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中年灰色心理 走向心灵阳光地带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年人特别是中年男子,为什么容易出现灰色心理
  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在生理上,一个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一直是在成长中度过的。但进入中年后,人在生理上已由生长旺盛期进入缓慢衰退期,逐渐由缓慢而停止,继而开始出现衰退。即使身体没有大的毛病,也有力不从心之感。诸如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身体的肥胖、感觉上的疲倦等,都会影响到心理状态。
  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原因。一是心理上的失落感。人到中年,真正功成名就的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平平常常。因此,中年男人为奋斗半生依然庸庸碌碌而感到失落。二是心理上的厌倦感。几十年不变的工作,几十年不变的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极易使人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三是心理上的迟暮感。人在青壮年,意气风发,来日方长。然而,蓦然回首,岁月竟然虚掷,转眼走过中年,日后还能有何作为?由此而生惆怅之情。
  怎样走出“中年灰色心理”,给自己的心灵找到阳光
  第一、进行认知调整,学会泰然处之。
  人到中年,应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总会由旺盛走向衰老,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为生命的衰老而耿耿于怀是毫无意义的,应豁达坦然,平静地接受人到中年身心出现的种种变化。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降低过高的期望值,切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主动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
  第二、加强心理修养,保持豁达心态。
  以豁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随遇而安,顺应自然。既不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也不杞人忧天、惶惶不安。正确看待成败,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三、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
  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与生活,精力下降时,维持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同时,培养多种兴趣。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灰色情绪,并可增强生命的活力。
  第四、适当变换环境,激发内在活力。
  在缺乏变化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诱发灰色心理。而新的环境,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所以,必要的时候为了淡化灰色心理,可以尝试变换工作环境,进而调整心境。如果不适合变换工作环境,也可以短期变换一下生活环境。比如,外出旅游、到子女或亲戚家小住等,及时调整业余生活,以冲淡灰色心理。
  第五、增进人际交往,和谐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阳光之路。首先是增进夫妻关系。夫妻之间互谅互让、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其次要增进其他的人际关系。一是互相谅解、求同存异、尽量减少摩擦,学会宽容他人的过错;二是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此外,还应多与年轻人交往,感受生命的活力,驱散灰色心理。
  第六、学会主动倾诉,驱散心理阴影。
  有些中年人,特别是一些中年男子,觉得向他人倾诉自己的苦衷是不光彩的事,有损自己的形象。其实,这种心态是真正的自找苦吃。因为,倾诉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适当的倾诉有利于心理调节。所以,要敞开心扉,学会主动倾诉,将压抑在心头的郁闷与痛苦,在他人面前倾诉出来,从而驱散心头的阴影,迎来心灵的阳光。
其他文献
人们常用“亲密无间”来寓意友情、亲情的深厚,其实,“无间”的东西并不能获得恒久,恰恰是“有间”才能维护亲情、友情。两只相爱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抱在一起。可因为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又不至于被扎。“有间”就是距离感。  世间大凡是无间得越久,越死气沉沉,而“有间”的才显得生机勃勃,心脏跳
刚步入中年,我就患上了高血压,一天到晚头昏目眩。我是个小文人,胆小,又爱胡思乱想,总想着说不定哪一天来个脑溢血,就呜呼哀哉了。妻子从我的长吁短叹中听出了我的心思,就到周围亲友熟人中访得已有多年高血压史的老人来给我作实例,安慰我道:“你看胡大头的爸,还有我们厂李会计他爷,不都是四十几岁得的高血压吗?现在都是七十好几的人了,不都活得健健壮壮的吗?关键是平时除了坚持吃药,还要不能把这病太放在心上,心情要
在广东省怀集县桥头镇桃源村,有一对孪生兄弟梁炳桂、梁扳桂已经携手走过整整一百年,他们是广东省至今最长寿的孪生兄弟纪录保持者。  桃源村地处怀集县世外桃源旅游风景区,是该县的生态文明村,村前村后竹林婆娑。我们从整洁的水泥村道走进老大梁炳桂家,只见他老人家笑口吟吟,耳聪目明,身板硬朗,虽然天气转凉,仍只穿一件黑色的唐装布衣。据梁炳桂介绍,他天天都吃“麦粥”,即当地人用玉米煮成的粥,一生极少生病,即使偶
期刊
眼望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既没有更多要求,也没有太多约束,这让不少中老年人羡慕不已。的确,保持童心童趣是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最佳秘诀。它可防止心理早衰,使人拥有朝气的容貌。有的人虽然年已六七十岁,但外表看上去却像四五十岁的人;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整天沉默寡言,忧愁缠身,年纪不大就给人未老先衰的感觉,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童心童趣。童心养生宜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好奇多思儿童看世
在距离彭水县城东南30多公里的地方,群山环抱,溪流交错,农舍星罗棋布,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院落与院落之间曲径相连,鸡犬之声相闻,村民和谐而居。  连续几天的春雨,使沉默一冬的小溪开始唱歌,远处的山峦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村头的柳树吐出嫩芽,老人们拄着拐杖,到村头散步、眺望。一切都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茨塘村。  百岁老人胡名英是春节前被小女儿唐静华从茨塘村吴家湾接到彭水县城
张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他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辨证施治的医疗原则,被誉为“中国医学之圣”。  张仲景很重视养生,在《伤寒杂病论》各篇,处处有养生思想的体现,从珍爱生命教育到内养正气,从避免邪气伤害到饮食宜忌,各种养生原则几乎匪一遗漏。他的养生学思想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对于
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环境污染严重、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尤其需要更加重视健康。当然,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医学科学和技术整体水平的进步,许多疾病正在得到有效治疗或最终治愈。但是,人类社会在享受医学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记住,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这句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的话,我诚恳地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黑色的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的时代!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许许多多的精神疾病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它将同生理疾患一起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在导致精神障碍的诸多因素中,焦虑、抑郁、疑心过重、胡思乱想等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但是,还有一种因素在为精神疾患发病率的提高推波助澜,它就是拥挤。  社会心理学家曾发出过严正警告: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上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
“心理中暑”,又称“心理暑热症”,就是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烦躁、多变、爱发脾气、心情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人缺乏热情,觉得日子过得太乏味,通常清晨心情好一些,到了下午和晚上心情变得越来越坏。主要表现是:认知和行为异常。  认知的异常: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自觉头脑糊涂,内心燥热,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学习效率降低,健忘。环境心理学专家也发现,在高温室内的人比在常温室内的人易于对他人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