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为教育活动之本,师德是教师素质之本。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一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到了“学为人师,德为世范”,为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崇高的师德面貌也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多元价值观的洗礼,高校师德建设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
  
  道德为教育活动之本,师德是教师素质之本。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一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做到了“学为人师,德为世范”,为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崇高的师德面貌也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多元价值观的洗礼,高校师德建设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师德建设纳入正确的轨道上来,保证师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要帮助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提升教师,使教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前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思想,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好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师德建设工作,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
  (二)建立健全教师道德运行的评估、监督和激励机制
  高校应将师德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将其纳入学校生存和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建立健全各项师德运行机制,做到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首先,要在制定的高校教师职业规范基础上,建立领导管理机制,确定专人负责,做到责权分明,并建立科学公正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估目标和管理细则,把师德评定和评优、晋级、职称评定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机制。利用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手段,不定期的发放师德调查问卷,设立师德信箱和师德监督网站,通过这些形式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调动教师严格自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再次,要完善激励机制。对于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教师要大力表彰、积极宣传,并在岗位津贴、课时酬金、住房分配、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要从科学管理角度上研究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合理的工作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激励方案,产生激励效应,激发广大教师模范践行师德的热情,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来保证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三)坚持“以人为本”,抓住师德建设的关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精华,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内在规律。但长期以来,我们高校的师德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违背人性的、强迫的、指令的、压制的现象或或因素,从而导致一部分教师道德人格的分裂。因此,今天的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回到尊重并关怀人的本性的轨道上来,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时代使命感,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蚀,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本质。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工作中关注教师的合理的利益要求,倾听广大教师的心声,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体现人文关怀。在生活上,要关心体贴教师,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解决实际问题落到实处。坚持以人为本,还意味着要关注教师的精神需要。教师不是道德的苦行僧,他们的生活也不应是刻板化的生活。师德建设如果居高临下,无视教师的主观感受和精神体验,光采用硬约束,效果必然难如人意。因此在师德建设中,要重视根据教师的精神性需要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牵线搭桥”,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四)抓住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形成工作重点
  学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新机制,时刻把握师德建设的脉搏,明确不同时期师德建设的不同重点,使师德建设贴近实际、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师德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是学术腐败和以教谋私,要解决这两大难题,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以群体协作的形式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教师参加与合作为特征、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的研究形式。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在有关师德建设的行动研究中,研究小组最好是由专职研究人员、教师、行政领导等联合构成,这样便于小组成员之间不断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共同合作。在研究过程中,要启发和引导教师对他们遇见的教育事件、教学行为和态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反思,促使教师发现和澄清自己是否遵从了基本的师道,领悟和明晰自己在践行师德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育效果,带来教师整体的道德升华。
  (五)加强自我教育,引导教师学会反思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在学生的心灵上精心施工,他们的高尚品德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从为国家培养现代化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实践中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层次,不断完善自己的主体人格,与时俱进,优质完成时代和人民赋予高校教师的历史重任。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反思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反思有三个阶段:为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和实践后反思,反思的基础是学习,教师必须在学习师德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为实践反思:如何理解师德建设的目标?如何实现师德建设的目标?进而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中反思:师德建设的目标我有没有达成?距目标我还有哪些差距和不足?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能够消除差距?最后对过去的教育教学进行实践后反思:这样做正义吗?这样做对我对学生公平吗?公正吗?通过系统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并使反思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常规化而逐渐自动化,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加深个体对师德问题的深刻认识,诱发个体追求成功的内驱力,发挥个体参与师德建设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强化教师洁净的心灵和神圣的职责,提高个体的师德水平。
其他文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比较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还不少,很多的思想品德教师都觉得单纯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对学生进行声嘶力竭
期刊
■今年是恢复高考30年,也是高考制度讨论最热的一年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范谊《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引起了多方关注。高考是存是废,代表委员间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3月8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对高考改革问题给予了回应,表示目前正考虑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高考改革。  周济表示,高考肯定要改,但不是简单地把高考取消。他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总的质量是好的,但应试教育的倾向太严重,功利
期刊
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现象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且对性的心态也越来越“大胆”北京最新一项针对2000余名高中学生的生殖健康调查显示,有6.2%的高中学生承认有过性行为一家妇婴医院负责人透露,前来做人流手术的中学生的比例也逐年走高我们在想,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调查】  15%中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  去年2月,北京市宣武区专门拨款对区内2300余名高中学生的生殖健康等有关性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据了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调动学生一切非智力因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谈几点体会。    1. 理想、动机、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源动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讲:“兴趣和爱好是最大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目标,是学习动机的长远目标,有长期吸引激发动机的作用,每
期刊
终身学习的现代化理念以及高等教育领域里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大学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传统的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必须有所改变,那么如何进行大学教师的培训以促进其不断发展呢?E-Learning正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中来,这正是适应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学习和培训的新型方式但是单纯E-Learning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走向成功笔者认为,
期刊
“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批评会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育。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开始认识到实施“赏识教育”并不是否定或拒绝批评和惩罚。批评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手段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前些日子,供职于某市私立学校的一位老师从自己的学校辞去了教职。原因是这所学校对老师的种种“苛刻”要求让她无法接受——除了教育界
期刊
热烈祝贺徐建平校长和毛建清主任主持的校园文化的课题,荣获浙江省中小学届的最高奖项——浙江省政府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和谐”这一极具亲和力的温馨词汇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心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发展。”学校作为人才、知识与文化聚焦的基地和精神文明的基地,作为人类进步导航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理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率先
期刊
阿基米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轻松驾驭管理之舵,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就要找准这个“支点”。那么,学校管理中的阿基米德支点又在哪里呢?  我们知道,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培养人、教育人,学校管理的最终“产品”也是人,而且,学校管理中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人都具有能动性,这就决定了人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人,就无法掌握和管理诸如
期刊
眼下用人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异常火爆:从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到四处散发的求职简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生录取一个;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那么究竟是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还是用人单位的要求太苛刻?    市场需求变了——从分数第一到实用第一    日前举行的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
期刊
《教育前沿》:高考在即,面临自己未来不确定的人生方向,考生多少都会有一些焦虑。这个时候考生该如何让自己面对这种情景。    王常春:考生们此时应对考试的心态很重要。提到考试焦虑考生们往往存在认识的误区,想到的是它对考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但是,我想对考生们说:焦虑其实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它会使人产生兴奋感,激发潜能。这使我想到一个褒义和一个贬意的成语,“急中生智”和“狗急跳墙”。同学们注意过吗,体育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