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国山水绘画看传统园林的空间设计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c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中国山水绘画中处理空间、构思布局的留白手法,从气韵的生动性、艺术的虚实性、画面的意境及空间的处理等方面分析空间设计的表现和特点。探寻中国山水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对空间造境的影响,以期丰富今后的空间艺术创作之思路。
  关键词:中国绘画;表现手法;空间设计;意境美
  一、引言
  园林艺术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它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它在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以外,更大程度上是要满足人的审美情趣和赏景需求。因此,在园林空间的意境营造中,对于空间中情与景相互融合的注重是产生空间意境的前提,而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从创作的角度与中国山水绘画就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而长期以来,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在绘画、诗词和文学等艺术的影响下,许多传统园林更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中建造的,这也使得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尤其以中国山水绘画对于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
  二、寓景于情的空间意境
  中国画始终是老庄、禅宗思想的延续发展,中国绘画不追求单纯的自然表象的模仿,偏重于写意以抒发情感。讲求画中景物融入画家本人的情思、意境,使所绘物象有真正的精神内涵,这就意味着画中须有“我”在,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加之中国画特有的毛笔和宣纸是最能表现其笔墨情趣的材料,就更加促进中国山水画在笔上论气、墨上论韵,以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就会给观赏者造成一个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那么,在传统空间艺术的表现中,其创作的重点也在于意境的表达,而这种自然意境的表达往往是以写意手法来实现的,这一点如果放在东西方园林的比较下就会显得更为明显,西方园林布局对称、规则、严谨,连花草树木也修剪得方正,表现出几何图形的秩序感和强烈的节奏韵律感;而对于中国传统空间艺术来说,呈现的则全然是另一种状态,它最能打动人心的更多的是那种意蕴和境界。我们知道,传统的认知方式具有感性的特点,人们欣赏景物的时候总是容易形成自身的情感抒发,继而在对空间景物的感知过程中形成空间意境。而传统空间的意境是通过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的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这里,意境可以理解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就如中国画中最受推崇的写意画一般,传统空间也追求神似的手法,所谓“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实际上就是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在一方天地之中的缩影与提炼。
  三、计白当黑的空间表现
  如果说“气韵生动”能准确、集中地概括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基本精神。那么,在画面上布置留白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法。中国画造型讲究概括,追求意趣,“留白”手法有着独特的画面空间处理形式,具有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的特点,画家在不影响揭示客观事物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的条件下,对留白的合理布置,用一种更加简捷、概括,更有回味的省略方式,增强艺术感染力,使画面更具含蓄美。通过画面中的空白表现,使画面境界进一步扩大,塑造出“景外之景”,进而给主体以活动自由的余地,同时讲究空白之间的变化和呼应,从而能引发欣赏者的审美想象,并且最大限度得加大“画外空间”。徐复观先生认为,山水本来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是“空白”却突破山水实体的限制,使人的目光得到无限的延展,从而引发人的想象,在有限的山水形质中把握到无限的“道”。山水形质的“有”烘托了极目远处的“无”,反过来,极目远处的“无”也烘托了山水形质的“有”。这种“有”和“无”、“虚”和“实”的统一,就表现了“道”,表现了宇宙的一片生机,而这恰恰就是山水画中空白的真正意境所在。[1]因此,留白是中国画形式美中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中国绘画创造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那么,如果说空间设计与绘画的不解之缘是传统文化根植渗透于生活的直接表现,实际上就是一幅物化了的山水画。在空间造境的营造中往往通过先抑后扬以及空间的障景、借景等手法,来形成一定的空间意境。而在空间的处理上,常常以不同形式的巧妙组合、变化,并结合对景、借景等手法的处理,形成一些空间有序、富有层次、虚实相衬的景观效果,这种表现同时也是整个设计的生命灵动之所在。
  四、虚实相生的空间拓展
  在空间层次上,“山水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 是在笔墨之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2]这是宗白华先生对中国画的意境特征最精确的概括。意境上的空间主要体现于山水画的虚实关系中,虚实关系是中国山水画处理空间、构思布局的准则。寓有形于无形,寓虚于实,虚实相生,让人在有形世界中体会出无形世界的浩瀚奇妙,这就是用有限的空间蕴涵出无限的意境。在空间设计中,地貌的起伏变化可以丰富园林空间的层次,使观赏者产生错视,扩大园林空间。
  从空间对比上分析,在中国山水画的画面上,景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为虚。黄宾虹说:“虚处不是空虚,还得有景。密处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借鉴中国画中空白处理的艺术手法,在空间构成要素中,植物在空间中可以说是用来组织空间层次以及划分区域空间的主要元素,它们常以疏密布景的区分来拓展空间、分隔联系、含蓄景深,起到强化空间的对比作用。
  从空间延展方面看,山水绘画是通过景物所表现的不同特点而言其时态的。而空间设计则通过空间具有的可游性以及景观的季节可变性特点,来使空间具有动态以及时态的变化,使同一景象可以产生无穷多的景面。进而使景观空间具有了移步换景和四时更替的多变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四维度时间。所谓第四维度的空间景观营造,是建立在空间形态配置的前提之下,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到景观随观赏者的观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还需考虑营造不同时间不同景观来产生不同的美感。而这种变化也只有观赏者置身其中亲身感受,才能理解它的空间想象的内涵,这种想象则是在空间的体验中得到的。
  五、结语
  透过中国山水绘画来看空间设计的意境营造,我们会发现在创作中它们虽然采用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但二者之间却存有诸多共同的审美属性,其审美本质同样都是艺术家按照客观的美的规律和审美观念进行创造的产物,理解这些将会为今后的创作带来更深的体会与思考。
  【参考文献】
  [1]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宗白華.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感恩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而随着“9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这群由于特殊的历史时代所造就的群体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也逐渐演变为一个
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作品《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与吉尔伯特·奥斯蒙德的婚姻是一场悲剧,而且是由梅尔夫人和奥斯蒙德刻意安排的悲剧.该部作品可称得上是对人性的
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rn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那许多官僚的关系,哪里用呈,哪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
本文通过对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阐述,对为青年服务、向青年群众学习、加强与青年的交流的认知,以及青年培训工作的实践等方面,深刻认识到群众观点的重要性和指导性意义。指出
摘要:在中国古代教学中读书人都是从儒家经典入门。作为造园主力之一的文人士大夫,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借儒家的“仁山智水”来表现“止于至善”的圣人境界。因而园中经常会以儒家经典作为园名,或作为园景点题。使人在游览园林的同时,得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儒家;园林;圣境  《论语》中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倡导借山水、礼乐来陶冶人的情操。孟子提倡
声乐艺术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艺术,要营造氛围,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耐心沟通,科学用嗓,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加强唱歌技能方面的多元训练。
麦克白从英雄变成暴君,其自身的毁灭是必然的,这既源于主人公自身的欲望与堕落,更是莎士比亚对当时人文主义所滋生的问题的深刻反思.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4月26日当日行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FBP与iDose4(6级)重建,对比、分析图像的信噪比,评价低剂量肺CT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rn对象与方法rn1.病例
期刊
在婚姻开放的盛唐,上层社会出现了“惧内”之风.各种原因的“惧内”现象不胜枚举:有因不尊夫人遗言惧其阴魂而丧命的[1];有因其怕妻而丢官的[2].这种状况似乎向人们表明女子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至2018至10月我院收治细菌性结膜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