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国企混改速度明显加快,2016年新增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数同比增长45.6%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会一直往前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将完善产权制度作为关键环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日前审议通过了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名单,已确定将31家国有企业纳入第三批试点范围,其中既有中央企业,也有地方国有企业,目前试点企业正在抓紧制订实施方案。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国企混改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又将如何啃下“硬骨头”、取得新突破?
1.混合所有制改革驶入快速道
【试点】
在第三批混改试点之前,已有两批19家中央企业试点的混改任务正在逐步落地,试点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据悉,超过三分之一的试点企业已基本完成引入投资者、设立新公司、重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会一直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内容之一,不是改革的全部,也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国有企业。混改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取各种所有制之长,集各种所有制之优来发展国有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有很好的决策机制、决策程序,管理优良的流程和经验;国企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员工队伍士气高昂,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全面创新的优势,双方要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混改的效果,肖亚庆也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显现,需要给企业一个周期,也不能指望‘一混就灵’,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深化混改适应新时代需要
【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务之急是突破改革的诸多难点,包括通过实施公司制改革,出台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
李锦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深化國企改革、推进混合经济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目标提出来,提升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地位。过去国企重组、混改等改革不少是以加快速度扩大规模为主,现在要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把企业做强做优排在突出位置,更加重视混改的质量与效益,“现代化国企意味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等方面都将有个新的要求、新的标准,国有企业要更具活力、更有效率,要站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全球竞争,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的步伐加大、加快”。
在他看来,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把庞大的社会资本撬动起来,融合进来,与国企共同组成联合舰队参与国际竞争,是国企混改实现突破的重要趋向。他认为,当前混改很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国企和民企对混合后的话语权归属和运行效果还心存疑虑,包括产权平等、参与经营管理等内容的深层次混改阶段尚未到来。在当前全面混改大潮到来之时,混改也到了需要形成新机制的阶段,需要通过细化与之相配套的参与机制、经营机制、退出机制、分配机制,来保障混改的顺利有效推进。
李锦建议,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务之急是突破改革的诸多难点,包括通过实施公司制改革,解决一人独大的问题;出台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健全国企内部激活机制,特别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建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标准和监督机制等。
国企担心混改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民企担心混合之后被排挤,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处周丽莎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将完善产权制度作为关键环节。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可以使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快不同投资主体之间在发展目标、经营理念、运作方式、决策程序等方面的磨合,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行有效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释放企业活力。
(摘自2017年12月19日《光明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会一直往前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将完善产权制度作为关键环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日前审议通过了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名单,已确定将31家国有企业纳入第三批试点范围,其中既有中央企业,也有地方国有企业,目前试点企业正在抓紧制订实施方案。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国企混改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又将如何啃下“硬骨头”、取得新突破?
1.混合所有制改革驶入快速道
【试点】
在第三批混改试点之前,已有两批19家中央企业试点的混改任务正在逐步落地,试点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据悉,超过三分之一的试点企业已基本完成引入投资者、设立新公司、重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等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会一直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内容之一,不是改革的全部,也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国有企业。混改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取各种所有制之长,集各种所有制之优来发展国有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有很好的决策机制、决策程序,管理优良的流程和经验;国企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员工队伍士气高昂,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全面创新的优势,双方要实现优势互补。
对于混改的效果,肖亚庆也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显现,需要给企业一个周期,也不能指望‘一混就灵’,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深化混改适应新时代需要
【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务之急是突破改革的诸多难点,包括通过实施公司制改革,出台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篇章。
李锦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深化國企改革、推进混合经济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目标提出来,提升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地位。过去国企重组、混改等改革不少是以加快速度扩大规模为主,现在要围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把企业做强做优排在突出位置,更加重视混改的质量与效益,“现代化国企意味着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经营等方面都将有个新的要求、新的标准,国有企业要更具活力、更有效率,要站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全球竞争,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的步伐加大、加快”。

在他看来,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把庞大的社会资本撬动起来,融合进来,与国企共同组成联合舰队参与国际竞争,是国企混改实现突破的重要趋向。他认为,当前混改很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国企和民企对混合后的话语权归属和运行效果还心存疑虑,包括产权平等、参与经营管理等内容的深层次混改阶段尚未到来。在当前全面混改大潮到来之时,混改也到了需要形成新机制的阶段,需要通过细化与之相配套的参与机制、经营机制、退出机制、分配机制,来保障混改的顺利有效推进。
李锦建议,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当务之急是突破改革的诸多难点,包括通过实施公司制改革,解决一人独大的问题;出台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健全国企内部激活机制,特别是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建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界定标准和监督机制等。
国企担心混改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民企担心混合之后被排挤,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处周丽莎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将完善产权制度作为关键环节。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可以使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快不同投资主体之间在发展目标、经营理念、运作方式、决策程序等方面的磨合,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实行有效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释放企业活力。
(摘自2017年12月19日《光明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