53所,在校生约23.85万人,其中,国家级示范校2所、国家骨干校4所、省级示范校7所、一般校37所。近年来,福建省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和人才供给持续增加,已成为福建省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2014—2016年,全省高职院校依托14所高职院校设立了17个省级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海洋技术、机器人、汽车技术等领域,大力开展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活动,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并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约18.8万名。三年来,全省高职院校技术交易到款金额共26 541.75万元,年均增幅22%,其中,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金额4 165.79万元,每年增幅12%;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金额3 770.68万元,每年增幅17%。详见表1。
  从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数量来看,2014—2016年,全省三年均无政府购买服务的学校有18所、三年均无社会人员培训的学校有27所、三年均无提供社区服务的学校有47所,分别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36%、54%、52%;从科研成果转化的高职院校数量上看,全省三年均无技术交易的高职院校数量比例高达94%;三年均无纵向科研项目的高职院校数量比例为16%;三年均无横向技术服务的高职院校比例高达48%。详见表2、表3。
  这既反映了全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对社会贡献度不大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的状况,也反映了其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的状况。探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高职院校自身科研创新资源、创新能力供给不足的因素,也有科研成果转化外部环境不够优化、制度不够完善的因素。
  二、制约福建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原因探析
  (一)学校对科研工作总体重视不够
  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沿海省份,因受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影响,福建省高职院校起步晚、基础弱、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中专学校改制或升格而成。因此,部分高职院校受办学条件、实训基地建设和教育思想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对科研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部分教师仍然认为其主要任务是教学培训工作,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科研及其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产学研结合“三位一体”的紧迫性;同时,多数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也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丰富经验,有的无法利用已有的科研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不用说站在学科前沿开展科研工作和提出促进学校科研发展的理念。
  (二)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
  福建省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水平不高。2016年,全省53所高职院校生师比平均为23.2:1,生师比大于22的高职院校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40%,没有达到教育部的标准要求,其中,国家级、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生师比分别为28.6:1、26.1:1,也均未达标,大部分教师的主要时间精力都放在教学上,从事科研的时间很少。同时,在学历学位层次上,高学历人员结构比例较低,全省高职院校拥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比例仅为2.86%,学士及学士以下学位的人员占了45.37%,教研人员学历学位层次远低于国家标准。同时,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学校,部分教师对从事科研工作的要求缺少了解,有些教师甚至还不知道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和撰写步骤,对如何申报课题更是不甚了解,缺乏开展科研工作所必备的信息检索、数据处理、方法应用、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有20%的高职院校无能力承担政府委托的纵向课题。   此外,全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为54.7%,其中,公办高职院校59.25%、民办高职院校46.19%。除少数国家级、省级示范校的科研水平较高外,多数高职院校还缺乏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素质的研究团队,难以承担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科研范围狭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仍停留在教学经验介绍或课程实践案例总结上,技术含金量较低、科研成果转化可能性小,缺乏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
  (三)科研方面的校企合作不够密切
  2014—2016年,虽然全省高职院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项目数量日益增加,但体现校企合作的教学设备、实训基地、联合攻关等多项指标却呈现出弱化趋势。由于校企合作缺乏刚性约束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没有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好处,尚未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导致现有优惠政策难以形成对企业的有效激励,企业参与办学和开展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使得校企合作多数停留在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等低级层面上,在深层次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联合攻关合作较少。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很难从企业生产一线中捕捉到亟需突破的技术和重点难题,从而寻找有针对性、应用性强的科研内容和科研项目,极大地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由于校企合作不够密切,导致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不是依据市场需求进行选题和立项,而是为了申报项目、完成任务而开展。科研项目选题针对性不强、研究目的不明确,使得科研成果不能很好地对接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缺乏现实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造成科研成果商业价值效益不高、应用效应不强。
  (四)科研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尽管福建省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但这些院校的生均办学经费仍低于全国水平。在福建省53所高职院校中,有40.38%的高职院校为民办性质学校,办学经费缺口较大。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在政府的教育资金分配中,仅有4.39%的财政支持资金流向了这些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经费紧缺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用于支持科研发展的经费也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人员的职称评定、职级晋升、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往往只看重教学科研人员完成的项目、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获得的证书等方面的数量和级别,而对教学科研人员的考核也过多地强调成果的数量和理论水平,却很少与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挂钩。这种政策制度给教学和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大制约了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和推广力度。
  三、加快福建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办学理念,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价值
  高职院校要尽快转变办学理念,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切实增强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
  一是要以科研带动教学,突出产学研结合,坚持以应用性为主题、以教学改革为导向、以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精准定位高职院校科研发展方向。
  二是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增强基础性、技能性的研究能力,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全面进行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区域高职院校抱团发展;同时,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积极探索集群发展模式,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的整体研发能力和办学水平。
  四是要推行“一校一策”做法,每所高职院校都要根据自身的技术强项、拳头专业、特色成果等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本校的创新资源、创新潜力,寻找有效途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特色化。
  (二)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离不开人才培养。因此,要加快高职院校自身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的改革创新。
  一是要改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组织培养一批“走出去”的高职院校科研人才,到科研实力较强的本科院校、科研机构、技能培训中心、大型企业进修深造,并遴选一些中青年创新人才作为国家级、省级名师培养对象,形成良好的科研人才梯队。
  二是要引进一批满足紧缺岗位需要、勇于开拓创新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以及素质过硬的“双师型”高技能人才,以人才培养、素质提高来推动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
  三是要完善科研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改变高职院校现有的选人用人和利益分配制度。要改变高职院校当前普遍重奖项轻推广、重论文轻成果、重纵向课题轻横向课题等做法,切实加大对促进产业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探索建立对科研人员拥有科研成果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在科研成果转化收益中的分享比例,推行以增加知识价值、应用效益为导向的分配制度,着力激发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化。
  (三)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拓宽科研成果转化渠道
  高职院校是应用型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和供给侧方,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侧方,两者互为作用、相互促进。
  一是要积极开展深层次合作的校企协同创新。高职院校要通过与企业共同建立技术服务中心、研发中心、咨询中心以及校企联合体等各种产学研合作技术平台,共同开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交易等科研服务活动。
  二是政府要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企业与高职院校開展合作,推动“厂中校”“校中厂”科教协同创新,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技能创新、开展基础研究。
  三是要积极探索建立职教集团、“亲产业”专业群、校企合作创新园区等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模式,引导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共同组建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企业,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以行业发展为龙头,建立一批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基地,专门从事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专业化。   (四)增加政府投入,着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
  高职院校主要是对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技术、应用性难题进行突破性研究,本科院校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高、精、尖技术项目进行攻坚,两者共同发展、互为补充,地方政府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一是地方政府财政要逐年增加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扩大产学研一体化专项资金投入的规模,明确支持的对象和重点,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同时,对市场应用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有望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科研成果实施当地转化的,政府要按科研成果转化实际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并在政策上给予专项扶持。
  二是要集中现有科技专项资金和产学研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具有牵动力的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予以倾斜,对技术含量高、产学研结合性强、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的科研创新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三是要加快“产学研”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工程试验中心和实训中心等设施设备的财政补助额度,推动“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产生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
  四、结语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学校、企业、市场等多方面要素,而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本文在对福建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调查实践的基础上,从供给侧角度入手,以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从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重视程度、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校企合作情况和科研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要加快福建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让其更多的科研成果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要尽快转变办学理念,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价值,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特色化;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激发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化;三是要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拓宽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专业化;四是要加强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推动“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产生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论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3):3-7.
  [2]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6-35.
  [3]余景波,宋燕,李开锋.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24-27.
  [4]屈文斌,姚哲.加快成果转化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发展[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3):74-76.
  [5]张珍珍.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建设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20):6-7.
  [6]谢寿星,张煌忠.高职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2):11-14.
  [7]杨丽芳,叶加冕,段波,等.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探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2):1-5.
  [8]徐丽.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困境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7(2):66-67.
  [9]盛于兰.浅议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J].湖南邮电职業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90-92.
  [10]赵前程,朱永健.深化高校科研供给侧改革科教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0):105-108.
  (责任编辑:杨在良)
其他文献
淘气章鱼手里拿着一张本期嘉宾的照片。照片中的鱼有着一身鲜艳的花纹,正张着华丽的鱼鳍在珊瑚礁里游弋,样子既漂亮又威武,造型更是拉风极了。它有一个响亮的称谓——“狮子鱼”。  狮子鱼≠蓑鲉  那条外形好像蝌蚪的鱼的大名就叫狮子鱼,从分类学来说这是真正的狮子鱼。它来自一个超级大家族杜父鱼科,家族成员共有19属100多种,堪称鱼丁兴旺。  本期嘉宾蓑鲉,也来自一个超级大家族蚰科。由于它的外形有点儿像古人穿
海马是靠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的,这种进食方法被称作“吸食”。它的嘴巴是可以由小变大的,只要能吸食进嘴巴的都能咽下去,所以应该不会被噎到。  中国有哪些海马?  中国大陆地区主要有冠海马、棘海马、大海马、斑海马、克氏海马和日本海马等,主要生活在东南沿海及华北沿海地区。台湾地区的垦丁海域除了一般的海马外,还生活着豆丁海马,包括常见的巴氏豆丁海马和罕见的克里蒙氏豆丁海马等。  怎么区分海马爸爸、海
随着美国不负责任地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塔利班在军事上全面反攻,阿富汗局势正步入战乱交织的变局和危局。8月15日,阿富汗总统加尼离阿前往国外,塔利班进入喀布尔,宣布将组建一个由塔利班牵头的过渡政府。面对阿富汗的重大变局,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地区和平稳定。美国“始乱终弃”酿成危机  阿富汗今天的危变之局,与美国的不负责任和“始乱终弃”密切相关。20年前,美国肆意发动全球反恐战
摘要:充分发挥国赛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及时转变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国赛;引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7-0067-04  到2018年为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项目的比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推动了高职院校
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面的一个边缘海,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之间。北界为白令海的最狭窄口,连接着寒冷的北冰洋,南部和太平洋相通。白令海平均水深为1636米,最大深度为4773米。白令海可分为大小几乎相等的两部分。东北半部完全为陆架,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架之一。离岸最远可伸到643千米,深度一般浅于200米。西南半部由深水海盆组成,最大深度为4420米。  白令海区是世界大气系统中最大梯度区之一
台风过境!小心!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30日上午6点45分,飓风“桑迪”在美国新泽西州登陆,风速达每小时135千米。“桑迪”裹挟狂风暴雨,将海面掀起创纪录的4米高巨浪,使海水淹没房屋,涌入纽约地铁:巨浪将泊在海滨的数万艘私人游艇毁坏,有些被冲到大街小巷,甚至陌生人家的庭院,有的则永远葬身海底;城市的许多建筑物、树木被损坏;曼哈顿区一座在建摩天大楼旁的起重机的吊臂被狂风折断,悬在空中,在大风中
据说,地球之外的地方,太空最神秘。我们虽然抬起头就能看到天空,却永远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  据说,地球之内的地方,海洋,尤其是深海最神秘。地球的表面70.8%被海水覆盖,其中超过2000米的深海区占海洋面积的84%。由于99%的光线都难以穿过150米以上的海水,所以深海就像一个大黑箱,幽暗又神秘,再加上巨大的压力和低温,使得深海犹如“地球上的外太空”!  据说,深海能满足所有的人的向往和想象。 
“大鱼吃小鱼”绝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规律,弱肉强食的事件时时刻刻都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发生着。这样的事件,在海洋馆中自然也会存在,毕竟千万年来生物演化形成的本能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海洋馆中,都发生过大鱼吃小鱼的事件。那么为什么我们逛海洋馆的时候,经常看到凶猛的鲨鱼优哉游哉地从成群的小鱼身边游过,却视若无睹,为什么鲨鱼不会冲上去大开杀戒、一饱口福呢?  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
前情回顾,历史上,各种传闻推断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判断。百慕大三角失踪传闻是一则,而海底平坦寬阔又是一则。
大家好,我是一头鲸,而且还是须鲸类的——我可是赫赫有名的小蓝鲸。  我一天就能吃5000千克的小鱼、小虾和其他一些小个子的海洋生物。我吃得多,所以长得快,不过两三年就长成和我爸爸妈妈一样大的鲸了!  你们一定会问:“为什么须鲸没有牙齿还能吃到食物呢?”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嘴里的鲸须又密又多,而且又有好多好多层。每当遇到密集的鱼群或者虾群,我就使劲儿张开嘴,把它们连同海水一齐吞下去,然后用鲸须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