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点。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作为H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观察56例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性和171例非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结果,同时比较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血管危险因素。结果:HCMV活动性感染组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以及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发生率均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无显著差异,HCMV活动性感染组颈内动脉同时存在≥2种不同类型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52.94%比12.5%,P〈0.01)。结论:颈内动脉同时存在≥2种不同类型斑块可能与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

其他文献
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凝药降低卒中风险的效果优于抗血小板药,但这种益处是否超过老年患者出血增加的风险还不清楚。英国伯明翰大学的Mant等对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相比是否降低老年患者的严重卒中、动脉栓塞或其他颅内出血风险进行了评价。
为了评价白质疏松或多发性腔隙灶的存在是否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治疗后的有症状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和90d转归有关,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神经和精神科学系的Palumbo等对来自加拿大国家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登记处的资料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尤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文章就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做一叙述。
卒中后的执行功能障碍比较常见并可能会影响长期功能转归。对于这种情况治疗方法还很有限。
为了评价加兰他敏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Auchus等在这项多国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临床试验中,将788例可能的VaD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加兰他敏或安慰剂治疗。通过检测认知、日常功能和行为来评价疗效。
颅内动脉狭窄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病因的8%~10%,抗栓药在其卒中复发或死亡方面的预防作用很有限,在重度狭窄或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年缺血性事件复发率高达40%以上。尽管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已经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但超过1/3的再狭窄发生率成为困扰研究人员的最大问题。药物洗脱支架已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再狭窄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并迅速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选支架。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原刊名:《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国际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脑血管病领域的学术交流。报道脑血管病各方面的临床和研究研究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和新动
期刊
背景和目的:1/3的个体会罹患卒中和(或)痴呆,而且,除卒中或痴呆外,2倍于此数的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常用的卒中量表并不能评价认知功能,而痴呆的诊断标准则集中在认知障碍的晚期阶段,且在很大程度上偏向Alzheimer病(AD)的诊断。尚缺乏普遍公认的标准用于识别和描述存在认知障碍的个体,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而且特别是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认知障碍或血管性认知障碍。方法: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MIND
业已证实,他汀类药物预治疗能够减轻脑缺血时的脑损伤。西班牙学者Blanco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预治疗及停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转归的影响。
在大多数国家,胆碱酯酶抑制药和美金刚尚未获准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格芬医学院的Kavirajan等进行了一项系统评价和汇总分析,以评价胆碱酯酶抑制药和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