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雨

来源 :鸭绿江·华夏诗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場雨,毫无征兆,也毫无节制。就像父亲生前没日没夜挤着身体里的水分,反复练习飞翔……
  那年,经过废弃的祠堂,我看到浑身湿透了的父亲,他在蒙尘的蛛网里捡拾残破的家谱,动作虔诚。那是雨夜,雨水从破败的房顶淋漓而下。我第一次窥见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磕磕绊绊的命运。我听出来了:流进父亲身体里的雨水,每一滴都是铿锵的誓言。
  多年后,我才彻悟:汇聚父亲胸腔的雨水啊,一半汹涌成灾;一半已修炼成佛。
  有一段时间,我会把雨中仓皇飞过的乌鸦,想像成穿黑衣的巫师,领着我赤足在雨中奔跑。我张开双臂拥抱雨水,就像拥抱父亲释放的疲惫。那雨点砸向地面绽放的花朵,令我迷恋,如同我迷恋父亲身上的汗渍。
  晓池,实名马云驰。男,70后。江苏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诗林》《绿风》《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
其他文献
随地散落的银杏果,葱郁的竹林,繁茂的草稞和落满腐叶的台阶,无不在诠释着这儿的荒芜。草稞深绿,房屋坍塌,一些过去被掩埋。我试图在每一处景物里寻找旧身影。  层层堆积的落叶间,小路延伸。枯萎的棕榈树旁,挑著稻谷的女孩匆忙嫁错了季节。  我理解生活的多种含义,理解它里面的灰烬和火焰。枝条摇曳,虫豸飞舞,我将一个个为之倾心的虚无以模糊的轮廓置放在前方。想象胜利的红苹果点亮了山村,和日记本上苍凉而雄奇的文字
期刊
为了一个超越内心的  理由,我来到这里。看见  这片正在建设的土地,  如母亲的脸庞般沧桑万千。  大海边那些青条石,  像亲人一样互相挨着,  我知道它们将铺设  新区的未来。  那道路很长,因为  通向新的家园。那家园  在安静的南中国,  在充滿神迹的伶仃洋边上。  那家园叫“前海”,那个  崭新的名字像一轮新月  浮在充满希望的海面上,  像一个词语攀附在诗歌上。  像一个人,像一个人纤细
期刊
,  在河流旁边,蜿蜒的路总和盘旋的森林相遇。我没关注它们,只是想在腊月储存的雪花里,去寻找那些出征过北方人的脸。我幻想站在这枯竭的枝条上,把月亮扯下来。  我怀念爱的味道。比如野棘草、马铃薯的香味,以及满地长了花的蒲公英的味道。  低垂耳边的云朵,每当把目光挑远时,风就预备家乡的味道了。我曾手捧茶水,眼角藏匿着羊群,径自向草原游荡……  我在這里,在阴山上,苍穹下。看那堆爬出了山凹的星子,它们饱
期刊
像火车的声音滑过铁轨,每一节枕木的震动都冲击她的肋骨。这种力让她屈服,不再逃离。  是的,这是一种无法对抗的情緒,在无数个寂静的空隙里,它发出轰鸣声,像她锁进玻璃房里的灵魂。  她侥幸过,以为有了它,便可隔离雨水与霜冻。最终,她还是回到了没有他的空间里。  她以为他还会坐在曾经的那个位置,像棵湖边的树,像那件往事。夜披起了凉爽的马甲。屋内的灯,以柔弱驱散着一种黑。  她始终在寻找的路上。她低头寻找
期刊
他坐在楼梯口,一边抽烟一边扯着乱糟糟的头发。仿佛那些是枯草,是冬天的证据,必须在春天里将其消灭。他相信这一点,有如相信女儿的病过了一夜就会好起来。  守在病床邊,死盯着药水如甘露滴滴流入女儿的身体。她恨不得自己变作那些药水啊……她不明白,地里的杂草,女儿都能帮忙拔干净,难道世上还有比杂草更顽强的东西吗?  妻子的想法,他顾不上了。他感到被什么压着,内心的喊如大风,吹动树。  妻子拖着病弱的身子,她
期刊
那么久,他在那里没动,站立的姿式如同石头。看到一枚落叶,仿佛一个人,在挣扎。一种不能抵挡的悲凉,叶一样落在他的心上。  “该回家了!”他喃喃低语。那天他把钥匙交给房东,心情就暗了。楼道极窄,刚好适合自己人生的宽度。落魄与潦倒把他挫败得不成人形,他把帽子压得极低,让他只能惊奇地探视别人的一生……  葳蕤的春季过后,充满了谬误。灰蒙蒙的雾里。游若丝线的父亲坐在轮椅上,用手指着村口,在诉说一件没完没了的
期刊
西伯利亚刮过来的风,是外国的名字。在零度以下寒冷而狂躁,像入侵者挥动鞭子,抽打平原上的树及行人。  风到了我这,就成了异域。进麦地,进楼宇,站到機器旁就穿了工装,连接千年来的文明。这是外来的风。背井离乡,到了苏州城,作墙下的歌唱者。这是风的一生,有冷有热的过程。而春天总会来的。风对河这样说,舌尖上的细雨也会缓缓走来。我曾一次次,从夹缝中抽出来,又一次次跌倒在树林间。  风贴在河面上,一圈圈波纹,替
期刊
太阳说:来,朝前走。   ——摘自昌耀《听候召唤》  向前 向前  在红日喷薄的黎明跟随你向前  鹏路观翱翔  你的巨翼如慈云舒展在鵬城的碧空  我是如此的渺小 你伟岸的气度在九万里高空  让伶仃洋臣服  让我在泣极成诗的汗青上  看到一个又一个捧着丹心的人成为海那边的青山  那么亲切而真实的峰峦  凝望着霞光中的前海石  让它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它守着金声玉振 似一块天成的镇纸  在大好河山的桂
期刊
先于雪花抵达内心的,是母亲伫立在家门口的身影。我无法计算出这双目光的密度和重量。黑夜,一再沉默,一朵朵雪花整齐地在屋檐上排列,讲述着季节更迭和天地的广阔。旷野无边,一条通往村庄的小路,露出深深浅浅的脚印,木质大门上挂起的红灯笼透过行云流水的雪花,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中国味道。  母亲的腊八粥,熬了又熬。  腊月的乡村,雪后初晴的寒冷擊溃了灯火阑珊。夜空的弯月像母亲手中磨亮的镰刀,收割着工棚里匆匆收拾
期刊
把一天的疲劳置于一墙之外。在静静的荷塘月色中,品味月色缥缈。  踱步于池塘周围。夜诡秘而暮气,一座拱桥连接通幽的小路。月光、灯光的余辉交融于半月型拱身,杨柳轻盈的桥下,似画家在镜面上渲染的一幅构图精美的笔墨画。  我偎依在柳枝旁沉思,如果荷塘缺少了柳的妆点,是否缺少了一些柔情和浪漫?绕过一座亭子,是一片空阔之地。瞬时仿佛与天空拉近了距离。星儿低垂,颇有“手可摘星辰”之感。久违的星稀月疏今天都抢眼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