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心理研究及干预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u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心理,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最好的方法,满足患者的意愿,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150例患者全部愿意接受麻醉后导尿。结论:开展外科手术病人麻醉后留置导尿,既降低病人对插尿管的应激反应,防止因留置导尿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又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是患者的心声,也是护理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留置导尿;心理调查;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05-01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尿潴留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所引起,采用此类麻醉的患者术前均要常规留置尿管[1] 。一方面便于手术中和手术后观察病情,另一方面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因此,外科手术患者都面临着导尿的心理壓力和导尿引起的不良生理反应,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又是影响手术的因素。为了研究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心理和生理,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对15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手术病人150例,其中全身麻醉40例,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隙麻醉(简称联合麻醉)110例,女性65例,男性85例,年龄19岁~75岁,其中女性中有20例是再次导尿,男性中有23例是再次导尿。
  1.2方法
  1.2.1对1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是否初次导尿;是否愿意接受导尿;具体原因。
  1.2.2 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1.2.3 采取干预措施,对150例接受麻醉后导尿的患者在术后再进行问卷调查。
  1.2.4干预措施。
  传统的导尿方法使患者产生疼痛、血压、心率的变化等,这些不良反应使患者拒绝导尿。我们通过对150例患者的初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我们对患者介绍了麻醉后导尿的优势及具体过程,选择麻醉后导尿,使尿道黏膜对尿管的刺激敏感性降低,疼痛减轻,可使尿管顺利通过尿道狭窄部,防止尿道黏膜损伤而引起血尿[2]。患者都表示愿意尝试麻醉后导尿,于是,在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术前准备,与医师沟通,做好麻醉后导尿的准备,并选择麻醉10min后导尿[3]。再次导尿患者都愿意接受麻醉后导尿。
  2 研究结果
  2.1 初次导尿的107例患者中有32%的患者愿意接受导尿,其中女性患者占20%,男性占12%。
  2.2 再次导尿的43例患者中有12%的患者愿意接受导尿,其中女性占10%,男性占2%。
  2.3 初次导尿患者愿意接受的主要原因:①缺乏留置导尿知识②为了配合手术可以忍耐。
  2.4 再次导尿患者不愿意接受的主要原因:①疼痛②术前清醒状态下导尿后引起的全身不适,如恐惧、紧张、疼痛,不可避免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化。③术后拔尿管困难,易引起尿路感染。
  2.5 调查结果显示,150例患者全部接受麻醉后导尿。
  3 讨论
  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在未麻醉的情况下,给患者导尿,可引起患者膀胱痉挛及耻骨上区、膀胱三角区受刺激,而引起尿道口疼痛[4],尤其是男性患者,疼痛感尤为明显,这种疼痛引起患者的强烈应激反应,从而导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5],而且手术
  和术前准备本身都会对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而焦虑和恐惧心理作为应激原可使随意肌紧张[6],此时导尿可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尿道阻力增大,从而加大了尿道的机械性损伤,使尿道黏膜受损。选择在麻醉给药10min后导尿,麻醉深度已能抑制导尿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和麻醉辅助药多可抑制心血管功能,引起血压下降[7],此时导尿刺激不引起血压上升,反而下降,说明时机合适。麻醉后给患者导尿,支配膀胱的神经反射受阻,疼痛感减轻甚至消失,消除了诱发尿道痉挛的因素,表现为肌肉松弛,尿道阻力消失。此时插管顺利,无痛觉、无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同时也避免了重复插管带来的尿道机械性损伤。开展手术病人麻醉后留置尿管,既降低病人对插尿管的应激反应,防止因留置导尿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又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8]。研究表明,术前在未麻醉时导尿,患者由于焦虑、恐惧,加上疼痛的刺激,可引起心率、血压的变化和尿道黏膜的损伤;而在麻醉后插管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刺激,以及相关的各种应激反应。因此,手术患者麻醉后留置尿管是可以推广应用的。
  4 结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整体护理强调以人为本,护理对象为人,并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尊重患者的需求。因此,护理操作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前提下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手术病人麻醉后,留置导尿是患者的心声,也是护理发展的趋势,是可以推广应用的。
  参考文献
  [1]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
  [2] 张晋萍.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留置尿管时间的选择[J].护理研究2004,18(7B): 128021281.
  [3] 许全梅. 手术患者术前留置导尿时机的选择[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3月第9卷第9期 ChinJMisdiagn,Mar2009Vol9No.9
  [4] 赵宝昌,崔秀兰.疼痛学[M].3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532.
  [5] 张惠,邢海云,杨淑敏,等.导尿时机选择对全麻病人心率血压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999,14(2):75.
  [6] 赵明宏,王春香,贺玉霞,等.盆腔手术导尿时机选择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42-43.
  [7] 登斌.简明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7.
  [8] 虹.护理研究2009年1月第23卷第1期上旬版(总第273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2.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16-0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每个出生的宝宝,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发现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从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宝宝因脑、肝、肾等损害导致智力、体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我们通过2013年6月~12月在我院七病区出生的75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进行观察,认识到采取新生儿的血标本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法帮助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观察分析其临床作用。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6例,进展5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患者手术后发生骨髓抑制2例,脱发1例,消化道反应3例,对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病理检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治疗2 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课标指出,初中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
期刊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纳米颗粒的大小及其表面特征使得其在药物制剂的应用中脱颖而出。本文对目前纳米技术在药物输送系统中应用的情况进行
本文描述—个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观测阵列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国内常用的IBM PC兼容机作为控制用主机,采用国际标准的CAMAC系统为记录系统。其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及灵活性强
摘要:催眠疗养的实质是催眠和疗养的混合物,催眠是作用于精神,潜意识,从意识上对人进行医疗保健,更改不良习惯,改善心情等的方法,并且对精神疾病有极强的治愈作用,与物理的肉体治疗不同,催眠疗养在能在潜意识领域,对需要的疗养人员进行普通疗养所不具备的疗养治疗,是催眠和疗养的新发展。  关键词:催眠术;疗养院;意识;保健  1.催眠疗养的治疗方向  催眠对各种不良行为①(如吸烟、酗酒、网瘾等)有很强的疗效
分析取消能源补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完善能源补贴改革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应用价差法估算了中国2007年燃气和电力的补贴规模;其次考虑到中国居民贫富与区域差异,将城乡居民按
变限积分求导为变限积分函数研究的关键,也是极易考查的一个知识点.但变限积分求导的教学过程颇具难度,使得很多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与使用.因此,对求导方法的教学加以探讨极为
【摘 要】目的:探讨肿胀麻醉腹部吸脂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行肿胀麻醉腹部吸脂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中、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患者均可自行下地回家。术后随访 1-3个月,患者均满意腹部形态的改善。结论:肿胀麻醉腹部吸脂术是恢复形体美立竿见影的美体塑身手术,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肿胀麻醉;腹部吸脂术  【中图分类号】R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