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初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N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效果。如何促进这些要素之间形成一定的有效联系,发挥各要素的积极作用,形成课堂教学机制,并且由此推进教学的现代化,构成现代课堂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师生得以和谐发展。
  一、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很浅,明显深度不够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在学校教育实施中,教师及教学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目标进行设计时仍然倾向于认知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
  2.滥用现代教学媒体
  现在,电子白板已经普及到了乡村小学,所以多媒体技术就在教学设计领域生根发芽,直至现在长成参天大树,取得了在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绝对核心地位。最先,很多人还只是偶尔使用,但是尝到了甜头后,对媒体的崇拜使得许多老师误入歧途,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就是不完美的。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形式存在模糊的认识,片面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3.教师自问自答情况突出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是教师话语活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提问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则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的问题。当教师的问题得不到学生的正确回应时,很多教师选择了自问自答,这无异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
  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1.一切从学生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分析学生,并根据教材特点,除确定语文知识、能力目标外,还要准确地确定思想教育、情感渗透及思维训练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发展。
  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解决多媒体教学应中的问题,最根本方法是系统全面地贯彻教学设计思想,科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认真选择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方法,理性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充分發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论和设计方法就是将学习理论与教育学原理转换成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避免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黑板搬家”、“电灌”等错误现象。
  3.教学过程注重启发,设计好问题
  ①目的明确: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心中有数。②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有有针对性:课堂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首先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围绕一条教学主线提问,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步步深入,让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而达到教学目标。③语文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课堂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进一步深化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提问,让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过程,养成学生注意问题、发现问题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达到创新思维奠定基础。④语文课堂提问要集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相对集中,不能过于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较多,往往造成老师在一堂课中提问过多,总想面面俱到,结果致使学生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我认为,当班主任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条,一个字“爱”。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恰到好处地关心学生,尤其在学生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班主任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从而使他们发自内心感激、尊敬老师,师生之间的情感就会变得浓厚。发自内心的关心、欣赏与尊重,才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法宝。我的当班主任的原则是:课堂是师生,课后是朋友。班主任在班级管
期刊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在语文教学中,虽然二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各有侧重,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阅读为基础,厚积薄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教师职业道德说到底就是要求每位教师要有爱与责任。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极强的使命感、责任心,诚信立教,做到淡薄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
期刊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作为一名经常从事公文工作的政工人员,虽然平时的工作并不直接生产产品,但要想写出好文章、好材料,同样也需要有工匠精神。  一、公文写作需要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人称道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的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艺、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组装,这样才能做出精品。说白了就是要注意细节,把
期刊
和农村学校相比,同样是学习,一样年龄大的孩子,城市的学生要比农村的学生素质好。细究原因,就是城市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要远远优于农村学生的教育,这不得不引起每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要想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并行,必须将农村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做实做坚。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
期刊
自2016年秋季使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教学以来,发现此套教材的颇多亮点。诸如,关注语文知识的掌握,注重阅读方法与策略的引导,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等等。其中,尤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在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方面的引导最为引人注目。而“学会学习”,拥有“批判思维”,进而成为独立而富有创造性的人,正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批判性思維是一种反思性
期刊
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尤其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体现“小”,把握“简”,突出“实”,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學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小学生的模仿性强,观察受情绪影响
期刊
“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捣蛋大王,好差劲!” “×××的作业总是做的一塌糊涂!”闲暇时间坐在办公室,总能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作业马虎、上课没人举手等等,真有点“恨铁不成钢”,不管怎么批评教育都收效甚微。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批评总多于鼓励,可孩子们对于批评根本不放心上,批评后可能会有所改正,但是没多久,又会重蹈覆辙。若是给予他们一个表扬,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一整天都
期刊
学校的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论这些个体最初的动机是什么,在这个群体里,所有的个体有了一个群像:在固定的时间段在校学习;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作为个体的学生因为自己生长的家庭环境和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他们会有不同的个性。  建立学生偏差行为资料库,实质是记录当发现一个学生出现偏差行为时,他本身的偏差行为具有怎样的表现,产生这些偏差行为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些原因是根据什么分析出来的,分析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解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鉴于此,日常的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来组织作文教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首先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作文情境,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如:用语言来描述情境、用图画来再现情境、用实物来模拟情境、联系实际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