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播下“美”的种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即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老师运用语言动作教学环境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完整有序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学习,这个双边的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具有鲜明个性活泼的个体,这双边互动是一个动态的,协调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节奏或快或慢,或急或缓。从这个意义来讲,教学本身就具有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诗歌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叙述娓娓道来,感情真切,抒情,语言优美,情真意切,议论铿锵有力有理有据……学生享受着这一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感同身受,得到了心灵滋养,这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闪烁着美的火花,陶冶着每一个人的情操,这一切都具有审美性。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极为丰富,融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用语言文字将真情善良进行表达,阐述,让学生开卷有益。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尤为重要!
  由于美育和语文教育的息息相关,并且美育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愉快的接受教育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学生有了审美兴趣,才能主动接受审美的教育,我们才能向学生实施美育。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做到品质高尚、心灵美好。我们必须热爱生活、热爱学生,乐观向上,充满爱心,必须有对人生,对工作火热的激情,做到内心充满阳光“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这种品质。才能够先自己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然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只有教师美好心灵的阳光比学生的明亮的多,才有可能照亮学生的心灵。才能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使学生用一颗美的心灵感受美,认识美,爱上美。使心灵深处真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2、在感知中体会美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知社会感知大自然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的积极性来唤起学生感知审美的能力,那样给学生一双感受美的眼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讲授老舍的《草原》一文时,因为学生中绝大部分没有去过草原,所以为了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唤醒其热爱大自然与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聆听配乐朗读,欣赏草原美丽风光,唱一唱草原歌曲。从听觉和视觉上引导学生进入美境和丰富其感受。
  3、在理解中引发对美的感情共鸣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王国,它通过语言文字向读者传达,语言文字像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能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更美的内容。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进入作者的内容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鲁迅先形象地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须有发声器才会共鸣。”对此,我在教学中也深有感触。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和赏析朱自清简洁语言的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爱。他写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平实的语言,深切的关怀。“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真实的内心表白。通过讨论和赏析,朗读体会,此时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默契,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4、在审美创造中达到理解与情操的升华
  从审美感知到审美理解,最终在审美创造中达到思想与情操的升华,这是审美的最终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的,也必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美育中的审美创造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课内外的审美教育或美的熏陶,逐步增强了审美判断能力,审美联想能力,形成个人独特的审美能力,我们再科学地指导他们观察和体验自然社会世界的基础上,热情地鼓励他们写成小练笔或习作,亲自来创造美,从而体味写作的美妙。例如讲完《穷人》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发挥想象力,把桑娜一家之后的故事向大家说一说,大部分学生都能涌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然后进行小练笔,续编故事《穷人》。
  审美教育是大语文(包括课内外)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人类悠久灿烂的文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育材料,只要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湛河区高阳路小学 河南】
其他文献
为了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和改善与广大
目的:评估复方炔诺孕酮和复方左炔诺孕酮两种长效口服避孕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方法:见"我国常用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系统评估方法概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的必修课程。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实践为核心的实践课程。这里的生活实践有三个方面线索:自然、社会、学生自身。这三个方面的线索是我们设计和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思路。但这个课程又不等于生活本身,否则的话,就可能会导致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变成“放任自流”,或者是为活动而活动,出现“只有活动,没有内容;只有玩乐,没有体验”的情况。加上此课
文章主要介绍马鞍山市市政公园(行政、文化中心)会议中心结构设计的过程,针对大型建筑多样性、结构复杂性,结构工程师利用概念设计,选择既安全又经济实用的结构体系,并对结构力
民间体育游戏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游戏逐渐销声匿迹,为了不让这些优秀文化消失,及时地挖掘和运用显得格外重要。  一、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合理开发民间体育游戏  为了及时挖掘民间体育游戏,为了让其的精髓内涵得以代代相传,我们利用好家长资源,一起挖掘、收集和整理,形成了初步的民间体育游戏集。  1、家长参与收集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
品德课程强调,要选择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资源作为活动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儿童学得有趣,过得快乐。我们老师可以根据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大胆、有效的创新与整合,科学地使用教科书及其他教育资源,使给定的课程内容不断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课程,适合“生活”的课程。  一、学科整合,增强趣味性  新课标指出:品德课程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联合学习,不断扩展和
吉妮宫内节育器(GyneFix IUD)是一种设计独特的固定式含铜IUD。其主要由六个进口的高纯度的铜套组成,每个铜套长5mm,直径2.5mm,含铜总面积为330mm^2。由于无支架,铜套的外壁和内壁均
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出发,我们来看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特点是认识靠行动,这个阶段的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行动既是我们所说的“做”。小班年龄阶段的孩子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小班年龄阶段正是探索的萌芽时期,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随着自我意识增强,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孩子科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的妊娠高血压综舍征合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0例,随机两组,每组45例。对照
目的:探讨中药消炎止血胶囊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药理学作用.方法:观察消炎止血胶囊对大鼠在体子宫及药物流产后子宫平滑肌中NO含量、NOS活力的影响.结果:消炎止血胶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