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陈经验:潜在价值与重大影响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对“后陈经验”的五次批示
  2005年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后陈村调研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充分肯定后陈做法,明确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符合基层民主管理的大方向”。
  2010年3月6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值得广泛推广”。
  2011年2月1日,习近平同志再次批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村干部用钱用权行为,是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举措,也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有益探索,浙江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
  2012年3月6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对浙江代表团说,“基层民主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创新、始终坚持”。
  2014年,时值“后陈经验”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批示。具体内容有待公布。
  2014年7月4日-6日,人民论坛组织邀请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深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调研采访、考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并就探索基层民主治理、创新农村治理现代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为“后陈经验”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依据。
  所谓“后陈经验”,是指2004年6月18日,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创造性地设置了全国首家“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独立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监督村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村务管理的运作,开启了村务民主管理实践探索的序幕。
  作为全国58万个行政村中的一员,后陈村能够和西沟村、小岗村一样成为具有时代标志意义的村,是因为其对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极具典型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城郊结合部的后陈村,紧邻县工业园区,村民900多人,隶属白洋街道。十年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村集体资金短时期内急剧增多,为解决村干部违纪问题频发、干群冲突严重、群众不断上访等问题,开全国之先河自发探索建立了村务监督机制。
  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金华市、武义县对这一宝贵经验的精心呵护下,后陈村的领导带领近千名村民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乡村治理取得了良好绩效。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确保监督工作有据可依;不断提升透明度,确保群众满意;不断加强问题导向,强化主体责任;不断推进自发式民主,建立长效机制。创造了连续十年村干部“零违纪”、村民上访“零记录”、工程“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的“四零”记录。“后陈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完善和推广,由“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已成为我们国家推动建设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文明跨越的典型范本。
  任何一個经验的诞生和发展,都必然要经历理论上的争鸣、实践上的检验。未来的发展将赋予“后陈经验”更大的内涵,如何作出更大贡献是全体后陈人要面对的重要议题。可预见,后陈将沿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向,不断充实完善并发扬光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乡村文明的跨越。
  (人民论坛记者 康培培 周星亮)
  责编/王业 美编/李智
  调研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
  调研主题:武义后陈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研讨
  调研方式:实地调研、采访、座谈和课题系统研究
  调研时间:2014年7月
  调研组构成:
  贾立政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 张世诚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
  李永忠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 严昭柱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文化局局长、“太湖论坛”主席
  甄小英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导 肖立辉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政治学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张黎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周星亮 人民论坛杂志社调研部副主任
  康培培 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 王 业 人民论坛杂志社记者
  钱 茜 人民论坛杂志社调研部副主任
  特约专家、记者:
  卢福营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导 谢云挺 新华社浙江分社机动采访部主任
  刘茁卉 新华社《内参选编》总编辑 陈谊娜 新华社记者
其他文献
【摘要】提升司法公信力是法院当前与未来工作的重点。全面、系统且迅速发展的法院信息化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平台。文章以R市中级法院的信息化建设为样本,从内外两个维度对法院信息化工作展开类型研究,进而以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对当前法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司法公信 法院信息化 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D902 【文献标识码】A  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新时期法院工作的重
期刊
【摘要】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当代中国国情与特色,借鉴域外文化的适用内容,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设计与实践,提供正当性与合理性阐释,构建其集继承与创新为一体的政治价值系统。这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成功,即意味着政治文明东方范式和“中国话语”的达成。这就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中国贡献。  【关键词】中国政治思想 儒家思想 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政治思想学科源起与马克
期刊
【摘要】习惯法作为民族地区文明的一种规范形式,是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和积淀的体现。文章从习惯法的定义及存在的原因入手,指出完善习惯法对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习惯法的现代化路径选择,必须要重视习惯法在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并加强和引导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建设。  【关键词】习惯法 现代化 公平 效率  【中图分类号】DF0 【文献标识码】A  习惯法的现代化
期刊
【摘要】继“两个证据规定”之后,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证据制度的规范再上新台阶。新的证据定义、新的证据种类,以及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细化和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无不令人振奋。但新法的实践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制度规范的瑕疵令司法工作者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困难重重。唯有不断加强证据制度建设,方能走出困境。  【关键词】证人出庭 到案经过 非法证据排除  【中图分类号】D915.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中国政治思想史对于政治学学科发展与建设之贡献何在?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检视:中国人是在何种背景下进入政治议题的;中国人理解政治议题的方式是怎样的;中国人是怎样言说政治议题的;中国人是如何处理政治议题的;中国人是如何评估政治议题解决之效果的。  【关键词】思想史 偏见 经典 学科交融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将中国政治思想史定位于历史学学科还是政治学学科,我们都面临一
期刊
【摘要】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之利己主义的批判从三个方面展开:从人类解放的高度指明利己主义的局限,从本体论的视角揭示利己主义的内在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扬弃利己主义。罗尔斯则认为马克思的批判完全可以化解,然而,尽管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中竭力撇清利己主义的侵染,但利己主义的幽灵却依然游弋其中。  【关键词】马克思 罗尔斯 自由主义 利己主义  【中图分类号】B712.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自由主义
期刊
【摘要】马克思对俄国民粹主义从关注、研习、批判再到辩证分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谨慎的判断。马克思探究俄国民粹主义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析东方社会,关注俄国村社;研习俄国民粹派著作了解俄国独特国情;探讨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因素;辩证分析俄国村社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的国内外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 俄国民粹主义 农村公社  【中图分类号】A119 【文献标识码】A  俄国民
期刊
【摘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民在对自己所拥有财产进行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文章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状况,从土地、房屋、金融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 财产性收入 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指农民在对
期刊
【摘要】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现实需求和政策空间。反过来,“衔命而生”的中国政治学,在其发展中不断回应中国政治实践的种种需求,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政治学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优化了政府治理,推动政治进步;另一方面,更新了政治文化,改善公民行为。  【关键词】政治学 中国政治 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政治发展对于
期刊
【摘要】高校廉洁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校园媒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传播和建构载体在高校廉洁建设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立足于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所得的准确数字和真实信息,深刻剖析了校园媒体在高校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校园媒体优势、建设廉洁校园。  【关键词】高校廉洁建设 校园媒体 信息公开 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C193.4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