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人员也在广泛地流动,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已经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关爱他们。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共同关爱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8-144-02
  
  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社会人员也在广泛地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大批未成年的孩子则被留在家里,在农村也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迅速扩大。 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引起政府及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共同关爱他们。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为,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家庭父爱母爱缺位,造成留守儿童亲情饥渴,感情淡薄;家庭学校教育缺位,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家庭以及社会监护职责缺位导致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差。
  (一)亲情饥渴,感情淡薄
  据调查:63.6%的留守儿童生活在隔代家庭,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或外婆带的占了63.6%,住在学校的占12.3%,其他亲戚带的占9.8%,自己生活的也占去5.9%。由于常年在外地流动工作,“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家时间极短,近七成儿童表示自己“每天都想爸爸妈妈”或“经常想”。而像希望父母“为自己过生日”、“买书”这些对普通孩子来说简单而平常事情,分别被18.4%、22.2%的“留守儿童”视作最大心愿。。接近一成留守儿童曾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因为有六成半在外工作的父母平均一年在家不到10天。长期与父母分离,造成了这些孩子“亲情饥渴”孩子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留守 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都得不到满足,往往只有50%的人可以健康成长。”权威专家表示,“许多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负面的心理和感受。”其后果严重,特别值得重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外出务工父母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还有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因此,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缺失父爱母爱 ,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存在的最大问题。而父母亲给予孩子的爱,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因为隔代的爱远不如父爱母爱来的直接。
  (二)心理出现偏差,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5—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表现出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或焦虑、任性、极端、暴躁等性格特征,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绪。全国基层妇联曾就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过调查,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受到挫折时,有4.7%的孩子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有0.5%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虽说这个比例很小,却不可轻视。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可能影响到一批人,将来对家庭乃至社会将产生不良后果。 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孩子会把心里话跟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说,另外有十分之一的留守儿童会把心事藏在心里。所以心理往往出现偏差,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某乡妇联就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状况做过一次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需要警醒的是该乡中心小学2008年全校考试,结果每班倒数十名内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有些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在外,家中的寂寞,于是长期泡在游戏室、网吧。他们是否学习,学得好坏,鲜有人知晓。因为调查中发现,尽管有74%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26%的父母半年以上才与孩子联系一次。相当一部分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父母甚至常年在外几年都不曾回家,孩子的心理、学习情况一概不知,更谈不上引导。与家庭教育相适应的学校教育,多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并且由于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也就难以及时有效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
  (三)行为习惯差普遍较差。
  据调查 ,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多,比如: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教师们反映,留守儿童交友大多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常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煽动性,甚至带坏其它同学。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抓获了一个正在实施盗窃自行车的犯罪团伙。结果发现组成这一犯罪团伙的竟是6个从12岁到17岁年龄不等的孩子。据这6人交代,他们干这一“行当”的共有10多人,其中一部分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家庭一般来说经济比较贫困,而一些留守儿童家长赚了点钱,基本上都忙于盖房翻新,很少顾及到留守儿童生活的健康。而面对其他同学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形形色色物欲上的诱惑,心智尚未健全的留守儿童, 一方面因为年幼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的不良诱惑;另 一方面更主要因为他们的父母没能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护教育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我们的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例如,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使得一些不法商人违法容留未成年人,让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有力监护的情况下,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行为习惯差。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家庭、学校以至社会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重视不够。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全社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共同关爱广大的留守儿童。
  二、共同携手关爱留守儿童
  (一)学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
  作为教育主导部门,学校首先要担负起教育重任。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给“留守儿童”特别关爱。
  首先,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兴趣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
  其次,与家长签订儿童道德建设责任状,实行预警制和失范追究制;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代养人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心。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跟踪观察、记录 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组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结对子”,让他们学习生活上有所照应;
  另外,设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农村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应努力减少“留守”儿童从非正常渠道寻求精神安慰、感情寄托的可能性。有可能的地区还可以建立全日制寄宿学校,将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合二为一,给孩子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二)父母切实履行家长职责
  大多在外务工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家中的孩子吃饱穿暖,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就够了,实际上孩子更渴求精神上的抚慰。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该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做出正确取舍,将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切实履行家长职责。参加“家长学校”学习, 拿出更多时间,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留守”家乡的孩子及孩子的老师多联系、多沟通,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特别是加强孩子校外活动的管理监督。 在可能情况下“常回家看看”。陪陪孩子,给孩子过过生日,和孩子谈谈心, 给孩子多一些美好的记忆 。引导孩子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教育他们理解父母的苦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三)政府全面统筹,构建和谐教育、监护体系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纳入城市教育整体布局和规划中,为留守儿童到父母工作地就学创造条件。政府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给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待遇,提高他们的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把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纳入当地公民教育之列,如减免公办教育对非本地户口学生的额外收费,发展民办教育,降低流动人口家庭子女就学成本等等。想方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离乡就业解除后顾之忧,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共享城市文明。民工数量多的地方,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管理民工事务,实行“流动儿童少年就读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管理;对农村人口密集地区适当增建学校。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鼓励、扶持针对民工子女的社会办学给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温暖。
  其次,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政府应积极倡导妇联、共青团、关工委以及慈善机构等都来关心留守儿童问题。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都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儿童成长做出努力,共同建立健全外出民工人员子女的社会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适当开展少年儿童活动,弥补儿童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 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已有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将这些孩子组织起来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加大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为孩子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是无辜的,不应成为父母打工的牺牲品。让我们共同携手,消除他们心灵上的荒漠,关爱他们,还他们一片广阔绿洲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加栓塞在治疗宫颈妊娠中的作用.方法 对8例宫颈妊娠的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50-80mg,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两侧子宫动脉预防出血.术后
在近二年的临床诊治中,笔者采用辨证方法以止嗽散治疗肺炎后咳嗽3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rn1临床资料rn39例病例经X线胸片诊断为肺炎,包括支气管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经过
目的 总结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早期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3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前动态观察,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28例临床
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为常见,且病情较重,大多数伴有失血性休克及多处复合伤。护士应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本院自2008年8月~2010年6月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纠正COPD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2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23例中,无死亡病例.22例效果满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2例全部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转开腹。手术时间为6
目的观察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和雌激素指标。方法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骨折组)31例,入选对象接受了骨密度、骨代谢和雌激素检
为避免大的人民币汇率错位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波动,总结和分析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企在引导人们更客观地确定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为我国今后的汇率调整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低钠饮食、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同时服用美托洛尔片;
目的探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安全的急救措施。方法院前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