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深处的秘密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_ex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是中原大地上一个几乎无人不晓的商界传奇人物。白手起家,餐饮创业,他曾一口气兼并重组9家国有企业;
  41岁那年,更以5.5亿元身家荣登2005《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48位,同年当选为河南省工商联副会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这个一直被作为河南“成功民营企业家的范本”而备受尊敬的人物,如今,却因涉嫌合同诈骗身陷囹圄,成为2007年继李义超、孙树华之后,河南第三个落马的福布斯富豪。
  
  冥冥中,似乎一切皆已注定。
  “花园集团如果不参与兼并收购扩张,可能什么也不会发生……可怪谁呢?我只能说:这都是兼并扩张惹的祸。”主人公谢国胜7年前的一席感叹如今不幸一语成谶。
  2007年8月9日,S*ST鑫安发布公告,该公司原董事长、2005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谢国胜,因涉嫌合同诈骗已于7月9日被郑州市公安局依法逮捕。
  “这是一个很重的罪名,严重的话可判无期徒刑。”一位郑州商界的资深人士说。
  谈到谢国胜被捕的缘由,不少熟悉他的人都一致认为:“他触犯了众怒。”
  
  “白吃”了一条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出头的谢国胜,倒卖过牛仔服装、卡式磁带,开过小饭馆。经常往返于广东和河南之间的经历,也使他的头脑相对开放,他还曾经开设了郑州最早的一家咖啡馆。不过也有人说曾见过他在郑州街头卖过烤羊肉串。但这些经历也正好表明,谢国胜从来不是个甘于现状的人。
  
  由于家庭贫困,自小和一大群哥哥姐姐抢饭吃的经历,让谢国胜对吃一直很敏感,也是导致他后来涉足餐饮的最大缘由。80年代末期,郑州餐饮业崛起。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是政府机关林立的郑州市金水路上,出现了一系列豪华酒楼,它们借助公款吃喝这股风气,生意火红,乃至于金水路被当时的郑州市民称为“白吃一条街”。
  1989年,谢国胜向朋友借了几十万元,在金水路上开办了一家“花园酒店”。起初大半年生意很清淡,这让他不断反思,并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服务牌。他要求每一位服务员拥有超强记忆力,当顾客第一次光临时,能够记住顾客的样子,并提供热情服务。在砖头似的“大哥大”显示尊贵身份的年代。谢国胜花了十多万元买了10部“大哥大”放在酒店柜台上,供客人免费使用。“花园酒店”很快红火起来。
  在“白吃一条街”消失前,谢国胜早已在郑州闹市区打造起了餐饮业的“花园”系:最著名的是位于碧沙岗公园旁、有“郑州名片”之称的“皇家花园”(后改名为西花园),这也是当时整个中原地区营业面积最大的豪华酒楼。此外,“花园系”还包括东花园、锦绣花园、全福德等。2000年,花园系的年营业总收入超过1个亿。
  时至今日,花园系的“西花园”、“锦绣花园”、“全福德”等酒店均外观气派。装修豪华,前往就餐的顾客仍旧络绎不绝,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只不过,它们的控制权均已不在谢国胜手中。
  虽坊间广为流传谢国胜当年发家始于“花园系”酒店,但其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是迷雾重重。
  对于自己的掘金史,2005年12月27日,谢国胜在其掌控的上市公司焦作鑫安的公告中曾这样披露:1985年。谢国胜及其哥哥谢并社等人组建了郑州图书用具服务社。并先后成立了文田大酒店、郑州音像器材专业商场及花园酒店等企业:1992年成立了郑州市花园实业总公司:1994年5月成立了花园置业,花园置业下属花园实业总公司、音像商场、花园酒店、西花园商务俱乐部等子公司。至1995年底,花园置业资产总额已达2.7亿元。
  
  蛇吞象
  
  谢国胜比较谦和。“如果谢总和另一个人并排走在走道里,他往往会侧着身子,将更大空间留给另一个人,即便那个人是他的下属。”谢国胜的员工说。
  谢国胜说话声音极小,语速极快,口齿有些含糊不清。“有些像和尚念经,他说十句话,你只能听得懂三句左右。”谢国胜的合作伙伴则这样讲。
  然而,谦和的外表下,是难以掩饰的雄心。1996年前后,“花园系”已经奠定了在郑州餐饮界的地位,并且成为一部“赚钱机器”。谢国胜在这一阶段不止对一个人表达过进军实业的心愿。
  现在看来,如果只在他熟悉的餐饮王国里发展。谢国胜现在仍可以安安稳稳地做一个亿万富豪,但他却走上了一条扩张之路,闯进了多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最终一败涂地。
  1996年前后。“做大”的机会涌来,那就是收购国企。作为国企改革举措的一部分,郑州市此时开始施行“抓大放小”战略,将一部分面临困境的中小型国企卖给民营企业家。
  谢国胜在这股国企并购浪潮中也积极争夺自己的一杯羹。从1996年底开始,他接连并购了郑州市酒精厂、郑州市中药厂、郑州市化工设备厂、郑州市塑料厂等9家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处于停产状态,等待被重组盘活。而它们最有价值的资产往往是土地。
  这些企业的土地的商业开发前景,正是一些民营企业家纷纷收购的目的所在。“谢总收购这些企业,也有这种目的。”
  谢国胜曾经为花园集团扩张后的主业设计过一个架构:餐饮、地产开发、医药。与谢构想中的主业之一医药相对应的资产是郑州中药厂,这也是谢收购的几家国企里资产质量最高的一块,是唯一至今仍在维持生产的企业,它被谢国胜更名为信心药业,体现出谢对医药产业的“信心”。
  但与谢国胜雄心勃勃的收购之举相比,他在完成企业重组方面明显乏力。大部分被收购的国企资产,都没真正理顺。最大问题出在职工安置方面。
  “发扬抗洪精神,人在厂在” 1998年,由于国家环保政策限制,郑州酒精厂被确定为污染治理停产企业,加之当时酒精市场疲软,谢决定对酒精厂实施异地搬迁建厂。但酒精厂职工却堵住了工厂大门,并在厂门口挂出了这幅标语。
  近十年来,谢国胜收购的郑州酒精厂、郑州中医药厂的不少职工一直在为自己的权益受损而申诉。直到2006年11月底,郑州市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并最终得出结论:“鉴于花园集团在我市收购兼并的9家企业近期出现劳资纠纷等一系列信访突出问题较多,会议决定成立工作组进驻花园集团进行调查,查清花园集团在我市收购兼并的所有企业没有履行协议的问题。”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鑫安职工强烈要求追究谢国胜一伙在焦作鑫安的犯罪行为!”在谢胜国被捕后,人们在焦作鑫安的办公楼宣传栏上面,看到职工们张贴的欢呼信。
  未能恰当安置职工也引发了另一个后果,当谢国胜将该厂土地开发权转让给另一家公司鑫苑置业时,却在收到对方付款后拿不出土地转让权证书,致使谢国胜陷 入又一场官司之中。
  “在处理职工安置问题时。谢比较优柔寡断。一些比他‘心狠’的企业家,早就完成了被收购企业的土地商业开发,并且从中赚到了大钱。”一位熟悉谢国胜的人说。
  谢个性腼腆,不善交际,也不喜欢经营政府人脉关系。“这使他在推进企业重组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在被职工安置等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之际,谢国胜也逐渐失去了谦和之风。一位多次电话采访过谢国胜的河南当地媒体记者说:“每次问起职工安置等问题,谢都在电话那头咆哮说‘这是政府的事!你不要问我!”’谢国胜偏于消极被动的态度,在陷自己于不利境地的同时,他与政府的矛盾也逐渐激化。
  在他为自己设计的三大主业之中,房地产开发这一项始终没有启动起来。“花园集团背负太沉重的负担。却缺乏强大的引擎。餐饮业的现金流毕竟有限。”
  2003年谢雄心勃勃地以约6个亿的代价,拿下有“郑州地王”之称的河南省农科院430亩试验田土地开发权。这个极有可能使谢国胜成为地产大亨的机会,最终却由于资金未到位,反而变成加速谢国胜沉陷的“千斤坠”。在谢拿到“郑州地王”开发权后不久,国家紧缩银根,对房地产融资进行控制。惊慌失措的谢国胜,开始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寻找出路。
  
  资本运作梦一场
  
  按照谢国胜最初的意图,他是想借并购进入医药和房地产两大行业,最终实现餐饮、医药、房产三驾马车的战略格局,但出于扩张过快,未能实现内部重组。最终导致了‘消化不良’。2007年9月中旬。谢国胜致力打造的医药产业——河南信心药业90%的股权。因债务纠纷而走上被司法拍卖的命运。
  由于医药和房产未能如期启动,谢旗下的餐饮业现金流远远不能支撑其产业扩张的需要,谢国胜在2000年前后开始了惊险无比的资本游戏。
  2000年前后,谢国胜认识了在其今后的资本运作道路上担负重要角色的人物:一位堪称河南证券业风云人物的经济学博士。此人曾任某证券公司总裁、董事长。对一心急速扩张的谢国胜来说,此人理所当然成为其资本运作的“高参”。
  
  “谢是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人。他的问题出在野心过大,而不是个人贪污腐败方面。”据透露,谢被捕后,家里人甚至筹集不到足够保释他出来的钱。
  对于资本运作,谢有着典型的投机心态。他曾对一位较稳重的合作伙伴说:“你应该借钱发展。不管是国家的钱还是别人的钱,落到你的口袋里,就是你自己的钱。”在谢梦想高速扩张企业之际,公司里反对者众。一些公司高管因为他听不进去不同意见而无奈地离开。在公司外部,谢国胜也不想与别人分享利益,而是希望独占蛋糕。“以6个亿拿下的‘郑州地王’项目,如果找到几个合作者。分一些利益出去,获得他们的资金支持。也不至于落空。”一位曾经的公司高层说。
  谢国胜认识那位经济学博士不久,经后者游说入股他所在的证券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而此人当时则任该证券公司的董事长。谢国胜觉得,这将帮他实现由实业投资向资本运作的过渡。
  但在2003年。这位博士在与证券公司内部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中败北,失势离开。控制权被夺走后。谢国胜将该证券当作融资平台的计划落空。“谢一心站在以这位博士为代表的几个河南股东这边,如果他能与当时争夺的另一方泛海合作开发‘郑州地王’项目,那将是另一番格局。”
  2002年底,也是在该博士的配合下,谢国胜的花园集团向河南焦作的上市公司ST鑫安注资1.54亿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但此时。四处缺钱、等钱救火的谢国胜所能做的,就是将注入鑫安的资金以及鑫安原有的现金流。一次次地倒进倒出,鑫安的现金流成为谢国胜救急的“水龙头”。
  危机在2004年第一次大规模爆发。“当时,鑫安没钱买煤炭,就将砍来的木柴扔进锅炉里当燃料,来进行生产。”一位焦作市政府官员说。
  曾多次有人劝说谢国胜退出,但即便在鑫安已彻底停产的状况下。他仍然坚持要卖一个高价才肯出手,导致这家上市公司迟迟无法实现重组。
  “到最后,谢国胜就是在与政府对赌。在焦作鑫安一事上,他赌的是政府不可能不介入鑫安的重组:在郑州国企中,他赌的是政府不可能不对职工进行安置。”一位观察者说。
  由于2002年8月、2003年2月。谢国胜旗下的花园集团在广发行办理了总计1.24亿的贷款,质押担保方为他作为第二大股东的证券公司。但贷款到期后,花园集团未履行还款义务,证券公司的1.24亿元被广发行划走。随后2004年2月,证券公司因质押担保追偿纠纷起诉了花园集团,加上利息,总标的近1.3亿元。今年6月6日,谢国胜持有的1.29亿股该证券股权被河南高院强行拍卖。
  屋漏偏遭连夜雨。随后,S*ST鑫安爆出了更多“丑闻”。
  今年8月,S*ST鑫安公告披露,谢国胜曾于2005年12月30日签字,向关联企业河南信心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000万元人民币借款担保,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都未对此进行授权。此外,S*ST鑫安通过河南永媒投资有限公司向外投资的8000万元已被大股东谢国胜所占用,无法追回,并有4000万元保证金被变相占用。
  今年9月。记者到焦作鑫安采访时所见处一片冷清,整栋大楼几乎看不到人进出。整个院子里更长满了杂草。焦作鑫安的厂房已基本废弃,机械设备锈迹斑斑。
  10月23日,S*ST鑫安公布2007年三季报称,2007年全年该公司净利润将亏损8000万元。大股东谢国胜旗下的河南花园集团股权已被质押及查封。
  谢国胜资本运作的游戏彻底失败。
  
  苦涩的命运玩笑
  
  2005年,谢国胜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现在看来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最苦涩的一个巨大玩笑。
  谢国胜进入全国资本市场的视野是在2003年,这一年是其最辉煌的岁月。2003年3月,谢国胜突然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掌控上市公司焦作鑫安,一跃成为该公司的第一股东,出任该公司法人代表,引来全国商界的关注。正是在这种风头下,当年《新财富》杂志发布的年度中国400富豪榜中,谢国胜以5.3亿元的身家名列第195位。其在郑州的产业——西花园商务俱乐部、花园酒店等也开始被国人所知。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再将其排名为第348位,财富总额为5.5亿元,谢在全国的名气更大了。
  在此期间,谢国胜还当选了河南省工商联副会长、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成为河南省为数不多的非公有制经济的代表人士,2003年“两会”期间,更是受到河南各路媒体的热烈关注。而这一年,1962年10月出生的谢国胜,年仅41岁,正前程似锦。
  也是在这一年,他的财富帝国开始走向衰亡……
  
  编辑 范佳丽
其他文献
焦虑是对未来的一种恐惧    焦虑是对未来的一种恐惧。每个人都活在未来之中,而未来是那样变幻莫测难以确定,让每一个人感到渺小无力,对命运无从把握,因而内心充满恐惧。  而身份的焦虑是什么?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对自己身份的难言的焦虑。  为何身份的问题会令我们寝食难安?因为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
期刊
在这个兵荒马乱,充满杀戮的行业,能够生存已然不易,更何况还要高擎“责任”的大旗,以挑战者的姿态坚持14年,将销售额做到了80亿元,成为本土日化行业一匹最大的“黑马”和光鲜的“标杆”。  研究立白,不仅是研读一个企业的成长史,而是透过这个企业,了解中国特色式企业营销的精髓,了解企业的开篇破局智慧,了解一个企业对规则的把握和利用,以及企业存在的价值和对行业的推动。  尽管立白集团已经成为了日化行业的巨
期刊
浪漫彩虹    彩虹能体现浪漫的情怀,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心境,而将此彩虹送人或是在生日、约会等场合显现,更为浪漫。一种名为Stonepalette的彩虹机就能实现这样的愿望,它有3种模式供选择,vanatlon (变化,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色彩)、slow(较少的变化)和vivid(明亮鲜艳的色带显示),还可以设定时间并旋转下面的反射片来调整不同的彩虹形状。原理是将盖子上面的投射灯投射到弧形反射
期刊
编者按:目前的中国,已经度过了激荡30年,接下来是国际机构纷纷看好的“中国黄金十年”,是又一个出现“新生代富豪”的千年一遇之变局。你?我?他?中国的年轻人如何把握住改变自己身家和阶层的机会?  世界上活跃经济体的崛起之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借鉴性。在韩国,年纪轻轻即积攒了丰厚身家的“新生代富豪”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信出版社的新书《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对这些富豪的创富历程、理念和策略做了详细而
期刊
1818年,英国伊莲娇雪伯爵的后裔依据祖上留传的秘方,采撷数百种植物,运用“植物精油提炼法”成功研制出伊莲娇雪纯天然植物精油护肤品。近200年来,一直在欧洲化妆品界享有盛誉。  一个偶然的机会,做了12年化妆品生意的张家俊在国外接触到伊莲娇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产品——植物精油。在国外属于相当成熟的市场,而国内却不多见,竞争压力很小,市场前景广阔。  于是张家俊决心把伊莲矫雪引入中国。  产品的
期刊
几盏吊灯和射灯将房间映照得金碧辉煌,宽大柔软的沙发,各种考究的装饰品陈列于周边,厚重的落地窗帘烘托出一种奢华的气息,身着制服的员工与你娓娓交谈。  这不是什么五星级的酒店,而是济南金玉良缘喜庆事业加盟总部的贵宾接待室。任何一个到访的加盟者都会首先在这里得到殷勤地接待,听取加盟情况的介绍。然后,他们还会被带到金玉良缘的展室,看看全套婚庆装备的陈列,以及在那里集中展示的各种婚庆习俗。  很少见到哪个连
期刊
时代密码的传承者    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一个奇迹都有不同的精彩。  近三四年,新上海人陈泉苗和他所拯救的昔日名牌双鹿冰箱,在冰箱行业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也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心情复杂地面对。他所做、所带动的一切,像巨大的潜流无声无息地布满了冰箱行业的整个脚底。越来越多的惊讶目光聚集在这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身上,“双鹿回来了?!那个已经销声匿迹的名牌?”难以置信的声音背后,是陈泉苗6年甚至
期刊
武陵山珍:在红海里打拼“绿海” 舒 畅    他曾在开店一年多就被300多家模仿者追赶。被迫改换店名。他在创业十年间坚持企业运营零贷款。他的菜品在十年间没有涨价。他被媒体称为“中国养生第一人”。他同时也是在当地最大胆直接与本地餐饮业叫板的“绿海”开辟者。  毕麦,1997年在重庆开出第一家武陵山珍。无数人奇怪地望着这家摆满清汤寡水的火锅店,更多的人赌定它必死无疑。  满大街的火锅麻辣飘香、油水四溢
期刊
都因为这个花哨的头衔和装修精美的办公室。别人就把我提出的问题当成了命令。    站在镜子前看自己    站到镜子前。盯着自己看。那个对视的人,是从今以后1年、10年,甚至30年——可能那时已处于某个组织的最高职位——都要同样看的人。  我生平第一次担任真正的高级管理职位——一个分散的、多元的制造公司的部门经理。在工作的前几天,我坐在办公室里查阅熟悉部门的运作,在查看公司销售人员的组成时,我注意到:
期刊
当有人问起,这是不是一个成长型公司时,这可以被分为两个问题。首先,你所拥有的商业模式能否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持续增长。第二,我们是否相信你发明了新的模式来促进增长。伟大的公司能够,而且必须要能够很好地进化。    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微软是什么?”我们是软件公司吗?我们是单纯的Windows公司吗?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渴望的是什么?当我们成长以后我们想变成什么?  在被问到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