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实践作业研析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准确把握农村孩子的真实生活,提炼作业主题,引发学生的作业实践兴趣;制定详细的实践作业方案,并给予有效指导,引领孩子顺利开展作业实践;设计形式灵活的作业展示方式,让孩子学会并敢于展示自己,凸显“成长”,从而提高作业效果,促进农村学生的发展。
  关 键 词品德与社会课;实践作业;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4-00-02
  品德与社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意味着本课程的教学空间要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寻找落实教学目标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实践作业便是一种丰富多彩、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对于农村小学而言,立足学情,挖掘本土资源,科学设计与实施品德与社会实践作业,更具实践价值。据此,笔者以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例,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作业探索。
  一、提炼基于农村学情的作业主题,激发实践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唯有立足学情,合理设计作业主题,才能引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找到课堂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结点,继而提炼相应的作业主题。
  例如,在“不和烟酒交朋友”一课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中反映了一个信息——爸爸、爷爷等亲人有吸烟的嗜好。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知道了吸烟害处大,很为家人的健康着急。如何改变亲人的坏习惯,成为孩子强烈的探究愿望。教参的实践作业是小组合作制作“禁止吸烟”的宣传卡片,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多以自由职业为主,即使到一些工厂或公司上班,吸烟也很少受到约束。烟瘾重、抽烟不分场合、抽烟为了面子等情况屡见不鲜。仅以此法,宣传效果多半流于形式。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将实践作业主题定为“三十六计劝戒烟”。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拓宽思路,针对各家实情,谋划计策。于是,写信劝告、改变歌词唱戒烟、禁烟儿歌小创作、禁烟演講拍视频等“锦囊妙计”纷纷诞生。孩子们带着这些计策展开作业实践,让爱烟的家人在百般“计谋”中与恶习不欢而散。
  多年来,孩子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如“不做小法盲”“诸暨习俗采风”“调查本地羊年生不生小孩现象”“我家住在新农村摄影比赛”等。这些作业主题源自品德与课堂教学互动中的学生问题,它们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针对性强,更富于现实意义,自然引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
  二、设置可操作的作业环节,激活农村教育资源
  科学设计实践作业环节,从而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资源,才能促使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制订详细的实践作业方案,科学设计作业环节,并给予有效的作业指导。
  例如,“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学习后,我们设计了“村落民俗采风”主题作业,在作业方案中设置了如下环节:
  1.合理分组。学生来自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几个村落,为便于小组合作调查,组织同村或临近村的同学为一组。之后,推选一名组长。每个组选择一个调查点,如节庆习俗、饮食习俗、婚丧习俗,语言习俗等(要求具有当地鲜明特色)。
  2.明确分工。各小组参照老师提供的表格(见表1),商议确定组员分工。教师作出适当调整,确保各个点都有小组负责。学生进行实践作业的能力存在差异,后进生多是农村学校的特点之一。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情,因人制宜,力求让每个组员都获得与其学习能力相一致的任务。
  3.逐步引导。小组分工完成后,教师此时需进行多种方法的指导。如帮助学生梳理资料搜集的途径,可采访长辈、查阅村志、亲身体验等。这些方式更适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弥补农村家庭电脑配备缺失的短板。或由教师也充当组员,完成其中一个任务,为学生提供示范。学生先依样画葫芦,从而降低作业难度,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同时,教师协调各组任务分配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个别辅导,并发挥小组互帮互助的作用,让每个成员都有收获。
  实践作业方案中有既定作业步骤,又有明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以充分的准备,投入火热的农村生活,开展生动的实践活动。如此,既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又是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可谓一举多得。
  三、设计形式灵活的作业成果展示,凸显道德成长
  农村孩子实践能力较差,眼界相对狭窄,表现得比较腼腆、胆小等。因此,借助作业成果展示,让农村孩子学会展示自己,敢于表达,体验成功和自信等,更具实践意义。为此,我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方法。
  排练小剧场,激发兴趣。浙教版品德与社会配套教学光盘中设有小剧场,着力反映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实践作业中,我们参照这一形式,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收获排练小剧场,由教师充当导演和摄像,制作视频。如“科技是把双刃剑”一课学习后,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处在起始阶段,仍有一些村民乱投放垃圾。根据调查情况,教师带领学生排练了分类投放垃圾的生活场景,并制作了视频。借此指导同学们掌握垃圾分类方法,并引领农村家庭的文明风尚。小剧场一般轮流拍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面对镜头的机会,从而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实践兴趣。
  上台交流,磨炼胆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孩子在家庭中能说会道,但到了学校就变得腼腆胆小。其原因是平时与外界交流少,接触面狭窄,缺少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生活状况导致了这一现象。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讲台这块方寸之地,让学生磨练胆量。在交流调查结果时,我们让学生上台讲述调查情况。许多孩子第一次上台时都低着头,小声读材料。教师从旁鼓励,抓住典型榜样,热情赞扬,并借机说明上台讲话的注意事项,让孩子们逐渐鼓起勇气,学会了自然地表达。
  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1]这是品德与社会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它自然更适用于农村品德与社会实践作业。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农村孩子特点的作业主题,并设计周密的作业方案,才能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实践作业的天地中收获成长。
  参考文献:
  [1]沈晓敏,高峡.小学与品德社会(生活)课程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7.
  (作者单位:诸暨市直埠镇小
  浙江绍兴 311827)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山东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针对教师有偿补课、校内“超纲教学”、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等热点问题,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治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不重于技能的培训,而是重于对信息技术兴趣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呢?  一、学科整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与其他学科灵活结合,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通过学校的双向控制系统,将一些高年级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制成幻灯片、配上
彩色图像的颜色是图像分析的重要特征信息,颜色特征的提取是图像分析的重要步骤,但彩色图像为多维空间信息且可能涉及的是多种颜色特征。文章介绍了采用多阈值分割方法,将多种感兴趣的颜色信息转化为灰度图像,在同一个灰度图像中对应多种彩色信息,对各种不同颜色信息方便处理。通过200幅实测车辆图像使用彩色图像的多阈值分割方法进行车牌定位试验,准确率为98%。
<正> 在化学分析工作中,使用标准试样可以校验分析仪器、验证分析方法、校对分析结果和考核操作水平,是保证分析检测准确性的重要手段。钛及钛合金的牌号及合金成分种类很多
课前游戏是美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式,如“跟我做”“学一学”“照镜子”“猜一猜”等,这些课前游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常规课堂观摩中,我们发现课前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存在一些问题,如游戏时间过长,一个课前游戏,常常安排5分钟时间,占用课堂的八分之一时间;如课前游戏与课堂教学内容关联度不大,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缺少内在联系等。  那课前游戏应该怎么设计组织呢?下面以岭南版四年级美术课“变写生画
朗读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的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  一、英语朗读及其作用  1.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英语是一种充满生命的活的语言,活的语言必须通过有声途径,在有声的环境中来学习和掌握。通过朗读,可以再现英语的活的本质,营造浓厚氛围,弥补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的不足,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使他们唤起读书的热情,产生学习欲望,克服英语学习的胆怯感,紧张感,培养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近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则“发生在德国公路上千里行车为救护车让道”的视频,视频中一辆德国救护车所到之处,前方行驶的机动车纷纷为它让出生命通道。看完我们不禁肃然起敬,感叹德国民众文明素质之高,具有高度的公德意识与法则观念。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国,则经常出现机动车与救护车抢道,甚至加塞堵道,阻碍了生命通道,延误生命抢救的时机,甚至直接导致生命的终结。一个是发生在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德国,千里行车争相让道;
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背,背单词或背学过的课文;第二类,抄,抄单词或抄课文;第三类,中译英、回答问题、简单的写作等。多数学生感到做这样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实践性、创新性、应用性和趣味性,不能完全反映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所以他们对作业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让学生有效地、愉快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作业布置要有趣、
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景苑小学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畔,学校设计规模48个班,现有学生1700余名,在职教师408名,其中,浙江省特级教师1名,省市纭综合荣誉教师26名,区一二三层次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