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理论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府的社会职能是政府在实行管理体系过程中四大基本职能之一,在现阶段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衡量一个政府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化解社会矛盾,调解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上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因此认识与了解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意义重大。
  关键词 理论研究 社会管理职能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政府职能作为最近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条,近年来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大部分的学者都是从政府公共管理问题入手,但是政府职能又同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学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含义与内涵,总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体系。对于我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全社会的全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社会阶层、结构甚至社会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等,做好政府的管理职能,对于提高政府的社会公信力,树立政府的管理权威有着重大的作用。加强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研究,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二、社会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西方国家的社会管理理论走在了我们前面。社会管理理论在西方首先形成了相应的体系和系统。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階段是19世纪中叶,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些大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之后,各国的管理者开始转变自己的管理目标,追求社会和谐、均衡的社会秩序,从此管理学界内就认定了社会管理建设理论产生了。第二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发生了一次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各国产生了大萧条,从而来促使国家在管理活动聚焦于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并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社会领域的协调。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面对自己日益严重的财务危机和财政赤字,开始反思福利国家建设的理论,逐步加强了对社会公平的理论研究,形成对社会管理理论的重新反思与进一步的发展。
  三、社会管理在中外理论界的理论渊源
  (一)政府和市场的理论。
  “看不见的手”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资源配置重要手段的市场来讲,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些缺陷,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市场失灵,即低收入者不能享受到市场的好处。政府则应发挥作用,弥补市场缺陷,运用补贴、税收、担保、惩罚等手段,来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此来对社会中的乡镇民众给予提供良好的社会管理秩序和一定“补偿”。
  (二)公平与效率的理论。
  公平意味着更合理地分配财富、收入和资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就像蛋糕分配与做大的关系。一般理论认为,市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把蛋糕做大,但却容易产生收入差距过大,难以合理均衡分配。在面对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的时候,政府一定要通过税收等手段和第二次分配社会财富达到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的稳定。
  (三)“第三条道路”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第三条道路理论,社会政策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社会管理的各种政策主题是围绕着国家、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在福利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第三条道路”的福利思想包括的内容主要是:(1)在主张维护经济自由的同时,把平等和社会正义当作与自由同样重要的原则。(2)以争取社会民主、经济民主作为策略,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不再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而成为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权力共同体”。(3)倡导积极的福利,主张用“社会投资型国家”来取代“福利国家”。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方面;要重视公民社会的地位,同时依靠政府和公民社会双方面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二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要求我们一要解放、发展生产力,极大增加社会财富,二要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其二者相互促进、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这要求在社会现实中,政府必须通过再收入分配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社会和谐。
  (五)社会治理理论。
  治理一词首先出自世界银行1989年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研究报告,意为“控制、引导和操纵”,自从把治理引入到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领域中,他有不同的含义,学者们的出发角度不一样,对治理的界定也就不同。但是,对这一概念,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是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界定——“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种方法之总和。这是一个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可以得到调和并且可以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强迫人民遵守的正式的制度和政体,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根据我国学者陈振明的研究,他把庞杂的治理理论分成三种研究途径。一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侧重从政府部门切入来理解在市场条件下的公共管理,主要包括了“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提法。二是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出发,指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三是从政府和公民的合作网络的角度出发,重点是发挥第三部门(NGO)、私营部门与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对于共同关心的集体问题,三者结合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Holley H.lbrich.Pubic Fin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M].Thomson Leaming 2003.3
  [2]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17
  [3]丁元竹.中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政策选择[J].理论与现代化.2007(7):24
  [4]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6):17
  [5]何增科:《论改革完善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8期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民越来越多地失去了他们原来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成为了“失地农民”.“上班无岗,种地无田,低保无份”成了他
期刊
随着政府部门加大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人员伤亡事故总量得到很好控制,但是一些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笔者调查认为,通过开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的信息化网络和全球化市场正逐步形成技术变革和发展,导致我国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在目前的形式下成本管控形势逐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人力资源管理也被提到战略高度。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逐渐发展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人本管理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认识人本管理、重视人本管理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运用人本管理。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人本管理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一、人力资源
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基本规则是:各境内上市公司应当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其中至
当前我国处于建设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呈上升趋势,遍及全国各个区域,建筑的发展也同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作用.在当前形势下,为促进建筑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相
本文通过全面总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3大表现,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预测模型,指出2012年中国将面临外部经济放缓、内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泡沫经济逆转以及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