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雍政 难忘中直青联筹备时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ongde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梳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20年的发展历程,现任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卢雍政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筹备组负责人,他亲历并见证了中直机关青联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记者在国家公务员局采访到了卢雍政。他睿智儒雅,颇具亲和力,谈吐中流露出学者风范。“从事共青团工作期间,我当过两次筹备组负责人,这是第一次,尤为难忘。”尽管过去了20年,卢雍政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如昨。
  采访中,温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他坐在靠窗的沙发上,平和地像一位老朋友,将中直机关青联成立始末娓娓道来,为记者展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时代浪潮下应运而生
  1993年,卢雍政从人民日报社机关团委书记的岗位上,调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简称“中直机关”)团工委副书记。中直机关组成部门的性质主要分为三大类:党中央各部委,中央各大新闻单位,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作协、科协等各大人民团体。作为中直机关团工委的工作对象,中直机关的青年群体具有显著特征:整体素质高,参与意识强,接触面广。
  一代青年作为一个整体,总是和一定历史事件、历史时期相联系的。卢雍政调任之时,恰逢那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时代。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强调改革开放的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青年工作,团结这些“距党中央最近的年轻人”,汇聚实现改革目标的青春力量,成为团工委面临的重大考验。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研究,团工委领导班子敏锐地察觉到,沿袭传统的工作机制,单纯靠团组织单打独斗来开展中直系统的青年工作,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卢雍政解释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群体日益多元,社会新阶层不断涌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呈现出多样性趋势,团组织的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也面临着调整和发展的现实要求。
  首先,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从高校一毕业即进入到中央部委工作的青年人越来越多。
  其次,中直机关青年人在政治身份上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中直机关部门对青年的政治要求很高,很多青年在学生时代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虽然中直机关青年队伍不断壮大,但他们之中团员的比例反而下降了。加之,团中央在上世纪90年代出台了一项政策,明确28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同时保留团籍,使得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既是党员,又是团员。
  再次,中直机关青年人的参与意识、个人成长和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需求。到了中央部委后,他们希望能够在组织的领导下,更多地参与工作和活动来提高个人素质,同时为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和舞台。
  此外,从中直机关团工委,到各部委的团委,再到下面的团支部,依靠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涵盖中直机关青年群体日臻多元的特点。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之下,想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工作,建立一个以团的组织为核心,覆盖面更广,组织形式更灵活,活动方式更多样的青年组织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团工委领导班子向中直机关工委领导建议筹备组建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
  然而,这一建议在刚提出之时也招致了一些质疑:青联是偏向统战性质的组织,而党中央系统还需要建立一个统战性质的组织吗?
  对此,团工委有着成熟的考虑。卢雍政介绍说,我党执政之初,青联组织更侧重于统战功能,但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青联的组织性质实际上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宽——从过去“统战”的单一职能,逐渐拓展成为一个青年参与甚至是协商民主的组织。因此,青联既是青年参与的载体,也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同时还是联系、服务、培育各方面青年优秀人才有效的制度设计。而在中央机关成立青年联合会,更看重的是拓展出来的新职能。团工委对有关成立中直机关青联的新理解、新阐释,做了细致周密的解释工作,最终使各方达成了共识。
  1994年初,经中直机关工委领导批准同意,由卢雍政担任筹备组负责人,开始筹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并于当年5月正式成立。在中直机关青联第一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上,卢雍政当选为第一届中直机关青联主席。
  于理想中开创辉煌
  中直机关青联从筹备到成立,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堪称高效。卢雍政总结说,这一切得益于团中央、全国青联的大力支持及各省青联组织长达几十年的纯熟运作经验。此外,当时中直机关青联与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几乎在同一个节点先后启动,也为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中直机关青联筹备伊始,其前期工作主要涉及到组织的定性和定位、组织结构、青联人员来源及活动形式四方面主要内容。
  作为省级青联组织,毫无疑问,中直机关青联的宏观定性需遵循全国青联的主要章程。然而,在宏观定性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中直机关青年群体特点而“量身定制”的微观定性,则更能体现中直机关青联相对于全国及各省青联工作的特殊性。
  在明确青联的定性和定位后,搭建组织结构便成为下一步亟待着手的工作内容。与团组织相比,中直机关青联从组织形式到工作方式都相对灵活,其组织结构与各省青联相比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特殊性。比如,地方青联组织中青年党员干部比例远远小于中直机关青联;全国及各省青联功能界别广泛且完备,包含党政干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宗教界别等,而受中央系统限制,中直机关青联的功能界别则相对集中;此外,上世纪90年代,中直机关青联经济界别仅仅囊括当时部委下属的一些公司和企业,民营企业寥寥无几,这与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民营企业发展如火如荼,纷纷加入各省青联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组织结构的确立需要考虑到中直机关青年群体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而非追求面面俱到、好大喜功。   而委员的来源,中直机关青联也与全国及地方青联不尽相同。全国及各省青联下属有很多团体会员,自成立伊始,其发起单位除了扮演核心角色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外,还包括很多全国性的青年组织,例如宗教团体等。相对来说,中直机关青联的发起单位则比较简单,皆为在党的领导下,中直机关共青团的组织。从人员产生的角度来看,不同于全国及各省地方青联由社会组织来推荐组成人员,中直机关青联的人员则主要由中央各部门、新闻单位、人民团体的党务和人事部门推荐优秀青年干部。
  由各部门党委和人事部门双重把关的人员产生方式,不仅符合中直机关特点,也为中直机关青联的人员构成带来了乐见其成的结果。虽然早期推荐上来的青联委员人数不足200人,然而这些人选之中却汇聚了当时中直机关系统发展潜力、综合素质极高的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据了解,当时的年轻干部如今很大一部分人已经走到了司局级的领导岗位上。在第一届中直机关青联副主席、常委和委员中,已有数位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
  针对中直机关青年工作的特点,中直机关青联还设立了一系列深受广大青年欢迎的活动方式。不同于全国及各省青联在社会层面开展覆盖面广的大型活动,中直机关青联更多地把开展活动的方式与中央机关工作特点和组织形式相结合。当时,中央机关中有很多年轻人追求上进,希望有更好的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青联便按照他们的愿望组织各种集思想性与横向联谊性于一身的青联活动。此外,青联还遵循中直机关政治性较强的特点展开了一些座谈会,在青联委员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青联就像一座桥梁,一条纽带,将中央机关的优秀青年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服务当地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这恰恰也是中直机关青联的优势所在。有很多优秀的年轻干部本身或参与政策制定,或从事新闻、文艺工作,他们通过青联的活动来到基层,为当地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而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些优秀青年来讲,也是一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高自身的过程,从而达到了双向受益。
  卢雍政说,当年,得益于一批胸怀志向、刻苦勤奋的年轻人为青年工作挥洒无数的青春汗水,中直青联从成立之初便很快打开了局面,风生水起,有声有色,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好时期。
  融入生命的光荣符号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总有一些细节令人记忆深刻。在平和的午后细细回忆,便犹如夏天的海滩在浪潮退去后留下的颗颗珍贝,发出美丽而温和的光芒。
  中直机关青联自成立之初,便在中直系统内开展了一系列颇受欢迎的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在卢雍政的印象中,“十杰百优”优秀青年干部评选表彰学习宣传活动与“天天一小时”读书活动让他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作为青联的“元老级”活动,“十杰百优”优秀青年干部评选表彰活动的设计结合了中直机关的特点,为当时的优秀干部提供了一个脱颖而出的舞台,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可以说开一时风气之先。
  值得一提的是,“十杰百优”的候选人是由各部委的党委和人事部门双重把关推荐的。在策划活动时,卢雍政注意到一个细节。过去,优秀干部的推选一般都由下级党委直接推荐,在推荐表的设计上面,他则专门增加了一栏:部委干部人事部门的意见。实践证明,这一栏设计对了。虽然看起来只是多了一个栏目,但通过党委和人事双重把关,整个评选阶段便演变为一个“优中再选优”的过程。“小环节”彰显出“大考虑”。此前,在地方乃至全国层面评选的“十杰百优”,更多为面向社会树立的青年典型。而中央机关则更侧重于如何在培养选拔促进人才成长方面下功夫,让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在系统党组织,人事部门范畴内给予他们被了解和认可的机会。从这样的角度来讲,这个小环节的考虑堪称一种小的制度设计,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995年5月4日,第一届中直机关“十杰百优”评选表彰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那一年,时任国家政治局常委、党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率当时党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第一届“十杰”和部分“百优”青年代表,并向全国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当时受表彰的青年干部有的现在已经走上高级领导岗位。当年,新闻联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报道这次活动,在中直机关系统乃至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直机关青联成立之初,正值邓小平同志南巡后,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新一轮热潮。在改革开放新阶段下,新兴事物不断涌现,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刻不容缓。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中央部委应如何为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服务,怎样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无论从党的政治领导,还是其他各方面的工作都要转身到这样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来。
  彼时,中央机关的青年人原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时期学习的知识,都已经在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显得有些落伍了。而青年干部是祖国的未来。更新知识、提升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对很多青年,尤其是中央机关的年轻干部来讲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直机关青联在青年干部当中推行了“天天一小时”读书计划,借此来拓宽青年人的视野、丰富内心、提升文化素养。活动在中直系统及各级团组织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被团中央采纳并逐步推广到全国。
  “天天一小时”读书计划在中直机关青联成立之初,有效地抓住了年轻人的眼球,吸引了他们的关注和参与,产生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在此后一系列活动的开办下,中直机关青联的影响力也迅速扩张。
  在卢雍政看来,对一个组织来讲,不管法定组织如何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身的工作来发展壮大。选择什么样的角度、确定什么样的工作重心,是否符合当时的对象群体的需求,是否和党对青年干部的要求有机结合,这些基本点往往是决定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从1993年到1997年,卢雍政在中直机关度过了四年的时光。对于青年工作,他满腔热忱,无比热爱。他一直坚信,只要舍得投入,就一定会有收获。他常说,在年轻人当中,聪明的人很多,勤奋的人也很多,而这两种优秀素质交集的人数就大大减少了。年轻人很容易目光游移,不太专注,而一旦有了定力,又具有一定的能力,就一定会有工作的业绩。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曾经置身于中直机关青联这个温暖大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对这一段美好的经历有着深深的眷恋。卢雍政动情地告诉记者,很多年以后,大家聚在一起时,还很怀念那段时光。那段齐心协力为青联事业奋斗的每个瞬间,都备感亲切,都值得留恋,都富有意义。
  对卢雍政而言,青联,是一面飞扬在前进道路上的鲜艳旗帜,是一段魂牵梦绕的难忘岁月,是一个已经融入生命的光荣符号,是一种永远在心底荡漾的浓浓情结。
  责任编辑 李菡丹
其他文献
大学生当村官刚兴起时,成了一个热门的就业选项。2009年上海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确定选聘到村任职名额为279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达到3918人。江苏也出现6000余人
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宁政办发[2010]3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我市第八届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即将任期届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近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辽宁省工商联副主席惠洪轩和大连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郭长安、副主席赵峰及有关媒体一行16人来大连湖北商会检查指导工作。商会会长刘军、秘书长
20年的奋斗历程,流逝的是岁月、是年华,永驻的是继往开来的光荣事业,是薪火相传的宝贵经验,是历久弥新的真挚友情。在中直机关青联成立2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本刊推出“同心逐
一、正确理解分式的概念对分式概念的理解不能只看是不是 AB 的形式 ,关键是看它是否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A、B都是整式 ,且B中含有字母 ;(2 )B≠ 0 .如果分母中不含字母 ,它
近年来,永吉县西阳镇马鞍山村的“罗圈沟”葡萄名气越来越大。每年葡萄成熟的时候,来村里购买葡萄的商贩、到地里尝鲜采摘的游客纷至沓来,大车小辆络绎不绝。有人套用一首歌
未来的比拼  “退休后,我可以出本书,说说怎么打造劳模。”上世纪70年代入厂,现在已经是沈鼓集团党委常务副书记、工会主席的邓长辉笑着说。  听起来颇有玩笑的意味,但培养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7人、省市劳动模范230人,被业界称为“劳模摇篮”的背景,让这个国有大型一类企业显出不同寻常的特质。  作为辽沈地区最早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沈鼓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走过近30年的历程
判断说理题是中考新题型———探索性问题的主要形式 ,它要求学生紧扣题设条件 ,对“是否存在”作出判断 ,并进行正确的推理 .解答过程一般遵循“三步曲” :假设“存在”——
一天下午,我正在村委会准备工作材料,一位步履蹒跚、拄着拐棍的老奶奶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老奶奶告诉我,她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前段时间儿子从外地给她捎回来一封信,她不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