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想赢的时候反而会输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i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我问起高龄而且健康的周谷城先生:“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他回答说:“说了别人不信,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三个字。我从来不考虑养生不养生的,饮食睡眠活动一切听其自然。”他讲得太好了,对比那些吃补药吃出毛病来的,练气功练得走火入魔的,长跑最后猝死的,还有秦始皇汉武帝等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的,贾家宁国府里炼丹服丹最后把自己药死的……他的话就更深刻。当然我无意否定良好的生活饮食锻炼安排的重要性。
  1996年,我在德国从电视里看当时在英国举行的欧洲杯足球锦标赛半决赛,德国队对英国队。英国队状态极佳,又是在家门口比赛,志在必得;德国队当时也处于高峰时期。两队踢了个平局,加时又是平局,点球大战决胜负。英国队极兴奋,踢进一个点球,球员就露出兴奋若狂不可一世的架势,而德国队显得很冷静,踢进一个点球,竟基本上无反应。后来,英国队输了。我评论说:“英国队太想赢了,所以反而输了。”一位德国汉学家朋友说:“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评论,欧洲人是没办法懂你的逻辑的。”
  然而我们周围到处是这样的事例,那些孜孜以求官的人,能做多大的官?那些孜孜以求名的人,能出多大的名?那些自命精英的人,能有多少货色?那些唯恐别人反对自己的人,能没有人反对吗?那些事事唯恐吃亏的人,又能占多少便宜?那些装腔作势的家伙,因其装与作不是更像一个小丑而不是大师吗?吹吹打打地炒作广告,不是更泄露出货色的没有底气吗?有的人整天表白论证自己一贯是正确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叫自己的下属表态确认与拥戴自己的正确性,他们的样子像是正确性与真理性的垄断者吗?甚至还有人专门弄一批人搜集对自己的不满言论,然后大呼小叫地闹腾,这种可笑的做法除了自己传播对自己极不利的各种说法以外,能有什么正面的效果吗?
  其实绝大多数人对一个人不会有特殊的兴趣,不会有多少成见也不会有多少专案组式的调查狂。你是交通警,人家开车自然要听你的指挥,谁管你道德品质觉悟如何?你是开车的我是交通警,则我要求你遵守交通规则,同样这与对你的印象无关。没完没了地捶胸顿足地折腾自己表白自己吹嘘自己,除了丢人现眼,你能做成什么呢?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中国人这方面的经验多着呢。求事业,求道德,求本领,求学习,则人际关系良好;求山头,求蝇营狗苟,求私利,则人际关系完蛋。世间诸事多为双向,没有单方面的取得,也少有单方面的付出。希望从与旁人的相处中得到一切好处的人更应该想想自己可以为旁人做些什么。
  
  [路子与你聊]
  文中引述德国汉学家朋友的话:“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评论,欧洲人是没办法懂你的逻辑的。”表面上看,这篇文章讲的道理很玄,你能用容易让人信服的话概括一下其核心内容吗?
其他文献
人生犹如马拉松长跑,可以浓缩成三个要素:前面有一个目标,心中有一个愿望,身上有一分体力。在不该冲刺时冲刺了,后来会被旁人抛下。在该冲刺时没有冲刺,就可能永远丧失机遇。但最关键的是,无论快与慢。必须永远跑着,不要以任何理由停下来。  可叹的是,人们往往在马拉松快要结束时才明白应该怎样跑人生马拉松。所以,青春——人生马拉松开始之时明白这些,尤为必要。  (选自《独自散步》一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标
期刊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组建独立的革命军队的重要。蒋介石、汪精卫公开叛变以后,中共中央曾派部分负责干部前往九江,准备组织共产党能够掌握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