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的感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r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家长以实际行动认可班主任工作,支持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本质是爱,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博爱教育中感受家长赏识的感动,班主任工作如何得到家长认可和支持?本人说几点体会:
  一、践行“博爱”的理念,是得到家长认同和支持的前提
  博爱理念是对人性关怀的整体考虑,博爱教育也是以人的身心综合发展为着眼点,管理风格体现了管理文化,也是管理实践的个性魅力所在。记得2017年担任初三6班班主任仅有一个月时间,我对家长来说,论了解没有了解,论感情没有感情,却得到家长的认可完全。流感较重的时候,我们班学生送来60多瓶白醋和40面毛巾,刘家成、曹宇健家长主动捐款356元,为班购买两支红外线体温计,还有沈嘉成家长主动为班捐款200元。
  二、落实“博爱”行为,是得到家长理解的主要途径
  我非常注重校讯通,家长微信工作平台的教育功能,经常将 “做得好、学得好、学得快” 学生通过校讯通,微信群向家长及时的通报表扬,同时也经常把自己做法或想法告诉家长。在家访或电访过程中注意做到几点:第一,不宜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家访或电访。第二,对一些学生的点滴进步或取得荣誉时不妨也打个电话报喜,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能够与家长建立私人感情,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第三,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不宜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而削弱家长对子女的信心。
  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得到家长认可和支持的一种技巧
  博爱是一种精神,教育正是精神的实践领地,当博爱精神通过教育得以传递,生命教育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首先思考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的内涵,班级才能确定学生整体发展方向,基于这些考虑,用博爱实践了“人”的教育理念。我的理念是“对班主任工作滿意的,请告诉您的家长和您的同学,如果您不满意,请告诉您的班主任。”只有将您的不满意的地方告诉给您的班主任才能解决您的问题,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班级发展才能进入“快车道”。
  四、利用问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既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手段,也是得到家长理解支持的升华
  对我来说,利用问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是我班主任的一种尝试。上一届的10班,留给我的是成功的体会,一位问题众多的学生名叫胡明俊,他的成功转变,让家长非常感动。于是让我更多的思考:问题学生如何转化?暑假提前上课期间,胡明俊经常迟到,我找他谈话没有效果,我骂他没有成效,我罚他,却没有成效。于是亲自找他,您能不能帮我管一管班级?他说可以,我接着问他:你能够做些什么工作?他说:由我负责教室擦窗工作,我完全同意他的想法,并要求他亲自到讲台宣布自己负责这项工作。从此以后,他来得比我早,工作非常负责,我多次在班中表扬他,他更加勤奋了,在学习非常来劲,特别是学习物理方面效果特别显著,在第七周物理辅导班利用15分钟进行知识小竞赛,结果120分中他得111分,排名第二,当时我觉得偶然,然而第二次月考他物理考93分,全班第一,总分进步134名,在班排第二;利用问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是我班主任的一种尝试,有一次课堂检查中抓到杨运卓在课堂中看课外书,于是先谈话,再打电话给家长,他爷爷杨秋桐老师也亲自到办公家与我交换意见,其中安排一项工作给他定时检查同学体温,从那以后,杨运卓学习比以前勤奋了!这次月考进步了66名,收到阶段性的效果。还有吴洋庆,王土铭,也安排工作给他们,他们两个转化了也很快,吴洋庆家长特别高兴。
  五、理智公正,严爱结合,让博爱教育得到延伸与发展
  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呵护,更不是随心所遇的娇惯、是非不分的放纵。古人云:“教不严,师之过。”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特殊表现,是教师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所以,我们要牢记“严师出高徒”的古训,对学生严爱相加。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
  2.坚持“三不”。第一、不挖苦学生;第二、不体罚与变相体罚;第三、不心罚学生
  3.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博爱之心,师德之魂,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对学生付出真爱,才能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让班主任在博爱教育中感受到家长赏识的感动。
其他文献
身为人母的我,今天对教育又有了新的理解,教育学生要平等、真挚、耐心,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走进学生的内心,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一、“我想进实验班”  人必须成长,只在顺境中生活,那么无易于温室中的花朵,注定遇寒凋零。挫折教育是锻炼学生意志、发挥学生潜能的一个良方。  杨璨,一个阳光女孩,活泼爱笑,成绩接连攀升,学习潜力很大。  这天早上,我找来她,跟她商量能不能座位往后调一两个。她很不情愿地
期刊
一、介绍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讨论星座文化和生肖文化的异同。目的是让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更多地了解对方的国家文化、隐含的深层意义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二、对比分析生肖和星座的发展  (一)生肖和星座的不同起源  生肖出现在秦朝。生肖不仅受到汉族还受到其他民族的欢迎。根据历史记载和研究,我们已经知道生肖成立于天干和地支出现之后。生肖除了记录时间,还广泛应用于古代人预测人的性格特征和命运。然而,星座的
期刊
城厢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以“阅读点燃智慧,经典引领成长”的理念为指导,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推荐经典书目,开展多样方式,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终身的生活方式,从而为书香家庭和书香社会建设打下基础。  一、建章立制,为书香校园保驾护航  1.组建领导小组  2.制定规章制度  二、创设环境,为阅读经典营造氛围  为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利用各种平台对阅读文化经典创建书香校园进行宣传,为师生读书创
期刊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活动。  一、营造“研究”氛围,激发“研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唤起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
期刊
一、行之有礼  从小父母就经常教育我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这是我教育学生应该遵守的礼仪原则。学生刚入学对这些礼仪很是陌生,真是不会坐,不会站。班上有个唐宝宝每次都是盘腿坐在椅子上的,你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坐,她说“这样舒服,妈妈也是这么坐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的心理特征,教学时,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无礼的小猴子》课件,将故事通过动态的画面直观地展示出来。
期刊
一、幼儿安全教育现存问题  1.幼儿自我保护安全防范能力差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知识经验,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加上活泼好动、又好奇、好探索,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如幼儿在跑来跑去时,对迎面跑来的其他幼儿却不知要躲闪。有的幼儿在骑木马时,不顾坐在后面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都是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  一次火灾活动中我感觉幼儿对火灾演
期刊
在我所教的这十几年生物教学中教材发生了两次变化教材的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变。历经生物教学十几载,饱尝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以前我们都单纯的上课教师讲学生听一根粉笔和一本书就上课但这些年我学校发生很大的变化先是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后是安装的班班通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安装和更新给我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学会利用这些设备来为
期刊
读书见识经典,如身临其境,让人知道,使人明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读书显得尤为重要。当周围人被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俘虏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能够耐下性子来读书?现代中国人被贴上了“不爱读书”的标签,记得2011年有一个调查:我国年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64本。成人如此,儿童自然效仿。作为一名中国
期刊
古人云:文无心不美,人无信不立。“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信任”是一种相信并敢于托付的情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中最为高贵的品质。古有“曾子杀猪”教育幼子,也有“韩信报恩”侍奉老人的佳话。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把诚信美德传承下去呢?下面我来谈一谈我个人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我在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是如何践行诚信这一美德的。  诚信,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中扮演着不可
期刊
一个正常的班集体,所包含的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别的,通常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三种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而,作为学生,谁都不愿意成为学困生;而作为老师,谁也都不愿意自己的班级存在学困生。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我们老师与学困生本人乃至家长的共同心愿!  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我从不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