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去朋友家串门,见他书桌上有厚厚一摞稿子,朋友说,那是他一个朋友的长篇小说手稿,让他看看提意见。我拿起几页翻了翻。朋友问我印象如何,我说,我看的那几段里,有很多动作描写,但不少动作描写太实了,没什么意义,没有传达出有价值的信息,由此预感这部小说可能缺少一部长篇小说应有的气象。过了几天,朋友看完了小说,说我的感觉没错。
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不能用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但在记叙文写作中,也是要经常进行动作描写的,记叙文中的动作描写也要有意义,要蕴含有价值的信息。动作中的意义和信息,构成了文章可供回味的底蕴,会使作文显得好看、耐看。中学生作文中的动作描写,也应有一定的目的,要明白自己笔下的动作描写有什么意义。
那么,记叙文中的动作描写应有哪些意义呢?
一是动作描写传递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文,会使人产生亲切感。生活气息,是作文的一种魅力。增加作文生活气息的方法有很多,通过动作描写传递生活气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个初一的孩子作文中的一段话:
她悄悄把我叫到教室外面,低声告诉我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边说,一边用指甲在红砖墙_上漫不经心地划着,划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细痕。“一边说,一边用指甲在红砖墙上漫不经心地划着,划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细痕”,这句描泻,写出了人物说话时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乍一看没什么意义,仔细品味,却会发现,这个动作描写使作文内容显得很真实,呈现出鲜活的生活气息,读来觉得亲切生动。在描写人物动作时,适当地描写人物具有生活实感的动作,可以增强描写的现场感,从而增强文章的生活实惑。
二是动作描写反映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有时,人物的一些内心活动,直接写出来,不如通过人物的动作间接地反映出来显得生动。有些微妙的内心活动,很难直接表达,而通过描写则能逼真地呈现出来。下面是本刊本期“2006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展评”栏目中《门其实开着》一文中的一段话:
门虚掩着,从门缝中透出几丝暗淡的光线。我伸手准备叩门,手在离门还有两厘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一种莫名的恐惧油然而生,慢慢吞噬着我的心。我缩回了手,侧过头看着同学们。
这段话写一位班长受同学们的推举,去敲老师的门,给老师提意见。“我伸手准备叩门,手在离门还有两厘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我缩回了手,侧过头看着同学们”,这些动作描写,生动逼真地表现出了人物犹豫不决、惶恐胆怯、忐忑不安的复杂心理,细致微妙,为文章增色不少;同时,这些动作描写也增加了作文的生活实感。这篇作文中类似的动作描写,对这篇作文得高分有一定帮助。
三是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情。这是动作描写一个最基本的意义,平时老师在讲作文技巧时也讲得最多。通过描写人物动作,反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在记叙文写作中很常见,也很有效。下面是本刊本期“校园文学社之页”栏目中《父亲的鞋》一文中的一段话:
我把他挡在门口,生气地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应酬?”父亲不耐烦地说:“小孩子,管什么管!”说完,便晃到客厅看电视了。
文章写父亲经常在外面应酬,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段话写“我”在一次父亲晚归时和父亲的交锋。“我把他挡在门口”,这个动作描写反映出“我”直爽率真的性格,表现出少年身上一种可爱的愣劲儿,同时也反映出“我”对父亲不满的心理。一个腼腆怯懦的孩子是做不出这样的动作的。“说完,便晃到客厅看电视了”,这个动作描写反映出了父亲傲慢的性情,同时也反映出父亲冷淡、疏懒、满不在乎的心态,还呈现出父亲的醉态,“晃”这个动作很传神,内蕴丰富。“晃”这个动词用得也很讲究,形象、准确,很见语言功底。
动作描写的意义还有很多,比如呈现事情发生的过程,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平时在阅读优秀作品时,要留意动作描写,体会动作描写的意义,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学习描写人物动作的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不能用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但在记叙文写作中,也是要经常进行动作描写的,记叙文中的动作描写也要有意义,要蕴含有价值的信息。动作中的意义和信息,构成了文章可供回味的底蕴,会使作文显得好看、耐看。中学生作文中的动作描写,也应有一定的目的,要明白自己笔下的动作描写有什么意义。
那么,记叙文中的动作描写应有哪些意义呢?
一是动作描写传递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文,会使人产生亲切感。生活气息,是作文的一种魅力。增加作文生活气息的方法有很多,通过动作描写传递生活气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个初一的孩子作文中的一段话:
她悄悄把我叫到教室外面,低声告诉我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边说,一边用指甲在红砖墙_上漫不经心地划着,划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细痕。“一边说,一边用指甲在红砖墙上漫不经心地划着,划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细痕”,这句描泻,写出了人物说话时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乍一看没什么意义,仔细品味,却会发现,这个动作描写使作文内容显得很真实,呈现出鲜活的生活气息,读来觉得亲切生动。在描写人物动作时,适当地描写人物具有生活实感的动作,可以增强描写的现场感,从而增强文章的生活实惑。
二是动作描写反映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有时,人物的一些内心活动,直接写出来,不如通过人物的动作间接地反映出来显得生动。有些微妙的内心活动,很难直接表达,而通过描写则能逼真地呈现出来。下面是本刊本期“2006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展评”栏目中《门其实开着》一文中的一段话:
门虚掩着,从门缝中透出几丝暗淡的光线。我伸手准备叩门,手在离门还有两厘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一种莫名的恐惧油然而生,慢慢吞噬着我的心。我缩回了手,侧过头看着同学们。
这段话写一位班长受同学们的推举,去敲老师的门,给老师提意见。“我伸手准备叩门,手在离门还有两厘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我缩回了手,侧过头看着同学们”,这些动作描写,生动逼真地表现出了人物犹豫不决、惶恐胆怯、忐忑不安的复杂心理,细致微妙,为文章增色不少;同时,这些动作描写也增加了作文的生活实感。这篇作文中类似的动作描写,对这篇作文得高分有一定帮助。
三是动作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情。这是动作描写一个最基本的意义,平时老师在讲作文技巧时也讲得最多。通过描写人物动作,反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在记叙文写作中很常见,也很有效。下面是本刊本期“校园文学社之页”栏目中《父亲的鞋》一文中的一段话:
我把他挡在门口,生气地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应酬?”父亲不耐烦地说:“小孩子,管什么管!”说完,便晃到客厅看电视了。
文章写父亲经常在外面应酬,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段话写“我”在一次父亲晚归时和父亲的交锋。“我把他挡在门口”,这个动作描写反映出“我”直爽率真的性格,表现出少年身上一种可爱的愣劲儿,同时也反映出“我”对父亲不满的心理。一个腼腆怯懦的孩子是做不出这样的动作的。“说完,便晃到客厅看电视了”,这个动作描写反映出了父亲傲慢的性情,同时也反映出父亲冷淡、疏懒、满不在乎的心态,还呈现出父亲的醉态,“晃”这个动作很传神,内蕴丰富。“晃”这个动词用得也很讲究,形象、准确,很见语言功底。
动作描写的意义还有很多,比如呈现事情发生的过程,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平时在阅读优秀作品时,要留意动作描写,体会动作描写的意义,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学习描写人物动作的技能,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