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字体专访FontBook字体应用程序开发团队

来源 :数码设计TE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ly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字化的今天,专业人士不再希望拿着一本几百页的字体工具书逐页查询字体,因此字体工具书上的数字化势在必行。总部设在柏林的字体服务商和出版商fontshop,在数字化上更进一步,在推出了FontBook移动应用程序之后,依靠其海量的字体资源、方便的交互体验和精美的界面设计,一举斩获了红点至尊大奖,成为工具APP里面的一个典范。
  由繁进简
  在字体领域,每年的新款字体数量可能不为人所知晓,从另一个侧面却能够看出其出惊人的增长量。《FontBook》年鉴每年的更新,也导致了年鉴的编辑们每年要在新资料上耗费大量的时间。“我们在2006年编辑《FontBook 4》时就为此感到了困扰,需要在年鉴中呈现的字样量较前一年增加了30%,这就意味着要增加3万2千个文字字样。此外还有10万条新的词汇信息。这些信息我们是不能全部编辑进去的,也就不得不做出痛苦的让步。”于尔根·西伯尔特(Jürgen Siebert)说到。
  基于此,FontBook的移动程序应运而生。将所有的字体以数字的形势呈现给用户,这样便解决了大量字体数据处理起来的困扰。“随着iPad的推出,引起了平板风潮。在2012年12月,约安·斯皮克曼(Spiekermann)和我决定将FontBook转移到iPad上面来。” 于尔根·西伯尔特谈及APP开发初期显得很开心,其实早在2011年年初,西伯尔特就组建了一支团队来尝试开发APP。团队的成员包括来自奥地利的资深编辑安捷亚·皮泊尔(Andreas Pieper)负责编程、宋麦林(Mai-Linh Truong)负责数据库,以及负责界面设计的简·里库斯·希尔曼(Jan Rikus Hillmann)。
  APP开发团队在10天之内就制作出了程序的测试版,并在FontShop国际合作或作会议上向大家推介,过程中得到了大家广泛的赞许。很多合作伙伴对此的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决定将他们的预算转向APP程序。这是个非常好的开始,整个团队为此都感到欢欣鼓舞,于是,西伯尔特决心将工作重心转移到APP程序开发上。大家全力以赴,整体程序开发的时间从预计的6个月缩减至5个月,看上去只是缩短了一个月时间而已,但是其容纳数据量却是原计划的10倍之多,工作量可想而知。
  挑战海量数据
  对于一个字体程序来说,5个月的开发时间也不算短。其中最艰难的部分莫过于如何处理海量的资料数据。团队最首要的挑战就是要将多年建立起来的FontBook数据库进行彻底的改造。“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将过去20年的字体进行归类,并将它们更精细地拆解。”西伯尔特面对海量的数据,分析了之前出版中取得的一些经验。《FontBook》年鉴自从第一期开始便分为了八个大的类别:非衬线体(Sans)、衬线体(Serif)、扁厚体(Slab)、黑体(Blackletter)、手写体(Script)、显示体(Display)、符号体(Symbol)和非拉丁语体(Non-Latin),其中后三种字体主要是从实际使用当中,而非历史原因形成的。西伯尔特在与字体史学家因德拉·库普菲尔史密特(Indra Kupferschmid)教授的合作过程中,对测试程序中的字体进行了修订和精简。
  最终,西伯尔特将字体分为了七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分为五个小类,也就是划分为35块。 所有的分类都是以调研为基础,团队也很早就开始做了。据此归结出的分类简单明了,即便是外行人也能够找到所需字体。同纸质的年鉴相比,APP程序是一个更全面、更实用的字体查询工具。仔细地分类后,团队将字族、笔画、字型表和字体的交叉引用等等信息结合在一起,让使用者既能够理解其意,又便于查询。
  APP开发出来,字体设计师都感到异常兴奋,因为没有比它更全的字体集合了。打开程序,所有的信息数据都是实时更新,而且,开发团队仍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
  从APP测试版开始,西伯尔特就持续关注着用户反馈。起初他们会担心,是否用户已经习惯了查阅纸质版《FontBook》,而从第一批测试用户的回馈中得知,同纸制品相比,他们更喜欢APP程序的适用。因为移动版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料,这是以往任何书籍没有办法承载的,并且它更加轻巧方便。
  可视化的矩阵宫格
  在开发过程中,也得益于FontBook的老将安捷亚·皮泊尔和库斯·希尔曼(Rikus Hillmann)两人多年的技术经验。他们选用了分层结构的可视化树形图原理,这种结构通过相互嵌套的矩形来展示。这么设计的原因是因为矩形的结构更加直观,也是未来的设计趋势,更重要的元素是矩形的面积大小同数据量成正比。也就是说,信息多的字族占用的矩形面积会更大,使用者很容易识别出不同字型之间的比例。
  “如果在iPad上面,用户体验到的还是翻阅几百页年鉴的话,那样就很没有意义,用户会翻到手抽筋的。”界面设计师希尔曼解释设计上的考虑,“因此我们采用了周期表、缩写等更科学的可视化方式。团队最终决定要制作出世界上最大的字体库,里面要把中文和阿拉伯文字收录进去。”初始界面以字体的分类、名称、设计师、诞生时间年代和设计公司几个部分,方便用户快速地查询字体。
  当然,确定了设计样式之后,能否适用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随后遇到的问题就是最大与最小的数据组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那些小的数据按照面积比例来设计的话,用户很难进行操控。所以,团队只能单独对这些数值进行调整。到最后,所有的矩形宫格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来呈现的。同时,根据9.7英寸大小的iPad屏幕,宫格的总量超过120个显然就不适用了。所以,APP设计界面的设计,也要完全考虑到交互的体验感受。
  希尔曼在设计上,追求着极简的风格。整体采用了黑、白、黄三个颜色,不同体系的文字用相应的字型缩写在宫格上,上面会标示出具体的数量,既醒目又大方。扁平化的设计也是大势所趋,抛开繁复的操作,将最直观的操作方式呈现给用户。希尔曼一直从事着跨学科的概念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作为此次项目的艺术总监和设计师,他把重点放在了交互体验上。
  在界面上,除了少数的页面应用了FF字族,其他的部分基本没有内嵌字体。所有文字的样张通过透明的png图片来呈现,在制作更新fontshop的网站时,就是这么操作的。APP程序也提供了临时文件的存储功能,用户打开过的文件在下次查看时会更加快速。整个程序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同样能够适用,虽然大部分文字样张都需要在线下载,但是程序中完整地包含了数据库中的元数据。整个程序在线状态下可以查看62万款字体,程序中的字体内嵌有6万2千款,内嵌部分属于世界上最常用的字体,对于一般的设计师来说已经足够了。
  虽然APP并不是免费的,但已经成为设计师和从业人员的必备工具。不为人所注意到的字体领域,借助数字移动的平台将能传播得更加广远。 西伯尔特给予FontBook移动应用未来更大的展望,“Fontshop不断地将数据进行整合,成为行业中的领航员。”
  (编辑:Bravo)
其他文献
说镯刘敏镯,是民间与考古发掘中常见的人体装饰工艺品,如“手镯”、“臂镯”、‘“脚镯”等,系属于镯之范畴。镯的起源甚早,从考古发掘实物资料证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已普遍流行,距
长期以来,国内文化生态处于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状态,外来文化在丰富国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了本民族文化认同的缺失。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典型代表,端午节承载了深
利用聚甲醛(POM)/聚丙烯(PP)复合黏结剂与钛合金粉末制备出催化脱脂型专用料。结果表明:提高粉末含量会使专用料粘度增大,且专用料对温度的敏感性较低,能在较宽范围内注射成
政治图像紧扣时代印记,其叙事方式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政策的变动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两会"新闻图片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在叙事方面经历了简单政治观念刻
目的比较慢性偏头痛(CM)与发作性偏头痛(EM)的病史特征、临床特点等,探究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共纳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M
目的采用双眼竞争范式,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双眼竞争交替速率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32例(PD组)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2例(
":一带一路"倡议下,河南中原文化传播迎来新契机。当前,加快河南中原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河南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河南省加快发展的时代要
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国家通过政策导向、加大投入等教学改革和措施促使职业教育壮大发展。本文分别从教育定位、学科设置、教学设施、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
作为网络消费者用户服务公共关系的主管,理查德·斯蒂芬森已经在网站托管行业领域有超过1O年的经验。他和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一起来探讨电子商务活动的实用性和如何增强互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诱导升压对其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诊断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