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在很大层面上是讲一个企业如何处理好股东、客户、社会和员工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基本、也是深层的问题。
社会和谐,企业有责,民营企业更不例外。创建和谐民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民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也孕育出了一批正在走向世界的民营企业。在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民营企业管理也从人治阶段,经过制度管理,逐步向文化管理过渡。而和谐文化生态正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
树立人本思想
和谐企业议题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资本理论,依照美国社会学大师科曼的定义,社会资本正是人际关系结构中的某些要素,促成人们合作的行为。换言之,有了这些要素,一群人的互动会产生合作,因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反之,则互相内耗,互扯后腿,一加一反而小于二。
对企业来讲,老板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间相处愉快、乐于合作,其生产力水平一定较高。尤其是知识经济、服务业经济崛起的今天,团队合作取代了单打独斗,企业再造工程则以整合型任务取代了分工细密的流程,和谐关系与沟通顺畅也因此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民企一定要以人为本,谋求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和谐环境,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那么,在民营企业,怎样才能贯彻一种人本思想呢?笔者以为,首先,民企必须与员工建立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通过实现“四个转变”来达到以人为本的劳动关系管理的新境界。即:从落后的雇佣与被雇佣观念转变为企业员工树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的观念;从以利益为劳动关系的连接点转变为以感情为劳动关系的连接点;从以管理约束为手段维系的劳动关系转变为以企业愿景激励为手段维系的劳动关系;从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为主转变为以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为主。
建立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还只是一种手段,实现民企内在和谐的关键是实现价值取向的统一。也就是,企业必须与员工在价值观上形成心灵的共振。这个心灵的共振既包括价值观同向,包括发展目标与利益的和谐。从而在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赢共荣的格局。要实现这个心灵的共振,就必须通过强调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三者相统一;强调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强调国家、社会、股东、员工的利益相统一,实现多方和谐。
打造事业平台和人文生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前沿性民企对人才价值已经有了清醒的觉悟,并着力打破民营企业用人的惯常秩序,那就是从“血缘到亲缘到地缘”及至发射到“四海人才皆为我备”。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对自己进行观念革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与胸襟,实现了人才的社会化,及至发展到今天的用社会化人才管理企业的崭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这些企业又明确提出了打造管理队伍、营销队伍、研发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产业工人队伍等人才建设目标。
最好的重视就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具有广阔职业生涯的事业舞台,以及一个学习型组织和健康的企业文化生态,由此构民企人才开发战略和价值体系。一个具开放性和包容度的民企,一定能汇聚天下良才,成就更加恢宏的事业。
要更好地留人和用人,民企势必要推进系列激励体系建设,包括以文化理念激励人、发展前景激励人、作为机会激励人、企业形象激励人、工作氛围激励人、薪酬分配激励人和福利保障激励人。在薪酬体系建设上,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工种的人建立了不同的分配激励体系。
同时,也应在工作环境、员工健康、生活环境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以保障员工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在世界制造中心转向中国的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世界范围的,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技能高超和富有活力的员工队伍,因此构建企业和谐,重视为员工提供事业舞台和打造人文生态,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企业内部和谐发展的不二法门。
塑造良好的公民形象
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在很大层面上是讲一个企业如何处理好股东、客户、社会和员工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基本、也是深层的问题。那么如何处理好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呢?
首先,民营企业作为社会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细胞,要构建好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关系,就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尽到自己的责任,同时构建好企业的和谐,也就是在社会和公众面前树立好企业的公共形象,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受人尊重的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
为此,民营企业要正确认识到民营企业发展是建立在经济社会良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和社会政治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积极支持政府提出来的各项调整的政策,并积极献计献策,让中央的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起到实效。民营企业家要支持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改变投资观和发展观,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和生活能够协调的发展。
同时,民营企业也需要认识到在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在财富分布上贫穷阶层过大,而中产阶层过小,这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此,在道德层面,民企要有“淡薄名利,多行善举”的举动,多参加公益事业,多出钱出力帮助社会贫困、病弱人群。通过民营企业帮助贫困的人群来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实现各阶层的交融和理解。富人帮穷人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当中民营企业家应该给与考虑的和拿出行动的问题。对于国家面临的一些洪水、严重疾病等经济状态,民营企业也要有帮助国家渡难关的举动。
有个国外学者说,中国企业在自己国家发展好了,创立了品牌和竞争力,就是世界级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企业所在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作者系传化集团品牌总监)
社会和谐,企业有责,民营企业更不例外。创建和谐民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民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营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也孕育出了一批正在走向世界的民营企业。在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民营企业管理也从人治阶段,经过制度管理,逐步向文化管理过渡。而和谐文化生态正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
树立人本思想
和谐企业议题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资本理论,依照美国社会学大师科曼的定义,社会资本正是人际关系结构中的某些要素,促成人们合作的行为。换言之,有了这些要素,一群人的互动会产生合作,因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反之,则互相内耗,互扯后腿,一加一反而小于二。
对企业来讲,老板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间相处愉快、乐于合作,其生产力水平一定较高。尤其是知识经济、服务业经济崛起的今天,团队合作取代了单打独斗,企业再造工程则以整合型任务取代了分工细密的流程,和谐关系与沟通顺畅也因此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民企一定要以人为本,谋求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和形成团结、融洽、安定有序的内部和谐环境,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那么,在民营企业,怎样才能贯彻一种人本思想呢?笔者以为,首先,民企必须与员工建立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通过实现“四个转变”来达到以人为本的劳动关系管理的新境界。即:从落后的雇佣与被雇佣观念转变为企业员工树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的观念;从以利益为劳动关系的连接点转变为以感情为劳动关系的连接点;从以管理约束为手段维系的劳动关系转变为以企业愿景激励为手段维系的劳动关系;从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为主转变为以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为主。
建立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还只是一种手段,实现民企内在和谐的关键是实现价值取向的统一。也就是,企业必须与员工在价值观上形成心灵的共振。这个心灵的共振既包括价值观同向,包括发展目标与利益的和谐。从而在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赢共荣的格局。要实现这个心灵的共振,就必须通过强调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三者相统一;强调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强调国家、社会、股东、员工的利益相统一,实现多方和谐。
打造事业平台和人文生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前沿性民企对人才价值已经有了清醒的觉悟,并着力打破民营企业用人的惯常秩序,那就是从“血缘到亲缘到地缘”及至发射到“四海人才皆为我备”。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对自己进行观念革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与胸襟,实现了人才的社会化,及至发展到今天的用社会化人才管理企业的崭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这些企业又明确提出了打造管理队伍、营销队伍、研发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产业工人队伍等人才建设目标。
最好的重视就是企业为员工提供具有广阔职业生涯的事业舞台,以及一个学习型组织和健康的企业文化生态,由此构民企人才开发战略和价值体系。一个具开放性和包容度的民企,一定能汇聚天下良才,成就更加恢宏的事业。
要更好地留人和用人,民企势必要推进系列激励体系建设,包括以文化理念激励人、发展前景激励人、作为机会激励人、企业形象激励人、工作氛围激励人、薪酬分配激励人和福利保障激励人。在薪酬体系建设上,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工种的人建立了不同的分配激励体系。
同时,也应在工作环境、员工健康、生活环境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以保障员工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在世界制造中心转向中国的过程中,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是世界范围的,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技能高超和富有活力的员工队伍,因此构建企业和谐,重视为员工提供事业舞台和打造人文生态,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企业内部和谐发展的不二法门。
塑造良好的公民形象
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在很大层面上是讲一个企业如何处理好股东、客户、社会和员工间的关系,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基本、也是深层的问题。那么如何处理好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呢?
首先,民营企业作为社会重要和充满活力的细胞,要构建好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关系,就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尽到自己的责任,同时构建好企业的和谐,也就是在社会和公众面前树立好企业的公共形象,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受人尊重的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
为此,民营企业要正确认识到民营企业发展是建立在经济社会良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和社会政治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积极支持政府提出来的各项调整的政策,并积极献计献策,让中央的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起到实效。民营企业家要支持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改变投资观和发展观,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和生活能够协调的发展。
同时,民营企业也需要认识到在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在财富分布上贫穷阶层过大,而中产阶层过小,这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此,在道德层面,民企要有“淡薄名利,多行善举”的举动,多参加公益事业,多出钱出力帮助社会贫困、病弱人群。通过民营企业帮助贫困的人群来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实现各阶层的交融和理解。富人帮穷人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当中民营企业家应该给与考虑的和拿出行动的问题。对于国家面临的一些洪水、严重疾病等经济状态,民营企业也要有帮助国家渡难关的举动。
有个国外学者说,中国企业在自己国家发展好了,创立了品牌和竞争力,就是世界级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企业所在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作者系传化集团品牌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