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MDS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32例原发性MDS患者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PM1基因第12外
【机 构】
:
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MDS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232例原发性MDS患者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状态,克隆后测序鉴定突变类型.比较NPM1突变患者与野生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 232例患者中NPM1突变9例(3.9%),均为A型突变.NPM1突变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较低[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分别为0.60(0.12~2.91)×109/L和1.02(0~10.23)×109/L,P=0.046],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分别为0.050(0~0.090)和0.025(0~0.190),P=0.035],干/祖细胞培养后红系爆式集落(BFU-E)数量减低[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105个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集落数分别为0(0~0)和6(0~40),P=0.038],血清维生素(Vit)B12水平较高[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分别为936.40(373.80~2400.00)pmol/L和557.85(17.00~3032.10)pmol/L,P=0.045].NPM1突变患者以正常核型为主.结论 NPM1基因突变的MDS患者具有一些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此为进一步研究NPM1基因突变与原发性MDS发生及转变为白血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印片细胞学(TIC)与组织病理诊断以及印片免疫细胞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TIC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行核芯针穿刺组织TIC诊断的乳腺肿物患者289例,其中287例有核芯针活检(CNB)病理结果对照,190例有术后病理结果对照.289例中,64例行印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目的:制备黄芩苷的固体分散体,并对其体外溶出特性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黄芩苷的固体分散体;并考察载体的种类和比例对体外溶出的影响。结果:确定以尿素为载体,制
目的:山葛降脂分散片和葛根分散片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方法:以香草醛为内标物,利用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山葛降脂分散片的主要药动学
目的 探讨颈动脉极度狭窄的诊断和手术处理特点.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颈动脉极度狭窄患者53例,53例术侧颈动脉狭窄均超过95%,其中28例伴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分期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患者,比较腹腔镜和开腹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分析术前术后分期的差异及原
目的评价先天性神经管畸形(CNTD)超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56例CNTD患儿均行神经系统检查和MRI检查,随后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
目的制备和筛选拮抗型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单克隆抗体(McAb)并检测其活性,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经典免疫方法获得抗hTNF-αMcAb,经接种于小鼠腹腔后获
目的 研究"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对支气管结核分型的价值,以及对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按照专家共识的分型方法,对天津市海河医院2005年5月至2010年4
目的:探讨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该术式的24例患者(包括5例老年患者)的资料,其中声门癌14例,声门上癌9例,跨声门癌1例;14例行环状软骨会厌舌骨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MVR)中的作用.方法 对24例因重度退行性二尖瓣反流(MR)行全机器人MVR的患者行术中TEE检查.应用TEE在体外循环(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