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吴师傅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小丁居住的金枫小区新换了一家物业公司,物业人员自然也大换血。其中一个保安和吴小丁是本家,而且老家与吴小丁的老家是邻县,因为这层关系,二人很快熟悉起来。
   吴师傅年纪比吴小丁整整大一轮,是前些年跟儿子进城来定居的。别看他来自农村,身上却看不出寻常乡下人的那份拘谨,到岗没几天,就和不少住户混得像老朋友一般了。说起来,他的经历还颇不简单,在老家的乡下也算得上是个人物呢。
   早年,乡镇企业遍地开花时,吴师傅就扔下锄头洗脚上岸,进乡里唯一的企业大理石厂做了合同工。过了几年,大理石厂倒闭了,大多数合同工回到原点,继续脸朝黄土背朝天,吴师傅却通过熟人介绍,到乡里新办的脐橙场上班去了,还做了食堂管理员。又过了数年,脐橙场由于经营不善,拍卖给了一个外地来的老板。外地老板自己带了一帮人马过来,以前的员工除了技术人员之外基本不留。村里人都以为吴师傅这下总得回来继续与大家为伍了,没想到,他不仅没回村里种田,还进了镇里新成立的城管队——脐橙场原负责人调回镇政府做了副镇长,受命组建城管队,吴师傅平时和他比较对胃口,一说就同意了接收他。
   说到城管队的生涯时,吴师傅很有几分得意。那时,圩镇扩大,市场繁荣,摊点众多,他的老家也因此撤乡设镇。吴师傅他们虽说不是什么正式干部,但在那些摊贩眼里,可比一般的镇领导还有地位呢!也就在这期间,吴师傅把家從村里搬到圩镇上了。
   谁知“好景不长”,几年后,由于政策的原因,镇里的城管队撤销了。吴师傅再次面临就业的选择。这时,沿海的打工大潮方兴未艾,乡村的青壮年大都到外面去了,留下的基本上是“386199部队”(38,三八节,指女性;61,六一节,指儿童;99,重阳节,指老人)。有几个亲友建议吴师傅去沿海赚大钱,吴师傅想想也是,便毅然跟随朋友去了广东一家鞋厂。
   没想到,鞋厂的劳动强度,出租屋的逼仄环境,饭菜的清淡寡味等等,都让吴师傅难以接受。比照自己在老家过的日子,吴师傅觉得这样活着可太也不值,多拿几个钱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几个月后,他就卷起铺盖回家了。
   回来后的吴师傅当然没有捡起锄头去种地。他早已打听到,镇里准备在圩上设立一个居委会,需要几个工作人员。在原来那位镇领导的关照下,吴师傅成了其中一员,而且一干就是多年。直到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工作多年后,他才离开小镇居委会,成了一名城里人。
   “别看我是乡下来的,说到做管理,我可是经验丰富!”吴小丁发现,吴师傅与人闲聊时,总喜欢以这句话开头,然后详述他这几十年不平凡的经历。
   吴师傅刚来的那几个月,大家都熟悉了他那张笑脸,还有一声亲切的问候。谁要进出小区的门,只要吴师傅在岗,不用掏门卡,他就先给你按下了手上的遥控开关。小区居民都说,这家物业公司,请的保安确实有素质哦!
   一晃就过了一年多。有一段时间,吴小丁下班比较晚,看到门岗那里换新人了,好几天没看到吴师傅。一问,原来,吴师傅被物业公司委任为小区的物业主管了,成了几个保安人员的头,不怎么参与轮值了。
   这天晚上,吴小丁从县里出差回来,走到小区门口,才记起门卡放在办公室没带回。抬头一看,吴师傅正好站在值班室门口。吴小丁喊道:“吴师傅,请开一下门!”连喊三句,值班室里面的当值保安出来把门按开了。
   吴小丁进了小区,向吴师傅和值班保安点头打招呼。奇怪的是,吴师傅却面无表情,全然没了往日的热情。
   吴小丁纳闷地往小区里面走去。这时,他隐约听到吴师傅对值班保安说:“吴师傅吴师傅,你说这些人什么素质嘛!喊一句‘吴主管’就会死人啊!自己不带门卡,还以为我是专门给他开门的,真是岂有此理!”
其他文献
冬青是一种四季常青的乔木,另有一美好的名字“女贞”,又分类别叫“大叶女贞”和“高杆女贞”。此名可以使人联想到体态丰满高大挺拔、亭亭玉立的贞洁美女。   冬青根据品种的不同,其生长高度可达数米至二十余米,其平均高度在十米以上。但人们所看到的冬青,大多低矮齐整,如篱如墙,簇立于路边道旁,或公园草坪、花圃周围。高大茂盛,独立生长者罕见。   一群冬青始生长于苗圃,后被园林工人从树上剪枝。插于城市一繁华地
期刊
连续阴雨,蜜蜂也闲得慌,蜂王便决定开会。主题是:生存与发展研讨会。   会议由黑公蜂主持,蜂王作主题报告。就生存与发展,蜂王从形势上分析了当前蜂子界面临的两大问题。   一是自然和人为环境影响着蜂界生存发展。他说:“种粮的,为了收益,除草用药,保花保果用药,而这些药都有毒。养蜂的,为了收益,不停地给上人造糖,导致蜂类变懒,蜜质变差,连我们吃的都是假蜜。”   二是蜂界发展失控,自相残杀日益严
期刊
猴儿酒,顾名思义,是猴子酿造的酒。   明代学者李日华(也是个热衷八卦的家伙)在《蓬栊夜话》里说:“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   李学者说,黄山里的猴子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酿酒。它们把采来的野果、鲜花混放在石穴中,果物发酵,久而久之成为佳酿,酒的香气远播。这美酒,在今天是典型的绿色饮品
期刊
独立思考,不要盲从  ●陆成文(辽宁锦州)   读《做一个好的读者》(《杂文月刊》2020年8月原创版),深以为然。我与作者刘才文先生的年纪差不多,也曾经历过类似刘先生的经历。我读高一时,学校以团委会及学生会的联合名义,组织我们批判电影《早春二月》。于是,连电影《早春二月》都没有看过的我们,便认定《早春二月》是一棵“大毒草”,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口诛笔伐,“满嘴跑火车”。后来也批过《燕山夜话》《三
期刊
十年来,他就在研究一着棋。   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朱月亮的棋是数一数二的。据他自己说,要不是在一次选拔赛前正好患了感冒,那他就进了省队,成了专业象棋运动员了。十年前的一天,特级象棋大师李阳路过这个城市。在体委的极力撮合下,朱月亮与李阳下了一盘棋。刚下了17着,朱月亮已经渐渐占了下风,更要命的是这时李阳只要走车二平七,那不是要吃掉他的马,就要吃掉他的炮。只见李阳略一思索,就将二路的车笃的一声放到
期刊
穿古装美不美?我不直说,我只从一个角度说,就是穿衣跟环境的关系。   穿衣跟环境协调,才美。寒冬飘雪的天气里,穿厚厚的羽绒服,没人说臃肿,赤日炎炎之下若是这副打扮,别人就会怀疑此人正发高烧。在海边的金黄沙滩上穿泳装,那可真是“天人合一”,若机关开大会你穿比基尼在人前走一走,那就可能被视为从医院逃出来的精神病患者。   跟环境搭配不搭配,里头还有一个实用的原则在起作用。实用,就显得自然,就跟环境
期刊
命运:指人生中生死、富贵、祸福等一切遭遇。我国古代先贤鬼谷子说:“命就是人们所处的环境,运就是人们所遇到的机遇。”他所说的“环境”此指社会环境,“机遇”即有利时机。当然,与机遇相对应的还有“挑战”。窃以为,人的命运不仅与环境有关,而且还和在性格驱使下,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方略相关。即使在相同环境中,由于性格各异,命运的后果自然不同。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塑造了108个性格各异的梁山好汉
期刊
情商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传到我国之后,很快成了高频词。人们将之解读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认为情商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智商,乃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甚至还给出了一个公式:成功=20%的智商+80%的情商。   曾经,笔者也是这样解读情商的。某一天,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精于此必疏于彼,假如人们将过多的心事用在人情往来、编织人脉上,哪还有精力工作、学习?假如选拔干部不
期刊
帽子本来是一百顶,后来少了一顶。   说的是清代大才子袁枚,师从名臣尹继善。后来考取功名,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专程去向尹继善辞行请训。尹继善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切要审慎行事。你年纪轻轻去做县长,有些什么准备吗?”袁枚答道:“当下人人皆喜戴高帽,晚生准备了百顶高帽,逢人就赠上一顶,料想定会畅通无阻。”尹继善闻言,老脸立刻拉长了,说:“年轻人应该勤于政务,怎能如此阿谀奉承!”袁枚俯首听
期刊
问题导向无疑乃当下高频热词。谓之是个好东西,只要智识正常者,庶几都不会反对,毕竟个人进步和事业发达都绕不过这东西。问题是,顺向导向解决问题时,它才是个好东西;反之,则有可能导向问题。   要不要问题导向,从来不是由谁说了算,而是由事物发展规律决定。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矛盾即问题,事物发展当然须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亦非今人发明,马克思早就有揭示:“历史本身除了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解答和处理老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