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语文的几点教法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现代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也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母语激趣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为学生在默写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而头痛,而高考中的辨别错字题,往往是得分率很低的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每天笔者都会利用早读、午读或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文字接龙的活动,或进行“咬文嚼字”的纠错能力大比拼,或进行成语故事赛讲,进行几分钟的“美丽演说”。这些活动每天并不会花多少时间,但是,由于坚持不懈,效果是特别显著的。首先,它让学生对令他们头痛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追根究底的激情,因此,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错字率大幅度的降低,学生在这种题目上总是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他们所了解的字词中,他们明显感觉到我们祖先造字的伟大和神奇,对我国的汉字产生一种崇拜感,这也就间接地帮助了他们对文言的理解。再次,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是与我们的新课标精神完全一致的。因此,利用母语激趣,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层次领悟祖国文字的精妙,从而更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并更有兴趣去学习和运用它。
  二、魅力激趣法
  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确实这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丝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种人格魅力,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
  三、设疑刺激法
  即对课文内部“资源”进行挖掘整理,采用技术加工,以“新、巧、奇”的形式来刺激兴趣。如在教范仲淹《岳阳楼记》时,可设计谜面为“丘”,猜课文一句(调头格,谜底:山岳潜形)在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可设置谜面:“蜜蜂”,打曲中句子(亥豕格,谜底:峰峦如聚)。这样使学生豁然开朗,妙趣横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刺激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四、双关类比法
  对课文的外部有关“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巧妙地引导学生联想或合理推理,创造性的开掘学生思维的空间,产生神韵无穷的兴趣,运用得好就会产生神奇的教学艺术张力,使课堂教学增强辐射力,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教《孔乙己》时,教师用沉痛悲凉声情并茂的声调说:“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造就的畸形人,不仅灵魂受到了摧残,而且还摧残了他的身体,他是用自己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离开了社会舞台。”一边轻缓地擦去醒目的题目:孔乙己。这样不仅创造性地构成了学生视觉上的“空白”效应,而且重要的是艺术的启发使学生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产生了联想和补白。
  总之,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不论采用什么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教出味来,必须水乳交融,不可做作附会,必须坚持不断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去总结、不断地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推导了防空舰艇对空中目标拦截次数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为尽可能多地拦截目标,应当如何确定护航编队中防空舰艇的前出距离,并进行了模型的灵敏度分析。仿真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护航编队 区域防空 前出距离    1引言   防空作战是水面舰艇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在护航编队中,担负防空任务的舰艇,一般在主要威胁方向两侧呈对称配置,但前出距离如何确定,大多是一些结论性的数据而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显自主性。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数字和是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从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发。  一、健康的交际心理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
期刊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
期刊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完课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
期刊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示范,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因此,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期刊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非常近,他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  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等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师生互爱:师生间沟通的渠
期刊
一、创设环境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想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氛围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学知识、想问题,对所学产生浓厚兴趣。例如,课堂中教师以温和的面容,平等的眼神,略带微笑地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就能让其感到气氛的融洽轻松,唤醒压抑的思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次,爱心是营
期刊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提出、讲解、思考、互动、反思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升华,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使得数学变得有趣,变得好学。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一、要注重问题的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