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新探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说明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版块,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教学的定位是:掌握说明的内容,学习各种说明方法;了解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淡化了整体性,机械、教条,课堂也显得索然无味。
  说明文如何教授,《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有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即通过说明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此,在这两年的说明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外,更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更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讲课时每篇文章笔者都把有关知识点融入“活动”中去,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来代替教师枯燥的说教,现就《故宫博物院》和《桥之美》的教学实践谈点认识。
  《故宫博物院》作者按照参观路线对故宫的建筑结构及其布局和功用进行了解说,学生只要用心读两遍,就可以掌握有关知识,无需教师的反复讲解,鉴于此,在教《故宫博物院》时,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后,结合课后练习掌握了故宫的布局特点和游览路线之后,设计“学生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模拟导游,介绍参观路线以及重要的景点;在重点研读有关三大殿时,在指导学生圈点批划关键字句,思考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抓住了三大殿特别是太和殿的特点之后,设计“学生活动”:进行导游接龙活动(一个同学介绍三大殿,另一个同学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再接下去介绍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最后一个同学介绍太和殿的内部功用)。学生的言谈举止,颇有几分导游气质,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
  《桥之美》是吴冠中以美术工作者独到的视觉,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觉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的一篇文章,语言蕴涵丰富,充满诗意。在教学本文时,把目标定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桥美在何处;品味课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用‘美’的眼睛去欣赏桥的美学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笔者设计了语言表达活动:在熟读本文的基础上,用“桥之美,美在——”的句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或用文本语言,或自己组织语言,从讲究对称、变化、和谐等方面进行表述。课文理解透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从而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沐浴下,在说明文的探究中,笔者更多的考虑在知识的传授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完成教学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思维方法,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
  (作者单位:835800新疆新源县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平时教学中所采用的几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写字课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每一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比抽象的汉字加
期刊
“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组织、管理工作,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班级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中的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来贯彻和完成的。如何在班级工作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是一门永远值得研究的艺术和课题。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笔者在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悟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其中“育人”更是班主
期刊
我们正处的世纪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这一时代要求的人才,教育就不能只是传授知识,也不能停留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而应该着眼于学生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即整体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能力培养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术”    
期刊
现行《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这样强调小学作文的——“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现在,作文是令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一种强烈倾向和喜好情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主
期刊
一、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意义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思想及实际情况,以教师为本,以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自主进行的重心下移的教学研究。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教师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惑,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是关系到能否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开展校本教研是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实施课改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发
期刊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下实践的:    一、演一演    对于情节性较强的故事叙述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请几位学生分别饰演如《草船借箭》一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学生很容易就能形象深刻地体会到文中所表现的人物
期刊
从教了十余年,上过不少小说课,以前教学时未注意,最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如果小说的主要人物只有一个,那对主人公的判断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多个人物,不仅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就连教学参考书也往往提供了多种答案,弄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第一人称人物未必是主人公    八年级上册中有一篇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这篇小说就是以“我”为第一人称的口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文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异彩纷呈的结构美、韵味十足的节奏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成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和谐全面发展,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也不例外。在本文中笔者略谈在口语交际实践中的情感升华。    一、学会倾听    《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与表达,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虽只有四个字,却包
期刊
对于“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同时他还指出“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为对象,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例教师在讲授《神笔马良》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并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