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两端的对抗与超越——《活着》与《人都是要死的》之生死观比较

来源 :鸡西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与死亡是人生的两大基本问题。踯躅于生死两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生成了不同的生死观。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出了中国人典型的生存方式,顺天知命,以生抗死,对死亡进行了否定;波伏瓦的小说《人都是要死的》则阐释了死亡的意义与价值,肯定了向死而生。
其他文献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河南科技型小微企业还面临着政策支持力度欠缺、高素质人才缺乏、
“同光体”是近代重要的诗歌流派。李宣龚是“同光体”闽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但目前对其生平与诗歌创作艺术等方面研究,鲜有涉及。本文首先对有关李宣龚的诗文、书札、年谱等
工商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落实我国工商管理方面的政策方针与规章制度。工商管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发展水平。因此,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需加强工商管理。本文分析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不少理念领先、编排新颖的中学语文教材。这些教材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建议,选文更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文言文的选编,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但是
湘籍革命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本文对湘籍革命作家群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特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进行了整合性梳理和较系统研究。引言部分
《纸婚》是海外华文女作家陈若曦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现在作品中的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的对话冲突,叙述人在对母体文化和客体文化进行选择时表现出来的左右摇摆和深刻矛盾,以
由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创作的《4分33秒》成为上世纪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作曲家要求演奏者一动不动地静坐4分33秒,让听众在作品演奏的"4分33秒"的时间段中,聆听到大自然(包括
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已有方法的对比入手 ,指出拥挤收费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进而通过对包括拥挤收费标准的确定、拥挤收费的前提及拥挤收费收入的使用问题在内的分析 ,
21世纪的前十年,中东欧8国在资本账户开放之后经历了完整的国际资本流动周期,出现了资本流入急增、金融脆弱性累积和资本骤停等现象。中东欧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对中国资本项
公众人物是指在生活中为人们广泛知晓和关注的社会知名人士,因其自身行为能给社会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的社会成员。如政府官员、影视明星、体育明星、著名科学家、文化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