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前6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后6周为开放研究.143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每周2次rhTNFR:Fc(25 mg)或安慰剂皮下注射,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AS20的患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达到临床显效的患者比例,与基线值相比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th AS功能指数、Bath AS测量指数、脊柱痛、夜间痛、脊柱炎症、患者总体评估指数、肌腱端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改善的状况.结果 rhTNFR:Fc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显著改善,6周时68%患者达到治疗反应,而安慰剂组仅28%(P<0.001);其他各项疗效指标在治疗组也有明显的改善.rhTNFR:Fc耐受性好,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论 rhTNFR:Fc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能迅速减轻AS的症状和体征,控制AS患者的病情活动。

其他文献
当患者存在明显肌痛、肌无力的症状时,血浆肌酸激酶(CK)往往是提示肌肉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无症状或仅有极轻微症状的血浆CK增高在临床上并非罕见,本文将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湖南汉族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2008年10月至12月在我院体检的249名湖南汉族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测量等检查.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湖南汉族高尿酸血症组与血尿酸正常组的年龄、腰围、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及脂联素差异均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 对经住院确诊的33例RPF患者临床资料和转归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RPF中老年男性较女性多见,腰痛、腹痛及下肢水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压迫输尿管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均行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见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其中4例行病理活组织检查确定诊断.23例行手术解除梗阻治疗
目的 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多关节型患儿血清及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I、MMP-3、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例多关节型JIA患儿及28例对照组(外伤性关节炎患儿)血清及关节液中MMP-1、MMP-3、TIMP-1、IL-1、TN
1 病历摘善  患者女,40岁.因面部蝶形红斑2年余、发热1周、抽搐1次,于2007年4月16日收入院.患者2年前出现面部蝶形红斑,1年前出现反复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
期刊
摘要:本文对巴基斯坦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与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作对比,得出山东省职业教育走进巴基斯坦的的路径,分析认为通过该路径的实施一是有助于解决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职业技术能力不足及匮乏技术、技能型劳动力的问题。二是有助于向巴基斯坦贡献职业教育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展示当代中国良好形象。  关键词:职业教育;巴基斯坦;路徑;  0引言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是一个高瞻远
目的 通过比较雌二醇(E2)对发病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鼠--新西兰黑鼠×新西兰白鼠子一代(NZB/w F1)雌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作用,探索雌激素参与SLE的作用机制.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白细胞介素-4(rmlL-4)、E2和雌激素受体(ER)调节剂--他莫昔芬(TAM)的作用下培养7 d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
期刊
2013年5月16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于兰州召开。会议由总编辑栗占国教授主持。会议中,董海原主任就2012年杂志编辑出版状况进行了总结;编委刘桂芬教授做了关于“科研论文审稿过程中常见的统计问题”的报告;副总编吴东海教授就编辑部“组稿和审稿的问卷调查结果”做了总结报告。现就会议内容简要介绍。
期刊
摘要:大数据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精准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为就业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高校智能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是根据学生在校园中所产生的各种学习、生活数据及社会各行业发展情况,并通过数据挖掘、多重变量分析、数学建模等技术搭建而成,实现各高校学生信息的融通与校企合作信息的共享,推动更加智能、高效、精准的高校就业平台服务新模式,旨在促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