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工艺技术研究

来源 :科学技术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金刚石复合片的合成工艺进行技术研究.研究金刚石复合片的制造方法,利用高品质金刚石微粉作为原材料有效的保证了复合片的性能,利用SEM微观检测了解金刚石复合片的界面及缺陷情况.硬质合金基体作为底托,在烧结过程中为金刚石层提供钴源,在产品使用时提供可焊性.通过内组装塑造复合片的整体形状,通过真空净化去除杂质并且提高各项性能,最后进行烧结、降温、自动冷却形成.
其他文献
为解决基于FPGA的控制系统在应用到机械电气设备安全管控当中存在系统反应时间长,无法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状态问题,引入PLC工程,对其安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研究.通过PLC工程工业级控制装置选型、综保装置选型等硬件设计和机械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判断、机械电气设备模糊PID控制等软件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安全控制系统.通过实验证明,新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缩短系统反应时间,保证设备的运行电流始终在可变化范围内浮动,提高设备的运行能力.
金属配合物在激光能源、生物技术、发光致电、催化等很多领域被广泛研究应用.本文考察了一种铜基金属配合物催化氧化偶联反应的能力.通过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考察了该配合物催化苯酚衍生物氧化偶联制得联苯醌的过程,研究中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红外光谱跟踪分析,最终在筛选出的实验最佳条件下,研究了铜基金属配合物Cu(p-4-bmb)Br2在催化制备3,3,\'5,5\'-四叔丁基-4,4\'-联苯醌的能力.
本文力求解决某烟草公司数据采集工作存在的样本随机性变弱、单规格估计不准的痛点,以最小化调整成本及最大化精度提升为原则,采用不等概抽样和倾向值匹配方法改进抽样规则、引入辅助信息降低还原偏差,提升数采体系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为了减少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校内食堂餐饮的配送服务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本系统旨在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用户、商家、配送员三种身份的使用者之间的数据处理与传递,实现用户点餐、商家管理菜品数据、配送员配送订单等主要功能,实现用户提交的订单在三种身份的使用者之间状态的改变,以满足点餐功能的整个流程需要,提高食品安全卫生.
针对川西北山区高山峡谷、高位远程、植被茂密区域的地质灾害事件突发问题,本文基于机载LiDAR技术在万源市草坝镇测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调查,重点介绍了机载LiDAR技术方法及特点,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了测区实景三维模型.通过搭建三维解译环境开展解译,获取测区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特征,结合多源数据与勘查资料,采用PFC2D开展滑坡数值模拟,分析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破坏特征,模拟结果可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利用单片机和传感器的相关理论知识,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动自行车车速报警系统.该系统可以显示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设定速度和行驶里程.通过STC89C52单片机对来自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的脉冲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在LCD1602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里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设定速度,且具有超速报警功能.
伺服机构是推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其动态装调技术由于无法对指令信号进行高精度处理,导致动态装调后装备参数与预设参数相差较大,设计新型伺服机构动态装调技术.通过伺服机构连接件力学模型构建、控制信息滤波处理以及伺服机构振荡处理及信号补偿三部分对装调中的信号处理模块展开优化.至此,新型伺服机构动态装调技术设计完成.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技术相较于当前技术可以较好地完成控制指令,保证装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从提高海水界面蒸发效率的目标出发,设计构建了三类铁氧体三维微纳结构复合材料:Fe3O4纳米晶团簇微球(M-Fe3O4)、Fe3O4纳米晶团簇微球/导电聚合物核壳结构材料(M-Fe3O4@PPy)、以及M-Fe3O4@PPy和石墨烯的三元复合材料(M-Fe3O4@PPy@RGO).研究表明,M-Fe3O4、M-Fe3O4@PPy和M-Fe3O4@PPy@RGO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对太阳光辐照及100W近红外光辐照均具有光热转换作用,能够提高海水蒸发效率.在太阳光源辐照下,M-Fe3O4材料将海水蒸发效率提高
使用MP3000A微波辐射计观测得到亮温辐射值,对0-10km的大气温度廓线进行反演.为了提高神经网络反演温度廓线的效率和精度,本文尝试将0-10km分成若干个独立的神经网络,根据结果对不同分层法方之间及其与整体法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热态制砂和冷态制砂两种工艺制备了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所使用的覆膜砂,并以成型精度和拉伸强度为衡量指标对在相同工艺参数下两种覆膜砂的成型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SEM对影响覆膜砂成型质量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