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来源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据最近的Neurosurgery报道,动脉内应用小剂量第3代溶栓药(reteplase)联合机械溶栓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发病超过3h和有近期手术史都是静脉溶栓治疗的禁忌证。Qureshi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对上述不适合静脉溶栓或治疗失败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小剂量reteplase(最大剂量为4U)动
其他文献
经颅多普勒(TCD)主要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产生的一系列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文章介绍了TCD在颅内动脉瘤围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价等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颅内囊性动脉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有先天性血管壁发育不良和脑动脉获得性退行性病变导致血管壁破坏两种理论.文章就退行性病变理论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
溶栓治疗对急性期动脉血栓形成和血管栓塞疗效良好,但与此同时,这种治疗也增加了颅内出血的危险性.文章阐述了溶栓治疗方案的形成、远期疗效、方案和原则以及治疗后脑出血的
ATP敏感钾通道是一类受细胞内ATP浓度调节的通道,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关闭状态,而在缺氧缺血或代谢抑制时则开放.研究证实,ATP敏感钾通道的开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影响能量代谢、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轻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和扩张脑血管有关.
对卒中后情感障碍的诊断、发生率、危险因素损害部位,以及情感障碍与认关系进行概述。
囊性脑动脉瘤病理发生机制有多种理论:先天性或中膜缺陷理论、退行性变和内弹力层缺陷理论、动脉硬化理论、高血压理论等。近些年来,各理论均有发展,总的认为脑动脉瘤的形成可能与炎性反应和蛋白酶表达的改变、调节动脉壁的降解和合成代谢失衡有密切关系。其分子水平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经颅多普勒(TCD)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日趋广泛.文章介绍了自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TCD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表现和临床应用等,并提出了新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中,兴奋毒性和梗死周围去极化均与谷氨酸(glutamate,Glu)大量释放、重摄取受阻和突触后膜Glu受体过度激活有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对抗脑缺血后谷氨酸毒性的方法和药物。
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毒性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从NMDA受体出发,通过抑制受体激动剂的释放、拮抗受体的活性、下调受体蛋白的基因表达等途径对缺血性损伤的治疗进行
有创性颅内压(ICP)监测操作复杂,并发证较多,限制了其应用。扩大无创性ICP监测的应用范围,已在为ICP监测研究的新特点。文章综述了经颅多普勒超声、我视觉诱发电位、鼓膜移位法和前囟测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