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类中心缺失值填补方法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数据集中含有缺失值,许多数据分析技术不能直接应用到不完整数据上,且缺失值的存在会明显地降低算法的有效性,缺失数据处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数据预处理过程,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统计度量的缺失值填补算法,名为灰色类中心缺失值填补(GCCMVI)方法,利用数据点的类中心和标准差来填补缺失值,此外,通过比较阈值和实例与类中心间相关性的大小关系,决定是否加上(减去)标准差,灰色关联分析用来计算相关性,在缺失值被填补后,得到的完整的数据集用来训练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在三种类型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比较,以分类精度,填补效果,填补时间作为评估准则来衡量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显著地提高了分类精度和填补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极端暴雨发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提高,增加了城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风险。城市雨洪与河道洪水有显著差异,灾后雨洪信息快速采集与调研对认清雨洪特性与致灾机理尤显重要。本文以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为例,结合郑东新区地理与社会环境特点,采用野外调查测量、口述记录、多源数据分析、数值模拟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城市雨洪汇流淹没特性及致灾机理的调查研究。针对城市雨洪洪痕特征,拟定调查基本方法
期刊
城镇化时代,对城市暴雨洪水问题尤应重视。为提高城市雨洪危险性评估质量,文章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结合空间分析,提出一种新型城市雨洪风险评估模型,并设计实验与验证的可行性。实验对比了空三前与空三后的影像精度,发现存在3D误差、水平误差和垂直误差。研究雨洪风险评估模型,整体误差为0.0131,对比模型误差为0.0768。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设计城市雨洪风险评估,有良好的危险性评估能力与研究价值。
期刊
<正>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聚居空间和生活样态,城市安全关系公众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关系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全局。近年来,城市内涝频繁发生、高密度城市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洪涝灾害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将面临极端自然灾害频发、超大城市群崛起和社会经济高质高速发展共存的复杂格局。防治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是重要的民生
期刊
【目的】缓解杭州城西小和山区域涝水问题。【方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针对研究区域设置的5种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改造设施的效益指标权重进行判别,实现不同LID设施下的综合效益优选,并利用暴雨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SWMM)构建研
期刊
本文以珙县独立工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为例,通过分析矿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同时给出合理化建议,为此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文中简要阐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发展概念,分析了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发展一般策略,之后结合"南平市浦城县"实际情况,对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
期刊
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在城市雨洪管理新理念中,海绵城市作为发展焦点,能够以切实可行的方式解决城市内的渗水和储水问题。这种方法增强了城市在自然灾害或环境变化中的灵活性,将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详细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情况,并通过实际案例展开分析,总结大量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期刊
在雨洪灾害频发和存量规划的背景下,阐明不同尺度下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与雨洪滞蓄效能间的关系与机制,成为实现有限城市绿地的最大雨洪滞蓄效能并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系统归纳了城市和街区尺度下绿地景观格局对雨洪滞蓄效能的影响要素、作用机制和尺度差异。并基于研究结论差异致因和研究不足,指出未来应增加流域尺度研究、拓展三维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还应分别聚焦城市和城郊区域,针对不同雨洪敏感区和街区结构
期刊
规划建设的川藏铁路沿线存在大量的高陡边坡,锚索格构作为高陡边坡常见的支护措施,其在地震作用下抗灾能力弱,恢复较困难,大多数为低韧性甚至无韧性结构,容易丧失锚固性能,一旦失效基本为永久性失效,给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运营带来了巨大灾害风险和诸多难题。因此新型抗震结构的研发和边坡锚索格构抗震韧性提升方法亟待探寻,面向震致滑移防控的高陡边坡抗震韧性提升技术研究迫在眉睫,其具有重要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也将
学位
雨洪调节服务供需测度对识别易涝区域、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雨洪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多从供给或需求单一角度聚焦中心城区雨洪调节能力,而全域尺度雨洪调节服务供需测度实证研究较少,雨洪调节服务供需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供需平衡的关键驱动因子有待探究。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通过SCS-CN模型量化县域生态空间雨洪调节服务供给能力,利用洪水脆弱性指数评估社会经济对雨洪调节服务的需求水平,进而识别县域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