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joyjo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还存在着学生探究兴趣不浓、教师对探究要求不明确、探究材料准备不充分、探究时间不足、结论得不到有效验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探究的情境、明确探究的要求、丰富探究的材料、拓展探究的空间、营造探究的环境五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合作探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66-02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一、创设探究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是熟悉的、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事物和素材。因此,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之前,教师要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急切地要进行探究活动的最佳心理状态,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或实例出发,为学生创设一种跃跃欲试的最佳探究情境,使学生能够愉悦地、情绪高昂地参与探究活动。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创设如下的情境。教师拿出一张放大的“全家福”照片,提出问题:“现在老师想给这张‘全家福’照片做一个铝合金的边框,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算一算要用多长的铝合金材料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产生了要进行探究活动、获取新知的“内部需要”。
  二、明确探究的要求
  人们常说:“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数学课上引导学生探究的知识毕竟是前人已得到的正确结论,让学生探究的目的是让他们经历探索的过程,对结论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学生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减少学生无效的活动时间。
  如教学“长方体体积”时,一位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张表格(如下表),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结果学生用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得到正确的结论。究其原因,学生用不同个数的小正方体去拼摆长方体,不便于发现拼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如果在活动之前教师用这样的导语:“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1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不同拼法?然后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引导,使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给出的表格后,自然就得出了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三、丰富探究的材料
  丰富的操作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科学的结论都要通过无数次的反复验证才能得到。因此,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可供操作的材料。
  如教学“圆锥体积”时,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为学生准备多组不同的圆柱、圆锥(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每个小组至少要有一组是等底等高的,且每组中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形状尽量是不同的(高矮、粗细)。学生经过实验,并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发现每个小组中都有一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1/3”的特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的结论。
  四、拓展探究的空间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
  如教学“测量”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实际去估一估、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使学生在亲身的经历与感受中学习测量的知识。又如教学“可能性大小”时,教师可设计“摸球”的游戏,在三个袋内各装20个球:第一个袋内装红球、黑球各10个;第二个袋内装18个红球、2个黑球;第三个袋内装20个红球。教师先说明游戏规则:每个袋摸20次,每次只允许摸一个球,记录下球的颜色后,将球放回袋内。学生开始“摸球”游戏,并记录每次摸到的球的颜色,若学生在第二个袋内摸了20次都没有摸到黑球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继续去摸,直到能够摸到黑球为止,这样就能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说明“当红球多、黑球少时,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就小”的结论。
  五、营造探究的环境
  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实施有效探究的重要保证。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教师要放下“权威者”“至高无上”的架子,以学生“同伴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注意倾听学生的交流,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学生的“经典之作”和“成功点”,并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引导,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精神、操作技能与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教师要尽量采用有利于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的小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互助,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总之,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望是实施有效探索的基础,丰富的操作材料、充足的活動时间和宽广的活动空间是实施有效探索的关键,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适宜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实施有效探索的保证。
  (责编 李琪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雷火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疗效。方法:60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用推拿手法治疗,比
浮夸,俗称“吹牛”之谓也。把芝麻说成西瓜,把蚂蚁说成大象.把一分成绩说成十分成绩,甚至把豆腐渣说成一朵花,把预想的胜利说成已经到手的成功,只说好不说坏.只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文
[摘 要]数学错误是学生数学思维不成熟、不严密的外显形式。数学错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赋予情境、引导纠正、适当放大等策略使学生的错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错误资源 深化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51  在学习过程中,任何人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等基础治疗,观察
胃癌是在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很多的临床诊断中,胃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靠胃窥镜和消化道钡餐进行检查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多排螺旋CT进行胃癌诊断,不
机关党员是党员队伍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直接参与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在机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
期刊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取赤小豆、虎杖、青黛、冰片按2:2:1:1比例打粉用食醋调成糊状置
一、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1998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痛的疗效。方法:240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期静滴抗生素,观察组月经干净后另予针灸,理疗及中药红藤汤治疗,比较两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企业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关键是要拥有高新知识的创造型人才.人才的竞争表现为企业间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