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手记
半年前,一名20岁出头的年轻患者因肝硬化失代偿在我院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健康的肝脏应该是表面平滑、柔韧的,而这名患者的肝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结节、坑坑洼洼、硬邦邦,十分恐怖。是什么病让这名患者年纪轻轻就得了肝硬化,最终不得不换肝?答案是:肝豆状核变性。
认识“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由Wilson首先于1911年报道,故又名Wilson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先天性铜代谢障碍,导致铜不能正常从身体排出,在身体内多部位(最常见为在肝、脑、肾、角膜等处)堆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环等表现。当铜在肝脏堆积后,若不干预,很快会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到了严重的肝硬化阶段,才来就诊,为时已晚。
早诊早治:预后良好
其实,肝豆状核变性和其他很多疾病一样,是可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保持高生活质量的。一旦确诊,患者只要长期服用D-青霉胺、锌制剂等驱铜及阻止铜吸收的药物,避免高铜饮食(如豆类、坚果类、薯类、蕈类、贝类、螺类、虾蟹类、动物的肝脏和血、巧克力、可可等),一般均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我科确诊的第一例肝豆状核变性是在1998年,患者当年才9岁,是陪他的母亲来医院看病时被偶然发现的。当时,我的研究生室友是搞遗传病研究的,刚刚看了他发表的有关肝豆状核变性的相关论文。我发现这个孩子走路有些跛,查肝功能异常,马上想到他是不是肝豆状核变性。在做了相关检查后,最后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立即进行了排铜治疗,效果很好。现在,这名患者已经快30岁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肝功能基本正常,过着很好的生活。因为这种病会遗传,哥哥有这病,患者的妹妹在三岁时就进行了检查,最终也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由于发现得早,一直服用排铜药物,妹妹的各项指标一直都保持正常,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特别提醒:不明原因肝损要当心
如果家族中有遗传性肝病或不明原因肝脏疾病患者,或者出现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或神经系统症状(如行走障碍、手足震颤、记忆力和注意力不明原因下降等),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最好去有经验的肝病专科医生处就诊,进行铜代谢方面的检查,包括血铜、尿铜、铜兰蛋白、K-F环等。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进行相关的遗传基因检测和肝脏铜含量检测。
半年前,一名20岁出头的年轻患者因肝硬化失代偿在我院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健康的肝脏应该是表面平滑、柔韧的,而这名患者的肝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结节、坑坑洼洼、硬邦邦,十分恐怖。是什么病让这名患者年纪轻轻就得了肝硬化,最终不得不换肝?答案是:肝豆状核变性。
认识“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由Wilson首先于1911年报道,故又名Wilson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先天性铜代谢障碍,导致铜不能正常从身体排出,在身体内多部位(最常见为在肝、脑、肾、角膜等处)堆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环等表现。当铜在肝脏堆积后,若不干预,很快会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到了严重的肝硬化阶段,才来就诊,为时已晚。
早诊早治:预后良好
其实,肝豆状核变性和其他很多疾病一样,是可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保持高生活质量的。一旦确诊,患者只要长期服用D-青霉胺、锌制剂等驱铜及阻止铜吸收的药物,避免高铜饮食(如豆类、坚果类、薯类、蕈类、贝类、螺类、虾蟹类、动物的肝脏和血、巧克力、可可等),一般均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我科确诊的第一例肝豆状核变性是在1998年,患者当年才9岁,是陪他的母亲来医院看病时被偶然发现的。当时,我的研究生室友是搞遗传病研究的,刚刚看了他发表的有关肝豆状核变性的相关论文。我发现这个孩子走路有些跛,查肝功能异常,马上想到他是不是肝豆状核变性。在做了相关检查后,最后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立即进行了排铜治疗,效果很好。现在,这名患者已经快30岁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肝功能基本正常,过着很好的生活。因为这种病会遗传,哥哥有这病,患者的妹妹在三岁时就进行了检查,最终也被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由于发现得早,一直服用排铜药物,妹妹的各项指标一直都保持正常,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特别提醒:不明原因肝损要当心
如果家族中有遗传性肝病或不明原因肝脏疾病患者,或者出现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或神经系统症状(如行走障碍、手足震颤、记忆力和注意力不明原因下降等),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最好去有经验的肝病专科医生处就诊,进行铜代谢方面的检查,包括血铜、尿铜、铜兰蛋白、K-F环等。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进行相关的遗传基因检测和肝脏铜含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