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炎炎:19岁的无限可能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炎炎看上去很安静,不爱讲话,但和她相处过的人都知道,她活泼又能聊。
  小时候,蔡炎炎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丹哥那样的羽毛球选手,但长大后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生于体育世家,让蔡炎炎更早懂得坚持的意义,从走上羽毛球场的那天起,她就没想过放弃。如今,蔡炎炎的目标很具体,为了无限的可能,为了让自己更有底气和自信去挑战一路上的强手,她要扎实练好每一天。
  “可以帮爸爸赢别人”
  缘何走上羽毛球之路,蔡炎炎将它归类为“小时候都要学点什么”。当然,之所以选择羽毛球,是因为她的爸爸酷爱打球。当初,为了培养女儿对羽毛球的兴趣,蔡炎炎的爸爸时常会以自己输球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告诉女儿:“如果你学会打球,就可以帮爸爸去赢别人了。”刚好打羽毛球不会晒到太阳,凭借室内运动这一点,蔡炎炎的妈妈也十分支持女儿学打球。
  4岁那年,蔡炎炎被爸爸送去学球。但是,由于年纪实在太小,教练叮嘱的动作要领,蔡炎炎只会点头,却不理解要如何去做。没学几天,蔡炎炎就因年龄太小被“劝退”。教练对爸爸说:“等她长大一点再学不迟。”升上幼儿园大班后,蔡炎炎再度拿起球拍,这一次,她算是真正走上了羽毛球之路。
  出生于体育世家的蔡炎炎,父母都是八一队的田径教练。从上小学起,她便进入什刹海羽毛球二队,开始了集体生活。最初离家,蔡炎炎感觉有许多的不适应、不习惯、不舍得。但是,每周二、四爸妈都会进队看她,那是属于她们一家人的幸福时光。只是每一次看着爸妈走远,蔡炎炎总要强忍泪水,直到躲进被子才偷偷抹眼泪。不过,据她回忆,大约从上二年级开始,就很适应和队友一起生活了,毕竟除了周二和周四,周末也是可以和父母在一起的。
  上小学时,蔡炎炎每天早上穿过一条人行横道,就到了什刹海小学。上午四节课,下午她回到球馆从1点练到3点。之后,球馆就要归专业队训练,蔡炎炎便要回到宿舍,先完成教练要求的腰背肌力量练习,之后摊开书本完成学校的作业。小学时,她和普通学生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羽毛球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按部就班升入初中后,蔡炎炎也顺利进入了什剎海羽毛球专业队。
  从被惨虐到会抢分
  进入专业队,练球时间自然增加了许多,训练也逐渐系统起来。但精力旺盛的蔡炎炎表示,那会儿每天练得挺多,但是身上好像有股子使不完的劲儿,完全不知道累。不过,也有让整天活力充沛的她感到头疼的事情,那就是跑步。她半开玩笑说,可能是遗传的关系,比起需要耐力的跑步而言,她的爆发力显然更出色,很小的时候她立定跳远就能跳出2米5的好成绩。
  起初参加羽毛球赛,蔡炎炎经常被对手虐得很惨,因为那时候她完全得不到分,也不知道如何去得分。随着比赛经验的累积,她逐渐发现自己可以靠速度和爆发力去抢分。到了少年羽毛球赛时,不只看打球的成绩,还需要进行计入总分的技术评定以及身体素质测验,所以,她第一次参加少年赛,尽管半决赛输了球,但硬是凭借身体素质成绩的加分,一跃升至榜首。
  进入青年赛,单打选手也要兼顾双混两项。那段时间,蔡炎炎说自己和“3”特别有缘,拿了包括团体在内的6个第三名,当然,她的主项单打最好成绩也是第三。反而无心插柳,在2015年的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上,她和队友拿到女双冠军。
  随后,蔡炎炎升入了国家青年队。对她来说,在北京队时,自己算是有冲击力的新人,而到了国家青年队,发现其他省市的选手技术细腻又全面,蔡炎炎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恶补,靠多练来慢慢缩小与大家的差距。那段时间,集训队教练对蔡炎炎抓得很紧,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磨她的手上技术,提高她的战术意识。2016年,蔡炎炎初次参加世青赛并闯入女单八强,这对于她而言已是很大的进步。
  制胜源于心无杂念
  2017年作为蔡炎炎最后一个青年赛季,算是突破多多。年初,她在陵水大师赛摘冠,年末又在澳门黄金赛登顶。能够在黄金赛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站夺得女单冠军,蔡炎炎现在回想起来,仍是满脸的没想到。
  当时,她刚刚参加完世青赛,中间隔了一周,就转战澳门参加黄金赛。赛前,蔡炎炎膝盖有伤,还打了一针封闭。所以,对于那次比赛她没有过多的期待,只想着先闯过第一轮,因为对手正是让她止步世青赛四强的印尼选手玛莉斯卡。
  如蔡炎炎所愿,她吸取了之前输球的经验,在场上有效控制住对手,以2比1获得首轮胜利。随后,她在比赛中逐渐找到状态,一路进到决赛,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这个结果,完全超出了蔡炎炎的预期,直到颁奖仪式结束,她还觉着一切不可思议。登顶,被蔡炎炎解读为赢在了心态上,没有过多杂念。
  今年武汉亚锦赛,杀进四强让蔡炎炎增强了信心。首轮赢下韩国名将成池铉,又从印度悍将辛德胡手上抢到四强席位,对她来说,最大的进步是场上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找到解决办法。特别是对阵身高1米79的辛德胡,对方的接发球和后场进攻,都让她感到压力山大,当时一度感觉自己已经是趴在地上防守了。为了转换这种被动的压力,蔡炎炎积极寻找进攻机会,成功地限制了辛德胡强烈的攻势。蔡炎炎说,如何去限制对手,是羽毛球场上的乐趣所在。
  从打球开始,蔡炎炎就没想过要放弃。她说不断赢下高手、拿到冠军是让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转眼已是进入成年赛场的第二个赛季,世界排名升到第17名的蔡炎炎已有了自己的领悟:成年赛从首轮就要全力投入,准备得足够充分才能在场上把握住每一分。但很会自黑的蔡炎炎也不忘吐槽自己:“我还是细节方面做得不够好,不然就不会总是被对手翻盘了。”
  比赛之余,蔡炎炎喜欢旅行,喜欢刷抖音,喜欢捣鼓美食,更喜欢到环球影城打卡,因为那里有她偏爱的小黄人和芝麻街。与场上沉稳踏实的蔡炎炎不同,场下这位19岁的少女,戴着粉色独角兽耳钉,从青年赛场上利落的短发到如今已梳起长长的马尾辫,不同时期的蔡炎炎总是做着新的尝试和变化。时光让她不断拓展自己的疆域,而唯一不变的是青春似锦,未来可期。
其他文献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但5月南宁那段有关苏杯的故事依然感觉像是昨天才刚刚发生。尤其5月26日下午的那场中日大战,至今想起,仍让人血脉贲张。  作为杂志,每月一期的出版周期,总会让我们错过对于那些精彩瞬间的及时记录。但杂志亦有杂志的优势,在激情过后,杂志还可以继续追述许多瞬间背后难以为外界看到的点点滴滴,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成就经典的缘由,让经典更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一期杂志,我们
期刊
6月22日至23日, “碧源杯”2019中国·郑州快乐家庭国际羽毛球邀请赛在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体育馆举行,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张军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羽协秘书长王伟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羽毛球协会致辞,河南省体育局局长万旭宣布比赛开幕。  比赛吸引了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选手报名参赛。根据规程,比赛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赛,分组名单随机产生,第二
期刊
回顾2019年南宁苏迪曼杯,很多激动人心的瞬间依然清晰如昨。让我们重回5月,从定格的照片中重拾那段全力以赴的圆梦之旅。  集体力量“点亮”背后星  每一个比赛日,国羽助威席上都整整齐齐地坐满为队友呐喊助威的同伴们。他们带领着场馆内的球迷朋友们一起为中国队助威!随着场上局势的变化,球员们助威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顺风时,铿锵鼓点震天响;逆风时,浑厚的加油声不绝于耳。每场比赛结束,他们都会默契地将坐席整理
期刊
印尼公开赛男单首轮,名将林丹开局慢热,在和加拿大球员何舒的比赛先丢一局。后两局中,林丹逐渐找回状态,以两个21比16获胜过关。第二轮,林丹的对手是4号种子、中国台北的周天成。  出发印尼之前,在成都双流国羽集训基地,林丹席地而坐,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谈到了年龄,谈到了年轻队友,谈到了奥运会,还有已经退役的老对手李宗伟。  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未来,曾经叱咤羽坛的林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兴羽
期刊
石宇奇习惯把自己放低,不是怕被抬高摔得狠,而是他真觉着自己还没到。备战苏杯期间,他的状态不好,以致训练不能够按照惯有的节奏来安排。开赛前,他有过嘀咕,训练的不系统让他再一次放低自己:“我这次算了吧。”但只要他上场,他就会坚定地回答:“那就必须拼了呗!”  “准备好了”的信号  亚锦赛结束后,中国队移师南宁进行苏杯前的封闭训练。石宇奇因为老伤复发,训练时没办法上量,“站半场打”、“练专项力量”成了他
期刊
5月26日,广西南宁无疑成为世界羽坛的焦点。在2019年苏迪曼杯决赛中,中国队经过顽强拼搏,以3比0完胜如日中天的日本队,如愿夺回两年前失去的苏迪曼杯。观众们通过现场或转播画面,看到的是中日队员在场上挥拍厮杀、每分必争的激战场景,而在另一个空间——候场的热身馆里,也发生了许多值得记忆的故事。  蔡队“突袭”,为“双塔”减压  决赛是当天下午1點开始的。11点54分,当记者走进热身馆时,里面还是一片
期刊
中国队重夺苏杯  在5月26日结束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中国队凭借李俊慧/刘雨辰、陈雨菲和石宇奇的建功,以大比分3比0力克强劲对手日本队,重新夺回两年前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失去的苏杯。  澳大利亚公开赛国羽夺两冠  6月9日,澳大利亚公开赛结束,中国队获得两冠一亚的成绩。中国队有过半的主力参与了本次赛事,并打进了女单、女双和混双决赛。最终,陈雨菲和王懿律/黄东萍分别夺得女单和混双冠军;陈清晨/贾一凡不敌
期刊
继二青会体校组预赛后,江西瑞昌在同一个月内迎来第二个全国羽毛球顶级赛事。6月16日至23日,“威克多杯”2019年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在此举行,老将新人在这个舞台上各展神通。  新赛制更刺激  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单项赛事,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是各省市队每年的必争项目。以往,全国单项锦标赛和全国冠军单项赛采取的是“小组赛+淘汰赛”的赛制;今年,赛制有所创新,变成“预赛+正赛”的赛制。  比赛前5天进
期刊
澳大利亚公开赛是6月唯一的世界羽联巡回赛,虽然世界强手并未到齐,但各路好手依然为宝贵的奥运积分争斗不休。  男双赛场的“妖”风  从四强到决赛的阵容来看,这个超级300赛的对抗水平足以和1000赛媲美。决赛十个席位,有九席都属于世界排名前十,剩下一席被5年前的世锦赛男双冠军高成炫/申白喆抢得。这对韩国老将一路连胜渡边勇大/远藤大由、阿山/亨德拉、李俊慧/刘雨辰、嘉村健士/园田启悟等种子选手,成为本
期刊
在南宁备战苏杯期间,国羽男单组有四人参与了整个过程,分别是参赛的谌龙、石宇奇、陆光祖,还有一位就是刚刚年满20岁翁泓阳。因为具有特色的进攻风格,还和日本选手桃田贤斗一样是左手持拍,作为男单组的陪练,翁泓阳有幸在南宁见证了国羽重夺苏杯的全过程。  来自福州的青年冠军  还记得第一次在场边拍摄翁泓阳打球时的感觉:这个运动员的表情有点狂,总是噘着嘴看着对方,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虽然不敢以此第一印象作为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