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举步共探婵娟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充满神秘,令人神往。
  20世纪50年代,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载人登月,取得辉煌成就。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探月活动再次升温。
  目前,不论是老牌航天大国,还是空间探测领域的后起之秀,都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
  2006年12月,美国对外公布了酝酿已久的“重返月球”计划,其核心目标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以此为跳板,为登陆火星,甚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为此,2008年美国将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估计在2020年,美国宇航员将首次重返月球。刚开始可能只有4名宇航员登陆月球,停留时间约7天,而最终的永久基地能保障宇航员在月球上持续居住180天。
  俄罗斯也于2006年制定了分四步走的月球探测计划。日本则计划10年内发射登陆月球的无人探测器,在此基础上,争取20年后能在月球表面建立无人探测基地。2007年日本将发射“月亮女神”号绕月卫星,对月球表面进行观测,为无人探测器寻找合适的着陆地点。
  欧洲航天局计划在2008年前向月球发射一颗卫星,2009年或2010年向月球发射登陆器,2020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也已宣布并着手进行各自的探月工程。中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研制完成,有望在今年内飞向月球。
  沉寂了几十年的月球又迎来了人类的远观近探,月球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人类孜孜以求?
  一、最原始的动力是出于好奇。月球是地球的近邻,其起源一直是人类不断探讨的话题。对月球的科学研究,可提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包括认识太阳系的演化及其特性,以及地球自然系统与空间现象之间的关系。探测月球,也可以发现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二、现实的动力是月球上丰富资源的吸引。包括太阳能、氦-3和其他种类繁多的有用元素。据测算,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约为12万亿千瓦,按太阳能发电装置光电转化率为20%计算,则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每小时可发电2.7度。
  月壤中的氦-3有可能成为解决今后人类长期能源需求的重要原料。以氘与氦-3为原料,进行可控核聚变发电,则每年只需100多吨氦-3,就能够满足全世界的能源需求。据科学家初步估算,月球上蕴藏的氦-3量达100~500万吨,可满足人类上万年的需求。
  月球表面的斜长岩富含硅、铝、钙、钠等元素,克里普岩富含钾、磷、铀、钍和稀土元素。据初步估算,月岩中的稀土元素达225~450亿吨,铀元素达50亿吨。甚至还有科学家期望能从撞击月球的小行星中开采到白金和其他贵重金属。
  三、月球也可能是人类探测更遥远天体和宇宙空间的理想平台和跳板。一旦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月球上丰富的物质资源,足以使之成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其他领域的中转站。
  与上一轮探月热潮中的单打独斗不同,近年各国公布探月计划时都不忘表示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
  2004年11月,第六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在印度乌代普举行。会议通过的《乌代普宣言》号召各国空间机构协调与整合各自的探月路线图,有计划、有分工地进行探月。
  美国宇航局副局长莎娜·戴尔2006年底曾表示,“重返月球”计划欢迎其他国家、非政府组织及商业团体参与,2007年将是美国就此与其他国家广泛对话的一年。
  2007年3月9日,来自美国、欧洲等地的14家宇航机构在日本京都举行会晤,各方就设立国际协调组织、共享观测数据、推进月球探测达成了基本共识。印度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在出席第六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时说:“月球是整个人类的资源,探月一定要搞国际合作。”
其他文献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相当数量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抽象晦涩为特征。这类课程教学中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不爱学”的现象。针对此类课程的教学,结合人脑认知的
生物技术与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潜力最大、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正步入花样年华。    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一是生物技术产业规模:抗生素、疫苗和维生素产量世界第一;醋、酱油、味精、啤酒、白酒等产品的生产量、消费量世界第一;食用菌生产和消费量世界第一。二是在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方面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首创的杂交水稻已推广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填满了亚洲人的饭碗”;小麦、大豆、棉花、油菜等农作物
利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本文构建了金融经济分析框架,推导出省域金融顺周期效应的度量指标及其异质比率的计算式,系统分析了该效应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随后分别建立基于技术
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其以独到的见解、鲜明的主张对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墨家一些管理思想的论述,重在
2007年6月29日,无党派人士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这是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第一位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的无党派人士;两个月前,另一位中共党外人士万钢,被任命为科技部部长,他是1972年傅作义辞任水利电力部长后35年来,首位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部长。对此,国内外舆论盛赞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重用党外人士,展现出空前的大视野。      首先是政治上的大视野。党外人士担任部长,最重要的意义是让多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