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四大问题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angyou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100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约占全国企业的60%和4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由于中小企业业务流程大多处于混乱状态,要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竞争中降低运营风险。可以说,信息化是中小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把握新的商业机会的必由之路。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作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2001年,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并以广东、黑龙江、上海等地作为试点。IT厂商和媒体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注也不断增强。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缺乏信息化意识和有关人才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尚不令人满意。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许多企业以为只要建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或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截止到2002年10月,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此外,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
  
  在现阶段,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
  
  信息化存在人为阻力
  
  不少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人为阻力。信息化使营销、采购等企业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要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信息化为企业打造一个全新的管理体制,重建企业的组织结构,一些企业中层干部面临位子不保、利益受损;另外,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他们自身素质不足更充分显现出来,结果就对信息化进行百般抵制;有些职工可能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新操作方式不适应而遭到淘汰,因而对信息化产生畏惧心理。
  
  信息化外部环境还欠缺
  
  中小企业管理程序变动很大,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身的局限,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机构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保证。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社会信用体系等问题使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开展信息化的最佳时机。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国内以降焦减害为主线的烟草科技工作背景下烟草制品香吃味研究的科研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这方面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依据出口退税原则,出口退税应该是全额退还,征收多少退还多少;与这个原则相伴随,则是谁征收谁退还。但这两个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被很好地执行。  新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通知》的主要内容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规定超基数部分由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地方财政负担可望减轻,而地区之间不公平的程度也将降低。   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中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