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省(区)省辖市县县内设市乡镇自治——中国行政区划调整的总趋势

来源 :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对平湖意蜂(下称平蜂)与普通意蜂(下称普蜂)进行比较表明:1-16日龄工蜂的王浆腺宽度,长度及王浆腺小体数目,两者差异不显著;10日龄工蜂王浆腺活性,平蜂比普蜂高61.1%,两者差异极显著;20日工蜂王浆腺,平
众所周知,自从秦朝建立郡县以来,行政区划一直是统治阶级有效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省区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地域型政区,其合理与
1987年12月,地级黄山市成立以来,一场源自对徽州改名黄山是否妥当的争议一直持续至今,文化、历史、地理、旅游界的人士对黄山市的区划、地名现状所起的批判之声响至今日而不绝。
在哪个层级和多大范围设置农村基层政权的问题,上个世纪已经有过太多的探索与实验。从清末的城镇乡自治到袁世凯的区自治,从阎锡山的村制到“新县制”的乡镇法人,从20世纪50年代
在1997年第6期《战略与管理》发表《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初步构想》一文后,笔者与合作者又陆续发表了《大区体制的历史沿革与中国政治》(《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6期);《20世纪中
在世界各国,城乡分治只涉及行政建制与辖区划分以及政府组织与职能的繁简,而与居民的身份无关。市民抑或农民,只是一种职业或居住地的标识,并不存在一种行政上的身份管制或迁徙壁垒。在当代中国,却于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这种社会制度的核心是僵化的、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度(户籍制度)。不同的身份享受截然不同的社会待遇,它是由一系列具体制度建起来的,包括:户籍制度、粮食供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