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军工 源于一个小插曲

来源 :消费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影《黑客帝国》中,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一名神秘女郎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的人机大战中。
  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桥段就是选择红蓝两色彩虹糖,服下红药丸代表要直面残酷的真相,服下蓝药丸则可以回归过去的虚拟生活。
  当年这系列电影上映后,好多人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生活在矩阵里。虽然影片中没有出现VR/AR设备,但背景设定其实就是处于虚拟现实的世界中。这部电影精彩的情节和画面设计,让其成为众多VR/AR游戏与视频的灵感来源。
  步入2017年,随着“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的應用,现在要实现电影中的画面已不是问题,在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推动下,工业类B端应用成为AR增速最快的领域。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市场。
  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虚拟现实市场年会闭幕后,《消费电子》杂志记者专访了0glass的CEO苏波先生。
  深圳增强现实技术有限公司(0glass)是专注于AR智能眼镜硬件和AR服务引擎研发,并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也是AR工业解决方案领导者。
  苏波曾是国内CG行业龙头——水晶石的副总裁兼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2013年底,苏波离开水晶石,凭着一股子冲劲,决定再次创业。他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虚拟现实市场年会的演讲上自我调侃道:现在在AR领域创业的都是90后的年轻人,只有我们团队创始人是60后、70后了吧。
  2015年年末成立、2016年与军工单位合作、2017年A轮融资三千万,创始人平均年龄40岁以上,这家来自深圳的公司,对于浮躁的创业环境来说,0glass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0glass的“三纵三横”
  谈及给产品起名“0glass”的原因,苏波告诉《消费电子》记者,主要由于“零”是永葆初心、归零心态;“零”也是万物的开始;最重要的,零是AR的开始。现在的AR技术还处在早期,从零到一的阶段。
  “做AR眼镜的公司,基本上面向B端与C端,而0glass只专注于B端,并且只专注于B端里的工业,工业中又专注做减法,因为工业的范围太大了,且我们还在做减法,减到三纵三横。”
  苏波向记者解释了什么是“三纵三横”战略。“纵”指领域,“三纵”分别对应能源、制造及军工。其中,能源包含电力(发电、输供电、变电)、核电、煤炭、石油(从开采、炼化、运输、供油全涵盖);制造包括高端制造,如火箭、卫星、飞机、汽车,以及传统制造,如富士康、伟创力、捷普。“三横”则指代三个应用场景,即巡检维修、生产装配和实操培训。
  AR+军工源于一个小插曲
  当记者问道为什么会选择“军工”这个项目,苏波笑着表示,这完全源于一个小插曲。
  在2015年腊月二十八日那天早上7点多,苏波的电话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湖南长沙,他以为是骚扰电话便按下了拒绝接听键,然而到了九点多,同样的号码再次响起。“那时我已经起床了就接了,对方说他在湖南长沙做汽车维修,从网上看到了我们的信息,当时他没有告诉我他是军队的。”
  后来苏波才知道对方是湖南某军队代表,当时他们与国防科技大学正联合研发某款产品,一年多的时间还没有成果,他们非常着急,急需合作方。
  春节过后,对方一行八人来到0glass考察产品,参观结束后便邀请苏波和他的团队到湖南进行考察,整个过程中对方都谨言慎语,到了目的地苏波团队才知道对方有军方背景。
  “后来得知他们是做军工的,我的心情是惊讶加惊喜,我们本来没抱太大希望,他来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好好接待,因为他们不表明身份,问也什么都不说,光是要我们的东西,万一是竞争对手派来的人,那就不太好了。”苏波说。
  但苏波转头一想,对方看起来并不像竞争对手,因为他们年龄偏大,大多在50多岁,其做派和风格也不像创业者。苏波一直觉得很奇怪,直到去湖南长沙考察时对方才表明身份,他这才知道对方要做什么产品。
  能与军工项目合作源于三点
  《消费电子》记者问道,做AR+工业的企业很多,为什么唯独0glass能与对方进行合作?苏波为我们解答了其中的缘由。
  他说,对方在与0glass合作前,一定也会筛选其他企业,尤其是0glass成立之初并不知名,与0glass合作的原因有三点:硬件过硬、软件智能和经验丰富的团队。
  在硬件方面,0glass研发的眼镜服务于战斗机巡检,其他公司生产的是消费级的产品,0glass则专注于工业领域。“举个例子,战斗机巡检不意味着会在室内,有可能在机库里,有可能在机库外面,株洲冬天最冷能到零下十度,硬件要挑战更高的极限,工业级的要求从零下35度到零上80度都可以工作。一般消费级的产品在零下10度时就不能正常工作了,而零下16度时连微软Hololens都不能正常工作,但我们在冬天去东北做过测试,0glass硬件在低温环境下完全能够达到对方的要求。”对比微软Hololens近24000元一件的产品,0glass近2万的价格显然野心勃勃。
  外形也是决定产品硬件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很多公司做的如Hololens都是头箍式的,行军作战并不方便。而0glass是墨镜式的,更为轻便和智能。0glass 采用轻量工业级材料和墨镜式分体机设计,主机仅包含核心的显示模块、摄像头模块以及传感器模块,以0glass danny举例,整机重量仅65克,用户戴此产品并无不适感。
  软件方面,0glass用的眼镜有核心的算法。“国内很多做AR算法的公司,其算法没有数据分析能力,巡检一遍再生成报表就较难。”为保证运算速度,减少延迟感,0glass danny采用了英特尔Apollo芯片,苏波介绍,0glass是国内第一家将英特尔的CPU用到AR智能眼镜上的企业。此外,因维修场景中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海量数据需要传输,0glass还创新性地采用了Type C方案用于数据传输。独特的核心算法让0glass在同类厂商中脱颖而出。   0glass的初始团队有三个人,CTO王友初是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学士、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硕士,长期从事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曾任国家数控中心高级工程师,西门子机器人通信技术总监,中国普天深圳研发中心CTO。
  苏波本人是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管理硕士,曾在江西电信任工程师,水晶石科技任高级副总裁兼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并组建相关团队。长期从事AR/VR应用的研究,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初始团队中还有一人是苏波的高中同学。
  公司还有一重要人物,首席科学家徐泽明是2015年年底加入的,当时徐泽明在0glass兼职,由于看到AR前景广大,后来由兼职变成了全职。他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博士,计算机视觉、系统结构和云计算专家。曾任大学副教授,联想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云计算重点示范工程项目第一负责人,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副总工程师,粤港澳云计算服务和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
  苏波说:“军工方认为我们的背景和年龄都比较适合,因为军队里涉及到很多涉密的东西,即使背景没什么问题,但年轻人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不稳重。”
  曾因团队成员年龄过大被弃投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有足够的现金流是支撑创业项目进行下去的根本。而0glass曾因团队创始人年龄过大被投资人否决过。
  “我是76年的,CTO是66年的,创业的时候他就将近50岁了,我们的首席科学家是74年的。Oglass初创期是2014年底到2015年底,我们一分钱的投资都没有拿到,没人投我们,当时没有人懂我们。”苏波对《消费电子》记者说。
  “那一年都是我们自己凑钱的,我们融不到钱。也见过一些投资公司,大家都听不懂,那时候大家喜欢听AR+游戏,AR+娱乐,能从自身场景想到,消費级场景的产品,一说就能明白。而工业场景包括投资人都没有去深入的研究,跟投资人讲AR加工业怎么去融合,投资人没有触动,所以融不到钱。”苏波解释道。
  “到了2016年3月,我们融到了第一笔钱,来自和君资本的合伙人文博士。和君资本原先不投我们的,但后来文博士看懂了我们的项目,他觉得非常有前景和未来。2015年年底时,我们的项目还被他们否了,原因就是创始人年龄太大了,平均年龄42岁了。”
  “之后文博士跟团队说,你们去硅谷调研一下,看看硅谷的创业团队,做工业和做B端的,看看他们的年龄有多大,不要轻易地因为年龄而否定整个项目。”
  投资人调研后发现,硅谷ODG(Osterhout Design Group)公司的创始人已经72岁了,以色列光学公司Lumus的核心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四五十岁了。投资团队这才发现,原来工业真的不是年轻人可以做的。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可能连产品线都没见过,连车间都没有进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5月,0glass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领投方为三一重工旗下产业基金明照资本,铭道资本跟投,此前的天使投资方和君资本也参与跟投。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新产品0glass danny的量产和工业级AR算法NginABC引擎的升级等方面。
  目前,0glass已申请50多项技术专利,其中三分之二是发明专利,已披露部分,包括多层式增强现实智能眼镜,一体式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以及用户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的用户友好型固定系统。
  产品方面,“创造四个第一”的双目分体机0glass danny和国内首款墨镜双目眼镜式一体机增强版0glass Pro2已在官网发售。
  苏波表示,0glass今年的实际销售额已经远远超过原本计划的1000万,截止本文发稿,0glass的签单额已达1500万。苏波对0glass的增长势头充满了信心!
其他文献
中国汽车技术成果转化与投资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为推动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我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中国电子商会于2017年11月30日在“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及服务用品展览会”期间成功举办了“中国汽车技术成果转化与投资峰会”,来自中、德的一百多名精英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未来。  会议由中国电子商会智能电动汽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务林先生主持,中
期刊
以燎原之势为“无现金社会”开道?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随时随地能看到人们掏出手机扫码支付,大到各商城、小到水果摊,都把扫码支付的二维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短短几年,线下移动支付呈现出十分繁荣的发展态势。移动支付作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在彰显中国式创新无限潜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对“无现金”概念的热议。难道逐渐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移动支付正以燎原之势为“无现金社会”开道?  两大巨雄的 “无现金”
期刊
未来的移动支付不再单单依附手机  在国内移动支付竞争升级的背景下,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纷纷发力。记者针对移动支付发展以及“无现金社会”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支付宝口碑阳江市推广负责人邓竣水。  谈及支付宝口碑上的各种精准性优惠活动,邓竣水表示,口碑上的优惠活动是以不同年龄层、性别、职业给予用户不同的優惠形式,并提供消费者一些活动补贴,例如折后再减、扫码红包等等,以此鼓励人们使用移动支付。  在移动支付的
期刊
燃气快速热水器体验评测  冬日寒气来袭,疲惫的人们除了需要被窝暖身子,也需热水驱寒,而往往一款好的燃气热水器不仅以即开即用的便利、避免漏电危险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还因智能化操作被优先选择。此番《消费电子》评测室选择了一款TCL JSQ25-13EZ燃气快速热水器进行评测。据悉,其具有能耗低、自适应水压调节等特性,性价比颇高。下面,就让我们一同体验一下吧!  别致简雅 黑白相配  外观方面,TCL
期刊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術成果交易会  11月16日-2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此次高交会以“聚焦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质量”为主题,重点展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慧医疗、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据悉,高交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下面,就跟着《消费电子》一起来看看今年高交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习总书记把“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放在重要地位加以强调,这对广大企业家队伍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同时,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心理服务31字方针”,方针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在
期刊
转眼已到新年,回顾2017年,据第三方免费维权平台消费保的后台数据显示,去年共收到22839条消费投诉。在此,《消费电子》杂志社联合消费保共同盘点了10宗2017年最值得关注、最具代表性的群体性投诉事件(排序不分先后),希望广大读者在今年能够擦亮眼睛,避开各种消费陷阱。  共享单车纷纷倒闭,押金难退  投诉数据:  根据消费保后台数据统计,排除重复投诉,2017年消费保共接到8306宗共享单车押金
期刊
飞利浦·秀有着1600万种灯光颜色,搭载个性化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光的需要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飞利浦·秀有语音和预设场景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随时切换场景,挑选钟爱的场景。此外,飞利浦·秀支持“Hue Party”在内的多款第三方应用程序,照明情景覆盖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烛光、烟火和情景音乐一起为用户点燃最熱闹的节日氛围。
期刊
马化腾在河北说的这些可能改变世界  2016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提出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中国创新增长主要路径的主张,得到了各方积极响应和支持;2017年3月,数字经济首次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撬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数字中国。”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将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
期刊
第22届世界电子论坛(WEF)于当地时间10月24-28日在法国昂热成功举办。自1995年以来,世界电子论坛由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子行业协会定期举办,本届论坛则首次选择在法国昂热举行。中国电子商会(CECC)作为世界各国电子行业协会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世界电子论坛的核心成员之一,应法国昂热市市长克里斯多夫·贝舒之邀,王宁会长带领中国企业代表团一行赴法国参与本届世界电子论坛。《消费电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