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在清洁生产审核课程中的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洁生产审核是资源环境类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环境管理方向的重要组成,其价值体现在各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践之中。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多为被动接受,教学效果欠佳。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形成以理论应用为导向,以“案例资料调研、模拟参与实践”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例说明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步骤及要点。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程序;案例调研
  基金项目:重庆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研究”(2015Y3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清洁生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写入《21世纪议程》,国际上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转变,发达国家开始将环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培养污染控制方面的人才,转向培养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人才,增设了一些如环境伦理学、工业生态学、企业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新课程[1]。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第15条明确规定,应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课程纳入有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在高等院校中开设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加强清洁生产的推广教育,将其精髓渗透到环境类人才的思维习惯中,对培养和造就具有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发展的实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清洁生产审核是高校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环境管理方向的重要组成,其价值体现在各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践之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理论应用为导向,对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一、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一)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与特点
  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涉及两个核心概念: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CP)、清洁生产审核(Cleaner Production Audit,CPA)。从概念关系来看,清洁生产总体理解为超越“末端治理”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三大瓶颈的关键措施,是实现节能减排、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和必然选择[3]。清洁生产审核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4]。清洁生产审核作为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实现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融合了现代产业学、系统学、工業生产原理、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化工、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一套科学性、实用性很强的方法学。
  1.2 课程教学目标
  2. 教学现状与困境
  清洁生产审核课程包括了清洁生产基本理论方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程序等两大板块,学生对理论内容教学留有死板和枯燥的印象,对实践操作性强的审核工作步骤与要点等又难以深入体会理解并应用。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抽象的理论而不是强调实践技能,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存在着灌输、实践偏弱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就业契合度不高,与我国清洁生产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不相适应。因此需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并从以下方面改善教学效果。
  (二)扩宽教学载体,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教学载体仅为一成不变的教科书,内容单一,不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对知识点只能生硬记忆,无法正真理解,教学效果不佳。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中仅注重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学生多为被动的听讲者与接收者,对课程学习往往不积极、不重视,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应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多视角分析,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
  (三)提高學生的对抽象理论和方法学的理解力、对工具操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清洁生产审核融合了多种学科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方法学理论较多,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从而造成教学的难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的理论价值体现在应用之中。被动接受式教学,影响了其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模式及手段,解决如何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解释抽象理论的教学内容,又通过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 案例式教学法在清洁生产审核课程中的应用
  (一) 案例式教学法在课程中应用的作用意义
  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并针对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案例式教学法最早于191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提出并运用,自20世纪80年代末被介绍到我国,此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发展至今其内容、方法、经验已日趋完善[5]。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要求来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的特点:①明确的目的性;②客观的真实性;③较强的综合性;④深刻的启发性;⑤突出的实践性;⑥学生的主体性;⑦过程的动态性;⑧结果的多元化[6]。
  (二)建立案例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的一种模式,它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对实现培养目标各有作用,各有优势。传统教学能够传授比较系统的知识,但在能力培养方面效果明显不足;而案例教学虽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传授系统基础知识方面效率较低[7]。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清洁生产审核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采用系统讲授基础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方式各取其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式教学法在清洁生产审核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式教学法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3个主要的核心环节:“教师选编案例”、“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与计算”、“学生汇报与教师评论总结”,且这3个环节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以“清洁生产审核具体程序”教学单元为例,其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内容及要点见表2。
  教师在案例的选编时应考虑符合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因此,选择了2个行业作为案例行业。其中案例1为涉及范围广、普遍污染重、工艺单元完整的化工行业,这是非常典型的具备清洁审核潜力的行业,选择了一个化纤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真实案例;案例2为火电行业,这是考虑了环境类学科中《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作为三大主干核心课程,垃圾焚烧技术又作为其中废物处理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学生正刚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完成这门课学习,非常需要进一步对其工艺和污染控制进行深入理解掌握,因此,选择了1个典型垃圾焚烧电厂的清洁生产审核真实案例,这不仅是让学生对本专业相关核心技术的知识再一次强化,也是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垃圾焚烧电厂一次深入的实际探究,能为学生将来在此蓬勃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创造机会。
  讨论应在学生充分准备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取得实际的目标效果。这个环节中,学生是主角,要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学会利用教师给出的案例信息去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实施相关工作程序的计算、方案提出与分析等。针对2个不同行业,每个行业案例以3~5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开展相关的任务。每个小组会产生不同的方案结果,分别采用ppt进行汇报。分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撞出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灵感,但他们对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是否正确,没有正确的把握,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就整个讨论情况做出总评,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指出一些带有倾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对某些重要的问题可以更深一步地思考,做出启发式的诱导,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清楚和全面的认识[7]。
  在“清洁生产审核具体程序”这一教学单元中,七个阶段35个步骤的审核工作程序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學法的具体实施,不是每个阶段选择1个具体案例,而是将上述2个典型行业中某个企业具体完整的审核案例,结合审核程序的理论教学步骤,分阶段逐步地给出案例信息,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完整的清洁生产审核如何是分阶段开展工作、如何递进地运用审核原理推进实施。该教学单元内容的特殊性,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在学生前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逐步补充相关案例所需信息,以维持下一阶段案例教学的正常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作为本课程的最主要核心内容,本教学单元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学时为12学时(不含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计算等),占整个课程学时的37.5%。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每个人均进行了单独的绘图、计算、方案分析等,该部分成果占课程总成绩的30%,学生参与的课堂讨论、汇报环节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10%,期末百分制闭卷理论考试折算成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四、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案例式教学法在“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评价方法”与“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等教学单元的实施,使学生对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与四阶段实施步骤、清洁生产评价的指标计算方法与评价标准,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的系统程序工作要点与计算评价操作等有了模拟实际的形象体会和更加深刻的领悟。相较于教学改革前未实施案例式教学法,课程期末试卷考试中相应知识模块单元的学生答题正确率提高70~80%,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于相应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提高了对于课程其他理论性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课程结束后通过对选修本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反映对本课程学习兴趣很高,不愿意缺勤,课堂氛围活泼,教学形式生动,有85%以上的学生表示将来毕业后有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的意向。以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切实提高了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结语
  基于以突出未来工作岗位能力需要的锻炼、培养适应清洁生产审核师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的课程目标,在清洁生产审核的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形成以理论应用为导向,以案例资料调研与模拟参与实践为手段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更加有利于清洁生产审核课程教学目标及理论价值的实现,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复杂工作程序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将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的原理、方法学理论,运用到审核工作中对实际具体问题加以分析与阐明,促进学生提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丁良辉, 薛云波. 《清洁生产》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 广东化工. 2014, 41(20): 165-167.
  [2]刘春涛, 于秀娟. 清洁生产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1(9): 63-64.
  [3]陈润羊. 基于行动导向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教学改革设计[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 16(6): 54-57.
  [4]张凯, 崔兆杰. 清洁生产理论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2011.
  [5]高永明. 互动式案例教学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36(5):64-67.
  [6]王琰, 黄磊. 应用导向下的案例式教学在环境行为学课程中的实践[J]. 建筑教育. 2013(3):174-177.
  [7]黃河. 实例教学在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09, 36(6):224-225.
  作者简介:石德智,男,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清洁生产审核、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其他文献
员工培训是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六大模块之一,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自身及其衍生特性的思维模式颠覆了传统的
随着高职教育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蓝领员工。高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越发的重要,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笔者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学生特点,根据笔者多年来英语教学经验,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为例,总结了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H319.3  一、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院校的生源由普高毕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文化传播中心《少儿科学周刊》杂志社小蜜蜂科学社快来扫我吧,成功报名的亲们,会有神秘礼物赠送哦!亲历古生物演变史,和动物们一起疯狂,畅游中国最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中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体育当中足球是学生最喜欢的项目,但是足球发展还是存在些问题,足球实践基地还需加强建设,进一步推进高中足球
提要:MOOC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融合。以成熟的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MOOC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目前由传统型向在线型转型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在《高级英语》已建成精品课的基础上建设MOOC,旨在探索MOOC的基本结构及其对学科建设的升华。  关键词:《高级英语》;精品课;MOOC建设;研究  本文为校级科研课题《基于MOOCs教学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1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作为整个民事诉讼法典的基石,对整个民事诉讼活动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但现行基本原则却存在泛化与空洞化的倾向,缺陷不少.为此,通过界定民诉法基本原则的
日语知识竞赛以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知识竞赛涉及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本文基于高等教育经典名著《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沿着伯顿·R·克拉克的视角,以组织的观点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形态、协调机制和变革方式等做进行解
自上期文章《不要让受伤的总是你——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再思考》发表后,陆续收到不少实战派读者和网友的反馈,其中既有企业的老板,也有HR从业人员。总结这些实战者的反馈和评价发现,大家都认同文章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定位的思考,但是,又都普遍怀有一种疑虑与困惑:“我们企业真的能做到这样吗?”“HR从业人员在企业的现实环境中真的应该或者真的能够这么去做吗?”“人力资源管理组合拳是不是只是一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