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召,难找。
  位于伏牛山腹地、南阳盆地北缘,南召素有“北扼汝洛、南控荆襄”之称,全县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就占了2800平方公里。
  南召,不难找。
  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公路、G207线、G345线、S333线、S248线穿境而过,340个行政村全部通上水泥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现代交通网络。
  变不利为有利,机遇就在眼前,必须乘势而上。
  南召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生态立县、旅游富县、工业强县、机遇兴县”为县域发展的“四大路径”,大力发展传统农业和特色产业,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全力培育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全面谋划乡村振兴。
  四棵树乡,地处南召县西南,一个3万多人的山区小乡,立足于山区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林果种植、林下药材、林下养殖等绿色产业,建成了数十个产业基地。黄土嘴村一个村就培育了软籽石榴基地、林禽养殖基地、鱼虾共养基地、牧草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构树种植基地、艾草种植基地、香菇种植基地等12个产业基地。
  地处南召最北端的崔庄乡4万多人,三分之二是山区,围绕特色农业建基地,光3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基地就有6个。乡党委书记王维元说,山上重点发展中药材,以天麻、猪苓、山茱萸、连翘、蜂蜜为主;山下重点种植花卉苗木,以白玉兰、五角枫、大叶女贞为主;沿河发展乡村旅游,光回龙沟村就有30家农家乐。
  丹参、银杏、山茱萸、杜仲、天麻、山楂、柿子、野葡萄、木瓜、冬瓜、南瓜、香菇……南召县境内有60多种水果、60多种蔬菜、25种菇菌、30多种中药材,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南召发展特色产业的独有优势。
  南召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的务实发展思路,打特色牌,走绿色路,实施四个“一体化”林业工程,林+苗、林+果、林+药、林+菌、林+游、林+禽、林+蚕等“林+N”特色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林景苗一体化,以玉兰花木为主产业,全县花木面积达38万亩,让多彩南召更加出彩;林药果一体化,全县中药材种植50万亩,林果基地14万亩,让多彩山乡变成了金山银山;林蚕菌一体化,全县春蚕养殖产茧25万公斤,养殖生态鸡300多万只、生态鹅20多万只、生态鸭10多万只,林下圈养牛、羊、猪等家畜10多万头,林下养蜂2万多箱,林下驯养蛇、蛙、野猪、鹿等野生动物1万多条(头),“一条虫”成了发展林下经济的“一条龙”;林养游一体化,以花木促进生态,以生态融合旅游,以旅游拉动三产,全民的生态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产业发展中,南召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个关键的群体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他们具有极强的整合资源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县委书记刘永国把他们归结为企业家、特色农户、经济能人、科技强人、成功人士和新乡贤。他说,用关键少数带动重要多数,可以达到“培育一人(个),拉动一片,带富一方”的裂变效应,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群众合力发展产业的新格局。南召县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信息引导等举措,大力实施“六抓带动”,按下发展“快进键”,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河南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名贵中药材种苗繁育、驯化、推广、种植及中药材精深加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与县内贫困户签订定向带贫种植合同,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订单回收的帮扶方式,推广种植石斛、白芨、重楼、青钱柳、黄精、猪苓、百合等名贵中药材。
  乡乡有产业,村村有项目,南召特色鲜明的传统产业优势凸显。
  南召县委、县政府顺势引导,强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壮大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改造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着力于“抓龙头、补链条、建集群”,推动同类企业集聚发展,上下游和关联企业协同发展,培育“绿色建材、绿色清洁新能源、中医药大健康、轻工、汽配铸锻、高科技电子”六大产业集群,工业经济从“洼地”里强势崛起。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9亿元,实现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76.4%。
  比如说,以辛夷、柞蚕、苗木花卉、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原料。南召县以华扬龙生、天蚕生物科技、华康艾制品等企业为龙头,研发生产植物酵素、益生菌、杜仲深加工、蚕蛹提取物、石斛饮料、辛夷制药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和健康养生产品,培育壮大宝天曼药业、华扬龙生产业园、中大宏业、天蚕生物公司等10多家龙头企业,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河南华扬龙生产业园研发生产的植物酵素、益生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远销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南召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先走一步,围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产业体系,以产业兴旺为引领,实现农民富裕、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南河店镇龙王庙村2000多人,发展有石材加工、数据线车间及苗木花卉、品种梨种植和村级集中光伏产业,短时间内就由过去的软弱瘫痪村发展到现在的市級文明村。
  一所遗弃的农家老院改造成了村里的讲习堂,讲上级精神,讲惠民政策,讲脱贫技能,讲社会风尚,讲出了村里发展的新气象;乡贤榜、学习榜、光荣榜,榜榜生辉,映出了村里的文明新风;图书室、爱心室、谈心室,室室生情,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到了这里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谈出了新时代的和谐新曲。
  村内新安装太阳能路灯92盏,修建绿化带5000米,安装护栏1500米;全村配备贫困户公益岗保洁员13名,新增垃圾箱20个,修建标准化公厕2个;新修建的文化广场配套有戏楼、凉亭、休闲长廊、健身器材等;标准化的村级卫生室配备有专业执业医师。
  曲径通幽的一个小山村,不仅有宽阔整洁的文化广场,还有依山而建的乡村公园,尤其是那盘上了年代的石碾,现在依然是十里八乡老百姓腌制韭花的古老器具,成为寄托乡愁的一个美好元素,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其他文献
小关风土录之——   河南巩义市小关镇小关村,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村庄。说古老,是说我们的先人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繁衍后代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说年轻,是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关这个古老的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原来弯弯曲曲的小关河道,现在被青石砌就就是变化之一。   过去,小关村从西到东常年流淌着一条小河,主流是从孙寨龙王泉发源的溪水,容纳了丁烟小溪
期刊
红梅正艳向阳开;田红梅这位为党坚强工作、务实为民的好书记,时时为党的形象增添光彩。   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履行党员义务,以强大的党员责任感为动力,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她先后荣获南阳市“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五届人民满意公务员”、市“三八红旗手”、市“五一巾帼个人”等荣誉,2018年3月,她又荣获南阳市“双创”工作二等功。   她就是河南
期刊
乐陵市以被列为山东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为契机,抓住清产核资、组织成员认定、股权量化等关键环节,创新推行“三段十二步”工作法,探索出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路径。   一个印有“股权证”的红色小本本,让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南营村村民铁国林的身份发生了转变:“真没想到,我现在成了村集体的股东,不仅能享受到集体的福利,还能领取分红。”   作为乐陵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期刊
干农活、摘果子、捉鱼虾……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原本再普通不过的农事活动通过农民的手机镜头,在直播平台上吸引了大量粉丝。农民成了“网红”,手机成了“新农具”,由此带来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这正是:田间地头忙,农活晒上网。直播搭平台,振兴好起航。  图/勾 犇 文/蘇 砥  辟谣平台  近年来,网络谣言时有出现,对网民产生误导。目前,全国
期刊
农历十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又叫“孟冬”,按地支排列,是地支的最后一个月——建亥之月(猪月)。按古代月份与音律的关系,十月对应最后(也最短)的那只律管“应钟”。  另外,十月又有吉月、良月、坤月、阳月、玄冬等别称。《吕氏春秋》说:“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意思是说,农历十月的时候,太阳的位置在尾宿(今天蝎座),天黑后,危宿(今飞马座)出现在南方正中,拂晓时刻,星宿七星(今长蛇座)出现
期刊
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近些年,各地会展层出不穷,各地会展中心也成为当地的建筑亮点,形成了蓬勃发展之势。在四省交会之处的河南省县级市永城,早在2005年就瞄准这一产业,以面博会带动全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快速发展,很好地注解了会展经济的叠加效应。  神奇的土地孕育神奇的产业  这是一片海纳百川的土地,这座以煤闻名的
期刊
新野县沙堰镇是闻名全国的洋葱、大葱种植基地,深秋正是大葱收获的季节,再过几天,将迎来大葱的收购高潮。  10月25日,沙堰镇南村天辰云农场里的工人正在做各种准备工作,有的整理库房,有的收拾工具。大葱交易开始时,这里每天要运走20~30吨大葱,需要几百人参与各个环节的劳动。天辰云农场董事长孙海燕专门建设了一个18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安排100多个贫困户在这里帮工。肖庄的徐学田,60多岁,一年四季都
期刊
昨晚,我又梦见了母亲。梦境中,母亲和我一个灶上,一个灶下在做晚饭。灶膛的火光一闪一闪映照着母亲的脸,端庄而慈祥。母亲边忙边和我说着话,厨房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开心、温暖的气氛。突然,我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在了,这是梦境!于是我竭力想延續梦境,想让这暖心的场景再延长下去。然而这梦境却消失了。但我从梦中醒来,泪水早已湿了枕头。  母亲的一生是刚强、辛劳、付出的一生。  母亲生于1940年,刚20岁时,她的父
期刊
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近日联合印发的《貧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全覆盖。  《方案》要求,本着分类指导、分众施策、分级负责的原则,在贫困地区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倡导科学的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方案》提出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养等几方面行
期刊
为见证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革命老区的深刻变化,持续推进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11月13日~15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省记协组织的省市媒体2018“革命老区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平顶山市叶县、郏县等革命老区,看企业、入村庄、访农户,参观革命纪念馆、聆听革命英雄故事,感受革命老区传承革命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新风貌。  平顶山是具有光荣传统的老区,虽然建市较晚,但辖区革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