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意义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以朴实的话语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正面阐释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工人所遭受的奴役的社会现实被马克思论述的雇佣劳动对资本的关系所揭示,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深刻阐释了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物质基础的经济关系。基于前人的此篇著作,本文以当代大学生视角浅谈对劳动价值论的认知与感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劳动;资本
  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2-0061-02
  0 引言
  经济学的希腊文释义是家庭、家族、财产权或法律组成,逐字来看是指家族管理或是政府的管理,这也与家庭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分类相一致。以下通过对全书内容的整体把握,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体会,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我国相关政策来浅谈劳动价值理论的实践意义。
  1《雇佣劳动与资本》浅谈
  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首先这里要明确“对象化”和“异化”的概念上的不同。“对象化”是指人的思想、目的,通过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结果,从这一理解来看,“外化”和“对象化”是同义的,而且是一个超历史的概念,是与人类发展史共存的。工人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取报酬(生活资料)。资本家将购买到的劳动力用于生产且无偿占有剩余价值,而这些价值不但可以补偿资本家的消耗,还可以使资本得以增加。工人取得生活资料后则将其用于自身劳动的再生产,劳动再生产完成后工人则用其再次交换资本家的生活资料。资本的存在依赖于雇佣劳动,而雇佣劳动的存在也依赖于资本的存在。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一切产品实际上都是资本。
  资本增值依赖于雇佣劳动,而资本为了得到更多雇佣劳动就会增加工资,工人出卖劳动的价格也随之提高。资本的增加是工人生存的条件。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劳动与工资”章节中,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价格也受到价值规律的影响。资本家支付工人的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价格,而与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没有关系。在 “资本”章节中,“社会关系”概念首次被马克思所提出,同时,马克思也批判了“资本的利益与工人的利益是一致的”的观点:尽管资本累积和扩大确实会在绝对程度上提高工人生活的质量,但在相对程度上,工人阶层与资本家之间的差异会愈来愈大,因此资本与工人之间的利益根本上是冲突的[1]。
  2 劳动价值论浅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由于生产资本增加,生产资本对劳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工资也会增加,工人生活条件也会得到改善。即便如此,同一般的社会生活条件相比,却仍有所下降。人的需求是由社会引起的,因此应以现时的一般社会生活情况来衡量工人阶层的生活情况[3]。
  资本增殖所导致的分工及分工细化使得一个工人可以完成过去多个工人的工作,同时也使得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剧了,分工及分工细化也使得劳动日益简单化,使得这种劳动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降低,而这又使得可从事这种劳动的工人数量增加,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剧,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剧又使得工人的工资也相对降低了。过剩工人被机器挤出使用机器设备进行生产的部门,从而加剧了工人失业的情况。尽管新产业部门可以找到工人,但由于劳动在各个行业中的简单性愈来愈强,失业者的新工资水平通常不会比老工人高。同时,由于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生产生产工具的工人也会减少。由于劳动简单化,劳动对工人身体的素质要求有所下降,生产资本的增殖速度越快,使用新机械和细化工艺的范围越大,工人之间竞争就越激烈,贫困工人也就越多[4]。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中,马克思批评了某些经济学家所持的资本利益与工人利益相一致的观点,他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完全对立的利益。马克思分析认为,雇佣劳动实际上是在生产着对它自身起支配作用的他人财富,是在不断增强同它自身相对立的资本权力,是一种不停息的运动,工人阶级队伍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实际上不断在更为快捷、有利的条件下为资产阶级生产财富。
  3 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根本性的意义上,是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替代了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
  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了资本的增殖,资本家会动用一切手段向信贷机关借贷以增加生产。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无序性则往往会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生产成本与利润无法回收,导致资本无力进行下一轮生产引发经济危机[6]。经济危机的频率取决于资本增值的速度且成正相关。而化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就必须以部分工人失业为代价,即割舍一部分的生產。资本增值的速度不仅决定了经济危机的频率,也加剧了劳动者之间的竞争,而这正是资本家最愿意看到的——资本快速增殖而用于满足工人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却相对下降。马克思在本书中探讨的危机则是以无产阶级的视角来看待这样的恶性循环的。至于外部,在不断竞争的过程中优胜的资产阶级产业不断扩大,扩大规模后采取更低的利润更多的销售数量为手段获取更大的竞争力,最终走向垄断并在危机中落入深渊[7]。
  本书的前瞻性在于马克思以工人的视角进行论述,在无产阶级的苦难中敏锐地发现问题所在,以人文关怀书写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以辛辣的讽刺剖析无道的剥削阶级的贪婪性,并想通过自己的思想为全人类规划一张美好生活的蓝图。
  4 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基础的劳动价值论也出现了边缘性趋势,但这始终无法淡化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1)劳动价值论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力量来源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南针;(2)劳动价值论融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提高了脑力劳动者以及统筹管理部门的地位,改革开放之后尤为明显;(3)劳动价值论具有科学性,能够不断吸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的历史经验教训并适应时代的发展;(4)劳动价值论提升了我国经济领域的理论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持。   5 结语
  基于我国提出的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理论等诸多新思想、新理论。笔者所理解的在这个大环境下的经济学即为紧扣劳动价值论并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之道。其具体表现为:(1)劳动价值论基础化,增强市场活力,保障等价交换,促进财富涌流。以假冒伪劣商品为主要打击目标,在公平公正公开交换的基础上以改革方式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仿冒商品、生产劣质产品的现象不仅违背了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等价交易市场公平原则,而且触及并有损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生产力的有序发展一定程度滞后,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道而驰。要筑牢并不断加固市场在等价交易中的决定作用,以此使商品交易市场得到净化;(2)劳动价值论内核外显化,提高群众物质、精神双层面的生活水平,不断分析和优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给予有贡献的劳动者认可、鼓励和生活保障,使得在整个收入中,劳动收入的比重相对增加,使相对贫困与富裕之间的差距减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勞动价值论规律运用时代化,鼓励科研成果创新,在古代“天人合一”文化的基础上探寻并践行符合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局面,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常态”得以保持。
  参考文献
  [1]魏峰.均衡与投入转形:再论价值转形问题的真伪[J].经济学家,2018,6(06):13-20.
  [2]范瑞滨.论非物质生产劳动的价值创造[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45(09):112-115.
  [3]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整体性[J].教学与研究,2018,52(4):5-11.
  [4]冯金华.劳动、价值和增长:对“价值总量之谜”的一项研究[J].世界经济,2018,41(2):5-21.
  [5]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课题组,骆桢,龚剑.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6)[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8(3):58-131.
  [6]高广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辩证法的总体性[J].学术界,2017(3):29-37 322.
  [7]张雷声,顾海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7):1-8.
  (责编:陈静姝)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基于1998-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出近几年中国的全要素增长率,应用动态面板数据建立人才供给,产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人才供给、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人才供给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在人才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通过调整人才供给结构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达
摘要:朗诵重在“传情”。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堪称经典、朗朗上口的抒情诗,字里行间无处不在抒情。本文以不朽的名篇《琵琶行》为例,谈谈文学作品朗诵时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文学作品;朗诵;情感表达;琵琶行  中图分类号:H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6-0009-02  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我们在朗诵这一度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是单
摘要:将思政元素不断抽丝精炼融入到专业知识教育全过程,把课程思政作为高职专业教学的课程目标,使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想政治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本篇文章通过探究适用于机械大类专业的《机械零部件测绘与CAD绘图》专业课程的思政课程融入模式,达到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元素;融入;探究;机械零部件测绘与CAD绘图;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本文以新媒体平台微博为例,通过分析微博在新冠疫情中的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进而研究其所体现的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总结微博在“新冠疫情信息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媒体在重大社会事件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新冠疫情;新媒体;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6-0123-02  1967年在P·戈尔德马克的EV
摘要:政治话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而政治人物的演说因为经过团队精心润色及演说人自身反复定夺,具有很浓重的个人认知色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特别是正值国际关系剧烈变动之际,如从语言学角度对演说进行分析,其中透露出的某些态度更值得玩味。本文拟运用语言象似性理论,以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等原则解读默克尔在此非常时期的讲话,意在分析象似性的运用所产生的文体效果,对于政治意图的分析揣摩以及演讲技巧的学习具有一定意
摘要:近几年我国进入了新媒体快速发展时代,微信、微博的兴起提升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企业运用新媒体来宣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时代最有效的宣传方式。运用微信公众号宣传企业政工思想,可以提升企业政工思想的宣传效益,让政工思想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本文结合这一话题来阐述微信公众号在企业政工宣传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企业政工宣传;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E222
摘要: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成为继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来又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而伴随疫情蔓延,社会恐慌加剧,网络谣言也铺天盖地接踵而至。通过分析疫情期间网络谣言传播的特点、传播条件及传播机制,从心理学、传播学角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谣言的防范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传播机制;防范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从中英文学作品中选取部分典型植物词对其文化语义进行对比研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相同的植物词语,相同的文化语义;(2)相同的植物词语,不同的文化语义;(3)文化语义空缺:有的只在汉语中有文化语义,有的只在英语中有文化语义。最后,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宗教意识、风俗习惯这四个方面揭示产生此文化语义差异的原因,以期引起人们对植物词语文化语义的重视,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关键词:植物
摘要:作为严歌苓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扶桑”这本书的灵感来源是旧金山唐人街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是一位美艳动人、雍容华贵的名妓。虽然对这位妓女的生平并不了解,但作家却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对文章剥丝抽茧的分析,进一步审视严歌苓赋予“扶桑”的品格特质,我们可以更确切地把握作家设置其人物形象时的命题视角与问题意识。  关键词:严歌苓;《扶桑》;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
摘要:舞蹈的发展离不开舞蹈的创作,舞蹈的创作离不开编导的思想领悟,编导的思想领悟则取决于自身的文化修养。好的舞蹈作品,不但具有价值它还可以推动舞蹈的整体发展。创作出可让欣赏者体味其中隐含文化的,有深度有意义有价值的舞蹈作品,考验的不仅是编导的专业素养还有其才学认知也就是文化修养。  关键词:文化修养;舞蹈创作;舞蹈发展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