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成;关注;偶发事件;发言;尊重;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77—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这个重要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真实和精彩。
一、关注偶发事件,演绎精彩
“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有了一定的设想,然而教师所面对的毕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有些情况并非教师可以主观臆断,遇到偶发事件乃为常事。此时,教师需要冷静思考,灵活调整教学进程,进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如,学生学了“求相差数”以后,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出示“公园一角”的画面,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并说说图画的意思,之后再让他们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就在我让学生总结求差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时,有一个平时挺调皮的学生大声说:“男孩被人抓走几个后,男孩和女孩一样多?”我先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轻轻地说:“我觉得××问题是对的,但是男孩被人抓走太残忍了。我觉得应该这样改,几个男孩回家,剩下的男孩就和女孩一样多?” “把男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女孩同样多,问剩下的男孩有几个?”……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表述方式。没想到,课堂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产生了如此意外的惊喜,学生很快掌握了“求差”问题的特征。
二、 重视学生发言,捕捉生成契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有错误出现,有问题“派生”,有不同见解产生,有异议等等。这些往往与教师的教学预设产生不合拍。而这些课堂现象,恰恰潜藏着生长性和生成性,是值得珍视的教学资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如何精彩,重要的是能适时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一种“不和谐”,通过互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当然这种互动会让教师面临知识及智慧的挑战,也会让学生面临同样的挑战,从而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有效生成。在整个教学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为课堂营造一种宽容的氛围,同时还应用心呵护生成,善待意外。托兰斯说过:“要尊重儿童出现的任何问题,甚至是幼稚、荒诞的问题。”生成,更重要的是要以学定教,及时调整,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时空,适度拓展,引导总结,升华生成,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得更加精彩。
三、尊重学生的原有基础,平实中见精彩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以“时、分、秒的认识”为例,一位教师把四个学生分为一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钟面,让他们自由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最后还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问题多。由于学生都经历了思考、交流的过程,在反馈时,他们都能说出最基本的数字、指针、大小格的特点,还出现了许多有意思的想法。如,有的学生说,钟面上的针一根走得快,一根走得慢,像在进行比赛;还有学生说,要知道从12到6有几小格,只要用6×5就可以了。这些真切的感受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由此可见,预设是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生成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促进师生和谐互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77—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这个重要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真实和精彩。
一、关注偶发事件,演绎精彩
“生成”对应于“预设”。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有了一定的设想,然而教师所面对的毕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有些情况并非教师可以主观臆断,遇到偶发事件乃为常事。此时,教师需要冷静思考,灵活调整教学进程,进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如,学生学了“求相差数”以后,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出示“公园一角”的画面,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并说说图画的意思,之后再让他们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就在我让学生总结求差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时,有一个平时挺调皮的学生大声说:“男孩被人抓走几个后,男孩和女孩一样多?”我先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轻轻地说:“我觉得××问题是对的,但是男孩被人抓走太残忍了。我觉得应该这样改,几个男孩回家,剩下的男孩就和女孩一样多?” “把男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女孩同样多,问剩下的男孩有几个?”……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表述方式。没想到,课堂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产生了如此意外的惊喜,学生很快掌握了“求差”问题的特征。
二、 重视学生发言,捕捉生成契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有错误出现,有问题“派生”,有不同见解产生,有异议等等。这些往往与教师的教学预设产生不合拍。而这些课堂现象,恰恰潜藏着生长性和生成性,是值得珍视的教学资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如何精彩,重要的是能适时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一种“不和谐”,通过互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当然这种互动会让教师面临知识及智慧的挑战,也会让学生面临同样的挑战,从而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有效生成。在整个教学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为课堂营造一种宽容的氛围,同时还应用心呵护生成,善待意外。托兰斯说过:“要尊重儿童出现的任何问题,甚至是幼稚、荒诞的问题。”生成,更重要的是要以学定教,及时调整,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时空,适度拓展,引导总结,升华生成,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得更加精彩。
三、尊重学生的原有基础,平实中见精彩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以“时、分、秒的认识”为例,一位教师把四个学生分为一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钟面,让他们自由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最后还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问题多。由于学生都经历了思考、交流的过程,在反馈时,他们都能说出最基本的数字、指针、大小格的特点,还出现了许多有意思的想法。如,有的学生说,钟面上的针一根走得快,一根走得慢,像在进行比赛;还有学生说,要知道从12到6有几小格,只要用6×5就可以了。这些真切的感受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由此可见,预设是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生成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促进师生和谐互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