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60年前的文化人富豪榜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123456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明远多年的努力,让我们看见了半个多世纪前中国文化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收入情况、日常花销、兴趣爱好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更让我们懂得:一个离开了经济生活、浮在半空中的鲁迅决不是一个完整的鲁迅。
  
  如今,吴冠中的一幅水墨画《鹦鹉天堂》(长3.1米、高1.45米)起拍价1000万元,最终2750万元成交;易中天一部20万字《品三国》版税500万元;王蒙一部回忆录200万元—文化人已经成了当今时代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的英雄。
  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60多年前,当时的文化人也曾经历过令现代人都瞠目结舌的高收入生活。只不过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体系中,这一页被有意无意间轻轻地翻过了。
  自“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化人,或是出于清高“耻言钱”,或是出于隐私“讳言钱”,在日常经济生活上的记载很少见,能够找到的资料也很零碎,几乎没有人整理过,几十年前的当事人大多早已去世,少数现存者也已年迈。所以,现在要进行准确的调查、考证、研究都有很大难度,但也显出这种探讨的紧迫性。
  
  鲁迅24年收入480万元
  
  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9年,完全靠版税和稿费生活,每月收入700多元,相当于现在的2万多元。而当时上海一个四口之家工人的每月生活费不到40元。
  对鲁迅的研究到现在,文献资料可谓浩如烟海,但几十年来没有人注意到他的经济状况。《鲁迅全集》最后两大卷是《鲁迅日记》,研究者多半以为是写感想、写交往的。其实,700多页的《鲁迅日记》中总共有几千处是记录他的经济收入的。
  从1912年鲁迅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一直到1936年去世,24年中,日记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录收入情况,鲁迅总共收入12万多银元,约合今天人民币480万元。这些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得益于他殷实的收入。
  书,在鲁迅看来,简直比吃饭更有价值。侍候鲁迅母亲生活了多年的帮工王某回忆:有一次,母亲劝鲁迅买几亩水稻田,供自家吃白米饭,省得每月向粮店买大米吃。鲁迅听了笑笑说:“田地没有用,我不要!”然后又大声说:“有钱还是多买点书好!”
  从1912年5月(鲁迅31岁)初到北京教育部工作,至1936年10月(鲁迅55岁)在上海病逝,这24个年头中,鲁迅平均收入的11.1%专门用来购置图书。共耗资1.3万多银元用来购置图书1万多册(幅),价值约合今天人民币52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耗资5千多银元(约今人民币2万多元)专门用来买书,别人赠送的图书还不计在内,而且后十年所用书款,更多于前期。(笔者注:1912年一块银元的实际购买力,约合今天人民币50多元;1926年一块银元合今天40多元;1936年一块银元合今天35元以上。)
  鲁迅一生购书费用约合今天人民币52万元—这还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数字,有些经济学家提供的数值比这更高。纵观《鲁迅日记》24年的书账,详细记载了他平生购置并保藏的9600多册书籍和6900多张古文物拓片,共1.65万件图书。
  鲁迅的著作如《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参考了数量惊人的古籍文献,大半出于他精心搜集的藏书。他还利用藏书和借书编辑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为了翻译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鲁迅预先购置了大量参考书籍,甚至委托朋友们从欧洲、日本购买外文原版……即使如此,鲁迅还经常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并为一些珍爱的图书无法购置而遗憾。
  鲁迅在他生命的最后9年,在上海已经可以不为几个钱替“官场帮忙“或为“商场帮闲”,他完全靠版税靠稿费生活,当时每月收入700多元,相当于现在的2万多元。而当时上海一个四口之家工人的每月生活费不到40元。
  
  “康公馆”每年花销80万元
  
  康有为55岁以后在上海和江南生活的14年间,每年花费不下两万银元,折合今天人民币80万元。
  康有为是清末维新改良派的主要人物之一。1898年“戊戌维新”惨遭失败,“六君子”被屠杀,康有为和梁启超受到清政府灭族缉杀的通令,流亡异域。以后又因保皇、“勤王”,几次参与复辟活动,与孙中山等革命派水火不相容。他1913年回国后,大半托庇于上海、青岛、大连的租界内。
  康有为除了元配夫人张云珠于1922年去世外,他还有5位妻妾和6个未婚子女,侍候这些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的有10个女仆、30多个男仆、厨师等雇员,有两个看门的印度人。另外还有川流不息的前来寄居的门生故旧和食客,少则十余人,多则三十余人,一概款待如宾,模仿战国时期孟尝君的古风,叫做“养士”。
  光是消耗大米,每四天就要吃掉一石(176斤),每月单伙食费就要花费400银元以上。男妇雇员每人月薪平均12银元,共计每月支付工资500银元。
  康家5房妻妾更不是省油的灯;此外还给女儿每人每月发零用钱5银元,儿子每人两银元。康有为不断与外界联系,时常“通电”对国事表态,电报费每年可达上千银元。再加上婚丧喜庆应酬费等,平均每月总开支2000银元左右。康有为55岁以后在上海和江南生活的14年间,每年花费不下两万银元,折合今天人民币80万元。
  “康公馆”这么浩大的开支,钱从哪里来?一部分是宪政党给的。康有为长期是宪政党的党魁,接受宪政党供给的生活费。至于大军阀、大官僚对康有为“馈赠”金银,账目无从统计。康有为平时还通过出售他的书法作品赚钱。康有为的书法作品,中堂七尺者三十元(银元),每减一尺减二元,每加一尺加二元;小横额三尺内二十元。至于为厅堂楼阁题写“匾额”,价格就更高了。当时的官僚、地主、军阀、富商,附庸风雅,趋之若鹜,纷纷收藏康有为的字书,此项收入每月在1000银元左右,合今天人民币四五万元。
  
  顾颉刚年收入超过40万元
  
  国立清华大学提供给教授们的住宅是免费的。1935年初,闻一多、俞平伯等教授又迁入清华新南院,这是30栋新盖的西式砖房,每人一栋—书房、卧室、餐厅、会客室、浴室、储藏室,电话、热水一应俱全。
  上个世纪20年代初,北大的“专任教授”月薪分三级:最高280银元(大洋),约合今天人民币12000元;次高260银元;最低的教授月薪240银元,约合今天人民币10000元;当时北大教授约80名。
  “讲师”并非专任,不领固定的月薪,而是在北大讲堂兼任讲座,按授课钟点每小时5元计算,如果每周8-10小时,收入也可达每月160-200银元,约合今天人民币6000-8000元。
  第三类学者资历浅,收入起点较低,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担任助教者,不授课,只在系里担任指定的助理工作,月薪50-100银元之间,约合今天人民币2000-4000元。一般也可以兼职、写作以增加收入。
  1927年6月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20条及《大学教员薪俸表》规定:教授一级月俸国币500元,约合今天人民币17000元;副教授一级月俸340元,约合今天人民币12000元;讲师一级月俸260元,约合今天人民币9000元;助教一级月俸180元,约合今天人民币6000多元。这比5年前大为增长,但物价仍保持稳定,所以学者们待遇更高了。
  顾颉刚1935年42岁时担任北平研究院史学主任研究员,月薪400元;仍兼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领取半薪160元。月收入共560元,约合今天人民币2万元。加上他著述和编辑所得,年收入超过国币一万元(合今天人民币30-40万元)。
  1931年胡适之担任北大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月薪600元;加上稿酬版税收入。当时在北平担任教授的,北大有胡适之、刘半农、罗常培、周作人等;清华有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俞平伯、杨树达等;北师大有钱玄同、黎锦熙等;燕京大学有郭绍虞、陆侃如等。学者常有兼职,例如陈垣教授兼职所得月收入达1500元(合今天人民币50000元)。
  国立清华大学提供给教授们的住宅是免费的。1933年春,清华西院住有闻一多、顾毓秀、周培源、雷海宗、吴有训、杨武之(杨振宁之父)等近50家。闻一多所住46号“匡斋”是中式建筑,共有14间房屋。到了1935年初,闻一多、俞平伯、吴有训、周培源、陈岱孙等教授又迁入清华新南院,这是30栋新盖的西式砖房,每人一栋。条件更好,有书房、卧室、餐厅、会客室、浴室、储藏室,电话、热水一应俱全。
  
  陈明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及语言控制系统方面的专家。近些年来,他将注意力集中在鲁迅、蔡元培、沈从文等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上,关心他们的一笔笔经济账。
  陈明远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窗—从经济的角度,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化人。他先后出版了《文化人与钱》、《文化人的经济生活》、《知识分子与人民币时代》等书籍,这些书实际上也是一部经济史—通过文化人来看当时中国的经济生活,这是我们很感兴趣却很少有人能深入研究的一个题目。
  谈及自己的经济生活,陈明远说:“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赚够了足以让这辈子过上小康生活的钱。我有计算机方面的专利,我写一本《文化人的经济生活》能有3万多元稿费。我用英文写了4本书,稿费远远高于国内;我有讲课费,我在北京、上海两地都有房产。我对生活没有过高的奢望,我和夫人每月伙食费1000多元,我的生活富足、自由,过得很开心......”
  关于自己的生活,陈明远再也不愿过多涉及,他更愿意讲述60多年前,中国文化人的富裕生活。
其他文献
在北京理财中心建立的这两年内,我到过不少企业讲“人生理财”的问题,一般我在演讲前,都会问台下的观众,有多少人是已经购买了“商业保险”的。很多时候,都只有一两位观众举手。    保险是必需品    在香港和台湾,保险的概念已是相当普及,几乎达到每位成年人必有一至两张保单。假如你参考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每位成年人更是有三至五张保单不等。  中国内地居民还没有买保险的原因,我感觉多因为:  1、 工资
期刊
房价像坐了电梯般一涨再涨,据国家统计局监测,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5.5%,住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房价的持续走高,住房矛盾的日益严重,除了随处可闻的“房价抱怨”,还有很多人已用各种方式行动起来抵制高房价。  2005年,北京首个个人集资建房案例引起人们对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关注,并在整个房地产领域引起较大反响。南京、厦门、成都等地也出现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的情况,引起了建设部的高度
期刊
初看辣妹,先是想到希拉里,她们在忍辱负重,经营丈夫和家庭方面好像有许多共同点;  再看辣妹,我又想到英国首相夫人切丽,她们都具有一双慧眼,并能帮助白璧微瑕的丈夫取得巨大成功;  细看辣妹,终于想到金庸小说里的太极高手  ——辣妹的己退夫进,借力发力,以柔克刚,寓投资于消费等手法都让人叹服。    辣妹前辈    希拉里  1947年9月26日出生在芝加哥。1996年就读于耶鲁法律学院,在这儿她认识
期刊
中小私营企业家是社会中不断壮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有令人羡慕的家业,却又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可以迅速拥有财富,却又面临市场风险;他们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却忽略了自身的保障。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为自己和家庭做好理财规划,使家庭成员生活有保障,家庭财产保值增值,成了他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家庭财务基本情况    (家庭每年净收入可达95万元)  张先生,38岁,自己经营公司;张太太今年36岁,在
期刊
策划/钱经编辑部 执行/王雪吟    参与工行上市的美林(亚洲)资深银行家伊恩·卡顿表示:“在整个亚洲市场流动性都很充沛,投资者对亚洲地区的监管环境和上市资产也越来越满意。”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银行预计在2007年,将会有数以百计的企业计划上市。这就为股票投资者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分享新股上市的收益。  高盛亚洲(不含日本)投行业务联席负责人马克·梅钦(Mark Machin)表示:“(2007年
期刊
在今年上半年这个热火朝天的市场挣钱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可能每个人都有挣钱的体验。但是这两天股市调整了,尤其是那些前些天不断涨停的股票又不断地出现在跌停榜上,很多人开始品尝亏钱的滋味了。就像我们常讲的“只有当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光着身子游泳”。可以想见,现在潮水退了,那些在投资中犯了错误的人肯定是非常痛苦和尴尬的。  一时的挣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难的是像巴菲特那样持续挣钱。投
期刊
专家支持/链家地产市场总监 金育松  近来房贷市场异常热闹,各家银行频出新招,相继推出了很多按揭新品,来迎合广大购房者的需要。继光大、建行、招行推出固定房贷利率后,农行也以“父贷子还”为噱头推出“接力式”房贷,深圳发展银行随后也推出了“双周供”业务,这之后直客式房贷、入住还款法等一系列房贷新法相继出台,一场激烈的房贷争夺战大幕已经开启,让人目不暇接。  就在房贷新法乱花迷眼之时,4月28日,央行突
期刊
Maggie 今年28岁,单身,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与“月光族”不同,她知道大好的青春需要享受生活,但也明白现在正处在人生的储蓄阶段;她不幻想穷奢极欲,但也不希望过得清贫淡泊。所以她在消费中,既讲求生活品味和质量,也不放弃任何打小算盘的机会。为此,她是“合伙消费”的积极倡导者,不仅身体力行,拖了不少朋友“下水”,而且颇有心得体会。     不是经济困窘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合理规划将钱发挥最大功效。
期刊
孙先生的家庭财务状况呈现两大特点:收入盈余高和零负债。说明孙先生有较大的投资配置余地。由于家庭无负债,家庭净资产达290万元,年收支结余达25万元,是典型的中产家庭;又鉴于家庭成员单一,孙先生近期买房、购车的理财目标应不难达到。    理财建议    一、在市内繁华地段购买面积约50—70平米的小户型  在购房的选择上,随着“国六条”的颁布,明确规定一般购房的首付比例上升为30%,同时对二手房交易
期刊
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以及地区关系,香港与内地之间的金融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为地区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理财行业发展对于内地理财行业发展有哪些指导性意义,本刊采访了RFP北亚区总监黄志杰。  《钱经》:在金融高度开放的条件下,香港的理财行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与美国以及内地相比,有何特点?  黄志杰:其实理财在香港很早已经发展起来,从前银行的个人银行部门就是担当理财角色,为客户提供保险、股票、基金等投资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