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徽县郇庄白塔建造年代小考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郇庄白塔坐落于甘肃省徽县栗川乡郇庄白塔寺,是陇南现存两处宋代佛塔建筑之一。此塔系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斗拱楼阁式砖砌半空心塔。塔基为平面八边形,通高30米。该塔对于研究宋代佛塔建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郇庄白塔;宋代佛塔;佛教建筑
  [中图分类号]K8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2-0046-02
  甘肃是东西方文化融汇的重要地段,佛教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为中华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在丝绸之路甘肃段,留下大量佛教建筑,如敦煌的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即为这一路段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物例证。陇南作为丝绸之路甘肃段最南端,也留下了一些佛教建筑,坐落于甘肃省徽县栗川乡郇庄白塔寺内的白塔即为一例。
  关于白塔修建的原因,据当地村民说:“修寺建塔之地,地形奇特、五行皆有、风水齐全,有龙脉藏于此,必然会出一位王。后因避讳修寺建塔,以镇地压穴,最后出得一位抚台大人,所以白塔寺与白塔有不解之缘。”①抛开民间话语解释的表层,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学界继续探究的问题。
  白塔始建于何年,地方文献对此塔记载并不多,明郭从道《徽郡志》卷3《寺观》只说:“白塔寺,西五十里。”②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由于西北地区佛教流传的普遍和地方官员的重视,由郇氏主持,召集民众,施化布施,补修了宋代郇庄白塔,并由当地著名文人闫万选撰写了《补修塔序》,在白塔入口处的门额上撰刻了《补修白塔功德碑记》。功德碑文详细记载了补修白塔的参与者和施化布施者的名字。具体的竣工时间为道光十二年(1832)农历八月初八日。碑文和《补修塔序》均采用楷体,苍劲而工整。《补修功德碑文》铭文曰:“徽西有白塔者,寺之大观也。言其形式,十屠玲珑拟雁塔而略似。四面陡峻,讶鬼斧之削成,牖户斗拱其不佑焉。原历年久远,基地日就消坏,古人营建之功甚可惜矣。及庚寅之秋八月,有郇氏子孙(大猷、奉清、裕前、秋梅)人等,谓夫此塔之建难极高妙,提出:人为前之人能创修之,后之人岂不能补修之乎?于是同众商议哉,施小补之功。窃处粗略相,将不能坚固哉,以石条补其根基底,因募化布施兴本寺。出产越二年,辛卯相与,兴功至壬辰之秋而功告竣。嗟乎,此塔代年远,湮其建修也,至今已无碑记可考,使今日之补修再无碑记,后之人无可考证,不知修建之人,岂不知补修之人恩乎?可惟是述其事之始终,勒诸贞琅以示后云尔。邑廪膳生员闫万选撰,增广生员张继祖书……(以下70人姓名略)。”③
  从《补修塔序》可以看出,补修者对原有的建塔年代也并不清楚,但从塔身的碑文可知,道光十二年(1832)补修是确切的。从《补修功德碑文》可知,郇庄白塔最初应为十屠玲珑拟雁塔类型。据民国《徽县新志》卷2《寺观》记载:“白塔寺,在城西四里红渠铺郇家庄,庙宇系清道光间重修。有一塔甚古,外用砖甃,八方十二级,高约六丈,广一丈五尺。自光绪五年地震后,只存九级云。”④现白塔为十级,显然是后人依照原有的层级而重修的。
  从序的内容可以看出,补修是在没有改变白塔原貌的基础上加固了塔身的根基,用1米(长100厘米、宽35厘米、高20厘米)的石条砌补了根基,并装饰了白塔的走廊、围栏、墙壁等,补修白塔就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费了很大的周折,可见建塔的过程是如何的艰难,地方的选址、根基的策划对称和层数的比例、绘图、备料、高空的修建……几乎都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郇庄砖塔系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斗拱楼阁式砖砌半空心塔。外观庄重挺拔,塔体筑砌精致,雕工玲珑。塔座由长方形砖(长33厘米、宽16.5厘米、高5厘米)用石灰浆砌成。塔基为平面八边形,每边长2.66米,共10层,通高30米。塔南侧设拱门,单砖券顶,门高1.46米,门道深2.33米,内辟八角形塔室。第一层塔身较高,约7米,饰折降式腰线,二层以上塔身逐渐收分缩减,各层施平座、勾栏、塔檐。各层四正面置板门及两窗饰,窗雕金钱格棂,另四面无门,平镶四组金钱格窗棂。塔檐以五铺作斗拱承叠涩重檐,出檐施假飞子、方椽,转角出跳角斜拱。檐椽栊上铺以瓦栊。⑤
  目前我国现存的古佛塔,按类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唐以前,塔基平面多为四边形,而入宋以后,塔身的平面也发生了变化,六角形、八角形取代了四方形。其中以八角形为多,也有六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形状。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之分。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等,尤其是七级佛塔居多。从塔基平面来看,郇庄白塔也符合宋塔平面多为八角形、实心塔的特征。郇庄白塔有十层,但十层白塔在国内实属罕见。郇庄白塔塔级为十层之理由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佛塔建筑历来讲究它的对称性,郇庄白塔也不例外。郇庄白塔为八棱玲珑对称结构,八棱对应则有八个面,每个面都以其栏窗而对称。在这一点上和国内现存的许多宋代佛塔建筑是一致的。
  从建筑结构看,郇庄白塔属于砖木结构。砖木结构的建筑物有韧性好、抗震性强等特点。作为地震的频发区,陇南在历史上曾经历多次地震,但许多高大的建筑物正是由于是土木结构,在历经地震后保留了下来。白塔的土木结构,既是贯穿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条主线,又反映了白塔修建的巧妙、神奇。加之,白塔的外部用砖筑成,塔上的围栏、走廊均为模拟结构,虚幻中展现了白塔鬼斧神工的魅力。白塔每一层的高度均按层数比例排成,巧妙的设计和精心的建造,无不彰显出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对美的敏锐洞察力。宋塔另一个主要特点即为石质木构,虽为砖石砌筑,仍有分间、柱额、梁枋、斗拱、平座、挑檐、门窗等,虽不是每座塔都样样齐备,但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这也说明郇庄白塔始建于宋代的某种可能。
  古有建寺毕建塔之说。如据《凉州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记载:“大云寺者,晋凉州牧张天锡升平之年所置,本名宏藏寺,后改置大云寺,宏藏寺花楼院有七级浮图,即为张氏建寺之日造,高一百八十尺,层列周围二十八间,面列四户八窗一一相似,层巍巍以崇立,殿赫赫以宽敞……”由此可以推断,白塔与白塔寺修建时间可能间隔不远。   塔起源于印度,是佛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寺是一座道场,以此作为对佛的崇拜,是进行供养、诵习经典、举行法会、坐禅等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佛塔是佛寺里的一种建筑,二者有一种依赖关系。而佛塔应当建在什么地方,哪一个位置比较适合,据学术界研究,唐代以前以塔作为崇拜对象,所以把塔建在大雄宝殿之前端,并且建造塔院,以塔作为主要对象来供奉。唐代以后将塔像分散布局,所以这时塔不作为主要崇拜对象,而是将塔的位置移后,退到大雄宝殿之后,因此宋代与宋代以后建造寺院之时,便要建在大雄宝殿之后了。如果要在寺院外部建塔,则要将塔建在寺院大殿方向的东南角。目前,郇庄白塔则恰恰位于白塔寺院外东南角。这点与宋代将塔建在寺院大殿方向的东南角取向是一致的。从这点考量,该塔极有可能始建于宋代。
  从佛陀塑像来看,自宋代以降,伴随着佛教寺院经济日益成为社会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北宋社会积贫积弱的政治经济局面的出现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为佛教在内地的进一步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成为佛教在内地世俗化的催化剂。作为佛教世俗化、社会化与中国化的产物,佛教建筑的风格与宋以前的佛塔建筑风格明显不同。白塔寺内的十八罗汉塑像均为泥塑,罗汉像的脸部面容稍长,而且身姿丰润。据史料可知,此十八罗汉塑像造像特征属典型的宋代佛像造像特征。有宋一代,佛像造像的面相略长而丰润,身姿挺拔有力,眉眼多上撩,别具神采。从宋代的许多壁龛中有大量的罗汉可知,虽然在形式上有夸张之风,却使人感到自然合理,不失其真,这种雕塑显然体现了宋代雕塑的独特风格。白塔寺内现存的佛陀塑像特征基本上符合宋代佛陀塑像的特点。因此,徽县郇庄白塔可能为宋代建筑。
  甘肃徽县郇庄白塔虽然多次被省市(县)文物局定为重点保护文物,但这样的存世建筑早已超出了文物的概念。这座佛塔不仅是我们由此探索陇南文化的视窗,更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见证。宋代郇庄白塔所体现的建筑艺术,正是佛教艺术在中土的又一次大胆改进和创新。郇庄白塔修建的原因和具体时间等详细状况,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注 释]
  ①⑤此资料由冯旭飞同志讲述。访谈时间2013年8月20日,訪谈地点:白塔寺院内。
  ②明·郭从道《徽郡志》(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载《中国地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三二九号》,台湾成文出版社民国五十九年(1970)版,第40页。
  ③以上碑文原文由冯旭飞同志提供,特此说明。
  ④民国·董杏林纂修,梁晓明、田凌宇点校:《徽县新志》卷2《寺观》卷2,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印制,第60页。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是素质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初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声、光、电、力、热,机械能及其转化又属于初中物理能量研究的范畴,能否顺利掌握初中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
借用兰州、定西中和·教育港、学校的成功经验后,2014年初与白银市政府签约打造白银中和·文化、艺术、教育等项目。
本文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和我国普通高校乐理和视唱课程的比较与思考,得出二者适宜结合的结论,并且就可行性与可能面临的困难做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基层,活力在农村基层,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目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虽然取得
摘要: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密钥管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密钥管理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而且提出来很多密钥的建立和管理的方案。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的限制,所提出的方案必须做到节能。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椭圆曲线的加密方案。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椭圆曲线;安全;认证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
汉维哈柯双语平行语料库是建设综合型语言知识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系统的基础。因为双语语料库中包含了两种语言互译信息特征,能够提供两种语言之间丰富
通过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多线程机制的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多线程机制实现方案。方案以多线程机制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多线程机制的实现模型
通过液态簧振动力学谱和光学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温、定压和近似定湿度的条件下,同时测量了天然、典型的蛋白质水凝胶——鸡蛋清脱水变性过程的力学谱和显微图像.结果进一步
吴定川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人(祖籍山东历城),生于1952年11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市作家协会
摘要:传统的界面设计往往通过窗体上放置各种控件来完成。该方式会造成系统资源较多的消耗,而且灵活性欠佳。根据Windows操作系统消息驱动机制,建立了一种名为视界的模型,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用较小的代价表现出无限多种用户界面,实现复杂的软件与用户的交流,并能产生任意的视觉特效。  关键词:视界模型;用户界面;消息传递;窗体;控件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