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素质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o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奠基工程”,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侧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在针对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道路上依然略显艰辛,而要完成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并使各学科能互相渗透、形成综合效益,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非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在我国现阶段来看“个性教育、差异教育”正是素质教育作用所在,实质所在。素质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养成较强的意志和行动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是因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它不是面向部分人而是面向全体人;它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成功教育”等教育实践可以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体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后确定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要求。身为教师要在课堂上认真教授学科知识,不随意降低要求,放慢进度,也不任意3 拔高要求,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中等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加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浓厚的知识氛围,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特殊学生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从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进取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让其自主地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拥有主动学习的空间。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其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而后再以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最后总结出问题答案。由此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共同探讨新知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教师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引入所教授的知识点,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用“好奇心”来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例如,教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蜗牛》。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蜗牛;你们觉得蜗牛可爱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有关于蜗牛的生活环境……”接下来要绘声绘色的讲述有关之前问题的解答和拓展学生们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展示课前教师亲自制作的“可爱蜗牛”的动画,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然后再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带着感情朗读课文;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用多颜色的粉笔进行板书;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让班级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其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使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做到师生在课堂上能够互动学习。最后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活跃期对其进行更深一步讲述课文重点理解和记忆。教会学生理解《蜗牛》的中心思想,让学生理解记忆生词“邻、居、硬、胆、继、续、脑、袋、端、趴、免、熟、悉”,并掌握生词读音,达到学生可以在其他文章中出现本文生词,也可以认其读音、知其含义。一定要切记避免在枯燥无味的环境下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通过改革后的活跃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课文内涵的感染和教育,从而领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注意培养能力,是改革课堂结构的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说教师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知识能力,形成自学结构体系,最后学以致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师生间单纯的知识授受关系转变为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发现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根据儿童教育心理学规律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有利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完成自己的认识过程。教师根据教材知识点适当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观察、思考和必要的讨论、实验,最终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身为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成功经验,并逐步形成一些体现教学规律、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训练,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这种“三步走”教学模式使启发学生思维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均表现到位。这种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用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体验,以获得直接经验(有时也能获得理性知识)的课程,它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水平和发展的不同需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和特长,提高语文素质。 如果认为一张试卷、一次考试、一个分数就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那是狭隘陈旧的质量观。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评价,除了语文考试成绩外,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情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及各种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因此现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更为重要的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小学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能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体系。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其他文献
带着任务学习教师人文读本《中国哲学简史》。开始感觉非常难懂,有些读不进去。  但是后来越读越有兴趣,真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见愈奇”独到结尾使自己的思想豁然开朗,所见皆是“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哲学的思想武装头脑。  时代是发展的,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必须是发展的,因为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哲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已经紧迫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实践表明,创新并不是某些特殊人的专利,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能否发挥出来,主要还在于后天的培养与引导。这里,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认识。  一、让创新素材在创新情境中激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主体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所谓主体式教学就是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空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职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呢?现联系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期刊
被誉为“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动,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创设了一个安全、惬意和感性的操作环境,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它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鉴于此,如何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完成这一目标,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如何让区域活动充满乡土气息?  现在
期刊
教师专业的发展、素质的提升需要有较好的空间和平台。本学期以来,我校以“一师一课”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引导教师们在活动中切实学到知识,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得到了提高。  一、在“磨课”中成长  “磨课”功主要指磨备课功、上课功、说课议课功,同时也是磨一个教研组团结协作的功夫。我校在开展“一师一课”活动中重视年级教研组和学科中心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人磨课全组参与、一人提高全组受益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成熟,思想政治课有关合作学习的各种理念和做法也趋于理性化。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实践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有些合作学习只是关注了活动形式本身,并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分工不明确,部分优生“展示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教师职责模糊、角色不明确等问题,课堂学习表面看很热闹,但没有深度,注意了形似,却忽视了实际效果。对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联系自
期刊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调查情况  1.课程设置可能欠合理  农村小学英语开课范围小,课时安排不合理,开课年级不统一,有的学校只在三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在四、五年级开课,还有的学校只在六年级开课。有些学校英语课虽然安排了课时,但却不能够完全按课程表上课,英语课经常被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用 ;有些学校刚开学时上一段时间英语课,随后又停了,基本上是走形式居多,随意性较强,质量普遍不高。  另外,由于有些学校
期刊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训练都是以“学生写,教师阅”为模式,形成了一种封闭式教学,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自改互改互评作文,其目的是为了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过程中来
期刊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現在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终极目的。传统的教学教师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仅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格格不入的。随着人们对思维方法的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我们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主要方法。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要求,在可课堂教学中加强操作实践活动,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