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飞入“月宫”的幕后英雄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aqiang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7月16日,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成员透过窗户观看“阿波罗11号”的发射

  人类首次登月的50年后,想“再现”一次登月场景,简直太容易了。一块小小“宇航员足印”冰箱贴,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就可以用增强现实(AR)的方式,显示出登月的三维信息,包括当年的电视直播录像、“阿波罗11号”的具体数据。
  当然,“阿波罗”计划,包括1969年首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将永远作为人类探索的里程碑,被历史铭记。而整个登月计划成功的背后,巨大的技术跨越、海量的资金支持,以及人数众多、技术高超的团队运作,都是重要因素。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宇航局运行的第三个载人航天工程。

“阿波罗”计划


  1960年7月29日,美国宇航局(NASA)提出了一项名为“阿波罗”的计划,以载人登月为奋斗目标。“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管光明、医药、畜牧、音乐和诗歌,跟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是双胞胎。不过,据负责人阿伯·西尔弗斯坦(Abe Silverstein)事后表示,当时选择“阿波罗”,是因为他本打算给儿子起这个名字。
  该计划被提出伊始,美国总统并没有拍板。
  当时的太空竞赛,苏联遥遥领先。1957年,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从1959年开始,“月球”号探测器第一次击中月球,第一次绕到月球背面拍照,第一次实现月面软着陆,第一次进入绕月轨道成为人造月球卫星;特别是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飞行一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大大打击了美国的自信心。
  于是,一个月之后,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了“阿波罗”计划,定了一个“十年往返月球”的“小目标”。他日后的国会发言也被载入史册:“我们选择登月!我们选择在这个十年登上月球并实现其他目标,不是因为它们简单,而是因为它们艰难。”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宇航局运行的第三个载人航天工程。最早的“水星”计划始于1958年,结束于1963年,目标是送一台载人航天器进入地球轨道,完成4次飞行。之后开始的是“双子星座”计划,在1961年至1966年与“阿波罗”计划并行,目标是测试“阿波罗”计划里必要的技术—两架航天器在太空对接。
  “阿波罗”计划的目标,表面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但实际上,这一计划并未打算占有月球资源,获取科学知识也不是主要目的。对美国人来说,送人上月球,就是一场“较量”,一个证明美国比苏联强的良机。
  “十年”目标的激励下,整个美国都被动员了起来。“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5月开始实施,到1972年12月完成第六次登月结束,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
  计划实施的关键时期,参加工作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在当时,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V-2工程和曼哈顿计划,科学技术史上还没有一项活动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动员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如此之多的技术难题。

“土星5号”


  经过一年多的激烈争吵和论证,登月方案确定了:
  运载火箭先把载人飞船送入环绕地球飞行的停泊轨道,待地面测控站计算出飞向月球的最佳路线和最佳出發点后,再启动末级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把飞船推入过渡轨道,同时末级火箭与飞船分离。
  进入月球引力场后,飞船上的制动火箭发动机启动,飞船减速后绕月飞行,成为月球卫星,最后选好着陆点,从飞船上放出一只“渡船”,就像大轮船派出小艇一样。“渡船”完成登月任务,返回绕月轨道和飞船会合。
  方案确定了,火箭的大小、发射场的规模、飞船的布局也就确定了。
从1960年5月到1962年7月,“阿波罗”飞船的主要结构发生了变化

  “阿波罗”系列任务,最终在月球上留下了6台登月舱下降级。

  “阿波罗”号飞船要载人,所以火箭的推力必须够大。“土星”系列火箭因此而诞生。“土星5号”是3级火箭,竖立起来高达110.6米,像一座35层的大厦;直径10米,起飞重2930吨,工作零件200万个。
  主持“土星5号”运载火箭设计制造工作的,就是V-2火箭的发明者布劳恩。“土星5号”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的最高成就之一;最大、最强力的世界纪录,它保持了50年。
  第一级火箭长42米,直径10米,尾部直径13米,还装有4个稳定尾翼,翼展约有18米。
  5台F-1巨型发动机,一个位于中心,四个周围环绕,以保证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朝向。F-1发动机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单喷嘴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以煤油和液氧作为推进剂。5个发动机总推力为3400吨,差不多能抬起3000辆小轿车,而且能承受燃烧时的极端温度。
  两个直径为10米的铝制贮箱,盛装了80万升煤油,足够喷气式客机在上海和旧金山之间飞6个来回。这里的煤油,是高度提纯的煤油,相比液氧,更不容易爆炸,且能提供每单位更多的推力。但是,对于“土星5号”来说,这点燃料只够烧两分半钟。
  发动机点火后,火箭从发射平台飞行至距地球68公里处,速度高达9200公里每小时。所有燃料用光后,发动机熄火,爆炸装置炸开,让第一级火箭和级间环断开。第一级火箭会在发射地点至少500公里外落入大海。   第二级火箭长25米,直径同样是10米,有5台J-2发动机,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总推力521吨。它会将飞船加速,使其进入大气层上层的175公里高空,速度达24600公里每小时,接近轨道速度。它会点火6分钟,之后和末级火箭分离,落入地球,和发射地点至少相距4000公里。
  第三级火箭只有一台J-2发动机,推力102吨。它的上部是仪器舱,高1米,直径6.55米,里面装有设备模块。设备呈环状排列,为火箭导航,里面包含计算机、控制设备、加速度计和陀螺仪。使用完成后,设备模块将被立刻“抛弃”。
  这一级火箭会被点火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二级火箭分离后,点火2.75分钟,将飞船送入地球轨道,速度达2.8万公里每小时。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点火,飞向月球,速度达3.9万公里每小时。

“阿波罗”号飞船


  “阿波罗”号飞船像火车头那么大,由指挥舱、服务舱、登月舱3部分组成。
  指挥舱像一顶圆锥形的帽子,高3.2米,底部直径3.1米,重约6吨,和一辆房车差不多。它既是整个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又是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座舱。
  指挥舱分前舱、航天员舱和后舱。前舱里放着稳定减速伞、对接系统、主降落伞、俯仰推力器等设备。后舱中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反应控制燃料、制导导航系统等设备。
  指挥舱中间的航天员舱,是操作室、食堂、寝室和厕所的“集合”;舱内有3个座席,上方有各种仪器仪表,航天员无论坐着还是躺着,都能很方便地进行操作。航天员舱是密封的,存有供航天员食用14天的食物、药品,以及降落伞、折叠橡皮船等救生设备。飞行过程中,舱内气压和室温可以自动调节。
  指挥舱上端还有一枚紧急脱险用的小火箭,叫“逃逸塔”,长得也很像塔。圆筒形,直径66厘米,下端是个喇叭形的保护外壳,底部直径1.2米,全长10米左右,重3.6吨。万一运载火箭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逃逸塔可以立即启动,拉出“阿波罗”号飞船,脱离火箭。
  飞船的3个部分,只有指挥舱需要返回地球。重返大气层时会产生高热,两三千度的高温足以使其在空中解体。为了避免危险,指挥舱外壁贴着一层厚达2~7厘米的环氧-酚醛树脂烧蚀防热层。它在强热流的作用下会烧蚀掉,同时带走大量的热,降低舱体表面温度,保证指挥舱安全归来。
2019年4月11日,“阿波罗11号”的指令舱“哥伦比亚”号在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展出

  飞船中间的服务舱是个大圆筒,直径4米,高6.7米,重约25吨。舱内装有主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以及增压、姿态控制、電气等系统。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主发动机,产生9.75吨的推力。
  服务舱的反应控制系统,连接了4台四向推力器,可以调整飞船的朝向。舱内包含燃料和氧化剂罐,以及把推进剂送入发动机的压力罐。这里的燃料电池和化学电池,为指挥舱提供电力。
  当任务即将结束,飞船准备进入大气层时,服务舱会与指挥舱分离;指挥舱回到地球,服务舱则在大气层内燃烧完毕。
  登月舱在服务舱的后面,像只大甲虫,分为下降级和上升级两段。下降级长着4条昆虫式的“腿”,装有推进系统,用于考察月面的科学仪器、照相机、挖土机等等。下降级推进系统中,发动机的推力可在10%~60%之间变化,以便软着陆。
  当登月任务完成,下降级会和上升级分离,成为一个发射平台。“阿波罗”系列任务,最终在月球上留下了6台登月舱下降级。
  上升级是登月舱的主体,由航天员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等组成。返回发动机可重复启动35次。姿态控制系统有16台小推力发动机。航天员舱可承载两名航天员,含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等设备。和指挥舱一样,充有1/3个大气压的纯氧,气温保持在20~24℃之间,氧气、水、电保证持续供应48~80个小时。
  为了便于从月球降落和起飞,登月舱的每个部件都要“精打细算”。舱里没有座椅和睡铺,两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仅为4.5立方米,降落和起飞时只能站着操作,用轻便的索具维持身体平衡。登月舱在开始降落时有十几吨重,其中大部分是推进剂的重量;飞离月球时连下降级都留下了,“体重”就剩2吨左右了。
  登月舱只能在真空中起降,它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不适合在大气层内飞行。
  一系列的试验飞行结束后,“阿波罗11号”就成为把人类送往月球的第一艘“方舟”。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成了“幸运儿”,首次实现人类进入“月宫”的梦想。
其他文献
我们这一代  作者:肖全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4  页数:245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着一种自发、自我觉醒的文化繁荣。各种艺术流派风起云涌,禁锢了十年的文艺得到了全面的解冻。他们这一代,生命起始于五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他们都是当代文艺界的精英分子,顾城、余华、王安忆、崔健、杨丽萍……在他们身上,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文艺风貌和精神缩影。  虽然书名称作“我们
1772年,《哲学家的晚餐》  为何法国高考作文题是“信仰是否与理性对立”?  为何巴尔扎克是文学世界的精神统治者?  为何启蒙运动的发展和高潮都在法国?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推动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发展;而在法国历史上,观念深刻的思想家层出不穷,闪闪发光的名字罗布星空。  他们探讨抽象,迷恋悖论;爱好思辨,关注演绎。  他们信奉普遍性的概念和解釋。  他们推崇知识分子,为了公众利益而奔走呼号
被大火焚烧后的亚马孙雨林  在巴西,失去控制的亚马孙雨林火灾愈演愈烈。导致这一问题的核心原因是对森林的砍伐。人类干预,从根本上改变了热带雨林的运作方式。“雨林岛”  作为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本不应该面临如干燥的加利福尼亚所常遭遇的大火。然而,大火正在亚马孙雨林熊熊燃烧。火灾的原因就是人类砍伐森林,而且背后的科学依据相当可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亚马孙雨林中已有20%的部分遭到砍伐,总面积约
当英国和很多国家忙于应对监狱拥挤不堪的问题之时,荷兰的情况却恰恰相反——缺少囚犯。在过去几年里,荷兰关闭了19座监狱,预计明年会关闭更多。为什么荷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炸洋葱的气味沿着金属楼梯直飘上去,穿过监狱大门,飘向侧厅。囚犯们正在地下厨房准备他们的晚餐。其中一个人握着一把菜刀在熟练地切蔬菜。  “我这六年的时间都在做这件事,所以我切得越来越好了!”他说。  由于菜刀被长铁链拴在工作台上,
俄国大画家列宾,生于1844年,不朽之作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我国简直家喻户晓。  1881年的一天,著名雕塑家施维佐夫邀请列宾到家中为其画像,列宾结识了他的小女儿薇拉。薇拉生得眉目传情,正值豆蔻年华,脑后梳着一条粗长的发辫,是个文静的美少女。薇拉对画家倾慕有加,列宾邂逅薇拉也是怦然心动。不久,两人坠入爱河。第二年,他们便拜了花堂。那时,薇拉年方十六,而列宾三十有八。  婚后,薇拉生了4个孩子
女孩的大量减少已经威胁到了亚美尼亚的生存。在这里,传统观念认为,生育男孩是一笔划算的投资,而生女孩则是家庭的不幸。  有时候,毁灭女性的方法太多了,有些方法甚至杀人于无形。有些女人,你永远不会看见,因为她们从未从娘胎中生下来。在发布于1990年的著名论文中,阿马蒂亚·森曾谈到“失踪的女人”,她们因产前性别鉴定技术的出现而消失。孩子们在亚美尼亚的加瓦尔的一所学校玩耍,在这所学校里,男生的数量是女生的
天气很好,清澈明晰。他们说,只要你向四周看看,你会发现周遭很安全——只要你能看到村子边一排排的树木,还有沙漠边缘最后的几处田地,以及夹杂其中的灌木丛。  但在冬天,白昼很短。一旦黑暗接替短暂的黄昏,从天而降,一切色彩和动作都会被统一的黑色所吞噬,恐惧也随之来临。这就是加里布居民所说的,并急切催促你尽快动身离开这个村子和地区的原因所在。  因为夜晚时分,恐怖又会重新回到这里。    村民们说,有时候
2019年10月14日,伦敦威斯敏斯特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查尔斯王子的陪同下出席国会开幕典礼。女王强调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10月31日脱离欧盟,与欧盟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内马铁路通车2019年10月16日,肯尼亚内羅毕,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内罗毕-马拉巴标轨铁路(内马铁路)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车。内马铁路是肯尼亚1964年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天皇即位礼2019年10月22日,日本第12
猜谜在很多国家被称为“智力体操”,而它在日本,则是从贵族消遣发展过来的“全民游戏”。古时的猜谜游戏将日本的社会阶层划出高低贵贱,“能猜谜就代表有贵族血统”。如今的日本,父母们将猜谜作为开发子女智力的重要教育手段。有学者认为,日本人对于谜语的迷恋来自于佛教禅宗,同时也是出于他们对“智力美学”的信仰。  猜谜真正在日本民间广为流传,要到江户时代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时候。当时流行的猜谜游戏是“三段式”,
“鉴于以色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事情,我不能够昧着良心视而不见……也正是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我必须要抵抗发生在这里的暴力、腐败、不公和权力滥用。”好莱坞演员娜塔莉·波特曼不久前在社交网络上发出这样一则政治宣言,引发来自以色列国内的巨大反响。娜塔莉·波特曼  出生在耶路撒冷的波特曼拥有以色列和美国的双重国籍,是海外以色列人中的杰出代表。但本次她公然在网络上批评以色列的言论却让很多以色列人大呼“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