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玉珍19岁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是与同时期时传祥一般闪光的人物。她有着53年党龄。如今,73岁的陶玉珍,仍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默默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95年,居住在团结湖社区的处级干部陶玉珍从朝阳区工会退休。按说她可以休息一下,弥补多年来由于忘我的工作,对丈夫及两个孩子的亏欠,但她又被朝阳医院退休护士长、南丁格尔奖项获得者司堃范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感动了,成为“司堃范爱心工作室”第一批志愿者。从此陶玉珍又走上了照顾空巢老人的征程。
其实,早在1985年,陶玉珍就开始帮助一位和自己毫无关系的范爱卿大妈。她连续12年,月月为这位大妈领工资,报销药费。逢年过节, 带上慰问品专程看望。1997年,范大妈得急病住院仅十几天就去世了。陶玉珍从联系住院,到安排后事一手操办,分担了老人唯一的女儿所承受的压力,这使大妈的亲朋好友们非常感动,千言万语洒泪而谢。如今,这位大妈的女儿和陶阿姨居住甚远,却走得像亲姐妹一样。
2002年,陶玉珍开始照顾82岁无儿无女的老教师黄传德大妈。近4年中,黄大妈得了两次大病, 随着病情越来越重,陶玉珍就探望得越来越勤,60多岁的人了,下了自家的三层楼,再上那边五层楼。可口的饭菜端去,开心的话送去,使黄大妈在晚年病重时,享受着一种幸福和满足。2006年年底,陶玉珍满怀真情地送走了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也感动着远近的邻居。随后2007年3月22日,陶玉珍又开始照顾74岁的李淑珍大姐直至今天。
27年来,陶玉珍给10余位空巢老人送去了温暖,像李淑珍、臧金荣、李启秀、王桂英等老人正在感受着陶玉珍的关爱。
续写雷锋日记,送温暖送和谐
73岁的陶玉珍有两个日记本,一本是楼委会日记,记录着她看护她所在的团结湖北三条19楼4个单元72户200多人层出不穷的琐碎事情。翻开日记,全楼的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的,还有残疾人、低保人、育龄妇女、中小学生、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出租户,空挂户。清晰的数字跃入眼帘。仔细看,还有每一次大小事情的内容、时间、地点及感受或影响,这小本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事情如晾衣杆坏了、老鼠盗洞吵人,楼道灯泡坏了,不知谁家晾的被单被风刮掉了等;大事情像谁家的老伴儿滑倒在厕所了、谁家老人倒地一个人抱不起来呀、谁家的厕所又堵了、晾台又渗水了、屋里发现有煤气味儿了、暖气不热了等,居民们都会找陶玉珍,而陶玉珍自己能修的修、能买的去买,不能的就去找人一起来做或者是向居委会反映。像楼道照明灯的问题,陶玉珍没找着电工,就自己买了灯泡蹬着凳子,拿下旧的换上新的。街坊厕所堵了,电话打到她家,正在休息的她穿上衣服穿上雨鞋下楼找来房管局修理,又带头清理没过脚面的污水。这样的事,一年得有那么几次,陶玉珍是随叫随到。
陶玉珍的另一个本子记录的是照顾空巢老人的情况。被照顾老人的姓名、年龄、电话、身份证号、社保手册号、定点医院及每一位被照顾老人的细节,都一一写在上面:如探望时老人的心情、病情、表情、需要等。就说她2007年3月22日结对子至今的74岁的李淑珍大姐,从2010年1月28日李大姐突发脑梗后,陶玉珍对她倍加关爱,从物质到精神上,两股力量支撑着李淑珍。近2年4个月的时间,陶玉珍每一次去看望至少要坐上半小时,以便在聊天中及早发现问题,做好她的心理疏导。她每一次都要带些李淑珍可口的吃的。粗略统计,陶玉珍用自己的钱为李淑珍买过85类食品和用品——每隔10来天,就要送些食品和鸡蛋,仅鸡蛋就累计送了约67斤。从小用品蟑螂药,到食品米面、杂粮、四季蔬菜、时令水果、各类奶品补品以及小节大年相应的食物:如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无一不送。李淑珍说:“我遇上好人了,她不来,我想她,我离不开她啊。”说着说着激动得热泪纵横。伺候她的小阿姨也说:我和李阿姨吃的鸡蛋都是陶阿姨买的,原来我都不想做这家的保姆了,可是我看到陶阿姨为李阿姨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感动了我,就留了下来。”
“回报党和人民,我能干多少,
就干多少。”
陶玉珍是19楼的楼长,2010年罕见的大雪中,她发挥了楼委会的作用,带领居民们铲冰扫雪,不讲分内分外。
在分类垃圾示范阶段,陶玉珍发放材料、口头宣传,随时随地指导居民们,鼎力支持政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她忘记了烈日炎炎,忘记了寒风刺骨,按时间坚守着垃圾分类的岗位。
她是社区夫妻巡逻队的队长,每一次重大活动时刻,她和老伴野锦明都走在前面。让年轻人叹服不已!
捡白色垃圾,自觉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社区党员刊物《学习园地》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陶玉珍投来的稿件。
她不仅是有“求”必应,而且是主动找事情干。
看到社区的血压计坏了,转身跑到药店买了一台。面对感谢,她回答:“没什么,就是为了方便社区,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社区的小广场,有地方凸凹不平,绊脚很不安全,她立即联系人找来沙子和水泥,召集楼里的居民共同修整地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娱乐的场所。
社区成立了“扶贫帮困”互助会,陶玉珍8年来坚持扶贫济困,先后向灾区、贫困户、困难学生、红十字会和司堃范爱心工作室捐款,累计6000余元,捐物不计其数,用爱心,用亲情传递着她的温暖。
无私无畏的陶玉珍忘我的奉献,感动了老老少少的居民们。面对媒体,很多人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树立这样的好党员,我们佩服!”“这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啊!”“永不褪色的劳动模范!”很多人也心疼她,提醒她:“您多注意点身体,毕竟七十三了,别累坏了身子。”但是大家一遇到问题,特别是急难问题,就想起了她,就会给她打电话,就会忘记她的年龄,哪怕是半夜三更。正如此,她很多次做的都是化险为夷的好事。2006年3月26日早7点,社区76岁的刘福珍突然犯了心脏病,儿女们都上班去了,老伴敲开陶玉珍的家门,陶玉珍赶紧过去看望并安慰刘福珍。在给他吃了药后又立即拨通了120电话,5分钟后救护车来了,大夫们询问,检查,做心电图,输液并及时送到朝阳医院。在医院里,陶玉珍楼上楼下跑前跑后,办好各种就医手续。之后,守候在监护室,直等到刘福珍的孩子们来了才离开。由于抢救得快,刘福珍一个月后出院,全家人一再感谢:“多亏了您,救了老爷子一命啊!”陶玉珍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这位老爷子每天还能蹬上小三轮车买菜呢。如果不告诉您,您想不到他的心脏做过手术。
陶玉珍天天都忙碌着,她现在又有个新的“头衔”——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在这个支部里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63岁。面对这些市级、区级、处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陶玉珍既信心百倍,同时又感到重任在肩。因此她就更加倍地工作了,在辛勤的汗水里,她身体力行,走到哪里,无声地把和谐带到哪里,把温暖送到哪里。她那美丽的故事,在远近的几代人中间流传着。
编辑/韩 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95年,居住在团结湖社区的处级干部陶玉珍从朝阳区工会退休。按说她可以休息一下,弥补多年来由于忘我的工作,对丈夫及两个孩子的亏欠,但她又被朝阳医院退休护士长、南丁格尔奖项获得者司堃范十几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感动了,成为“司堃范爱心工作室”第一批志愿者。从此陶玉珍又走上了照顾空巢老人的征程。
其实,早在1985年,陶玉珍就开始帮助一位和自己毫无关系的范爱卿大妈。她连续12年,月月为这位大妈领工资,报销药费。逢年过节, 带上慰问品专程看望。1997年,范大妈得急病住院仅十几天就去世了。陶玉珍从联系住院,到安排后事一手操办,分担了老人唯一的女儿所承受的压力,这使大妈的亲朋好友们非常感动,千言万语洒泪而谢。如今,这位大妈的女儿和陶阿姨居住甚远,却走得像亲姐妹一样。
2002年,陶玉珍开始照顾82岁无儿无女的老教师黄传德大妈。近4年中,黄大妈得了两次大病, 随着病情越来越重,陶玉珍就探望得越来越勤,60多岁的人了,下了自家的三层楼,再上那边五层楼。可口的饭菜端去,开心的话送去,使黄大妈在晚年病重时,享受着一种幸福和满足。2006年年底,陶玉珍满怀真情地送走了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也感动着远近的邻居。随后2007年3月22日,陶玉珍又开始照顾74岁的李淑珍大姐直至今天。
27年来,陶玉珍给10余位空巢老人送去了温暖,像李淑珍、臧金荣、李启秀、王桂英等老人正在感受着陶玉珍的关爱。
续写雷锋日记,送温暖送和谐
73岁的陶玉珍有两个日记本,一本是楼委会日记,记录着她看护她所在的团结湖北三条19楼4个单元72户200多人层出不穷的琐碎事情。翻开日记,全楼的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的,还有残疾人、低保人、育龄妇女、中小学生、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出租户,空挂户。清晰的数字跃入眼帘。仔细看,还有每一次大小事情的内容、时间、地点及感受或影响,这小本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事情如晾衣杆坏了、老鼠盗洞吵人,楼道灯泡坏了,不知谁家晾的被单被风刮掉了等;大事情像谁家的老伴儿滑倒在厕所了、谁家老人倒地一个人抱不起来呀、谁家的厕所又堵了、晾台又渗水了、屋里发现有煤气味儿了、暖气不热了等,居民们都会找陶玉珍,而陶玉珍自己能修的修、能买的去买,不能的就去找人一起来做或者是向居委会反映。像楼道照明灯的问题,陶玉珍没找着电工,就自己买了灯泡蹬着凳子,拿下旧的换上新的。街坊厕所堵了,电话打到她家,正在休息的她穿上衣服穿上雨鞋下楼找来房管局修理,又带头清理没过脚面的污水。这样的事,一年得有那么几次,陶玉珍是随叫随到。
陶玉珍的另一个本子记录的是照顾空巢老人的情况。被照顾老人的姓名、年龄、电话、身份证号、社保手册号、定点医院及每一位被照顾老人的细节,都一一写在上面:如探望时老人的心情、病情、表情、需要等。就说她2007年3月22日结对子至今的74岁的李淑珍大姐,从2010年1月28日李大姐突发脑梗后,陶玉珍对她倍加关爱,从物质到精神上,两股力量支撑着李淑珍。近2年4个月的时间,陶玉珍每一次去看望至少要坐上半小时,以便在聊天中及早发现问题,做好她的心理疏导。她每一次都要带些李淑珍可口的吃的。粗略统计,陶玉珍用自己的钱为李淑珍买过85类食品和用品——每隔10来天,就要送些食品和鸡蛋,仅鸡蛋就累计送了约67斤。从小用品蟑螂药,到食品米面、杂粮、四季蔬菜、时令水果、各类奶品补品以及小节大年相应的食物:如饺子、元宵,粽子、月饼等无一不送。李淑珍说:“我遇上好人了,她不来,我想她,我离不开她啊。”说着说着激动得热泪纵横。伺候她的小阿姨也说:我和李阿姨吃的鸡蛋都是陶阿姨买的,原来我都不想做这家的保姆了,可是我看到陶阿姨为李阿姨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感动了我,就留了下来。”
“回报党和人民,我能干多少,
就干多少。”
陶玉珍是19楼的楼长,2010年罕见的大雪中,她发挥了楼委会的作用,带领居民们铲冰扫雪,不讲分内分外。
在分类垃圾示范阶段,陶玉珍发放材料、口头宣传,随时随地指导居民们,鼎力支持政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她忘记了烈日炎炎,忘记了寒风刺骨,按时间坚守着垃圾分类的岗位。
她是社区夫妻巡逻队的队长,每一次重大活动时刻,她和老伴野锦明都走在前面。让年轻人叹服不已!
捡白色垃圾,自觉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社区党员刊物《学习园地》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陶玉珍投来的稿件。
她不仅是有“求”必应,而且是主动找事情干。
看到社区的血压计坏了,转身跑到药店买了一台。面对感谢,她回答:“没什么,就是为了方便社区,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社区的小广场,有地方凸凹不平,绊脚很不安全,她立即联系人找来沙子和水泥,召集楼里的居民共同修整地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娱乐的场所。
社区成立了“扶贫帮困”互助会,陶玉珍8年来坚持扶贫济困,先后向灾区、贫困户、困难学生、红十字会和司堃范爱心工作室捐款,累计6000余元,捐物不计其数,用爱心,用亲情传递着她的温暖。
无私无畏的陶玉珍忘我的奉献,感动了老老少少的居民们。面对媒体,很多人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树立这样的好党员,我们佩服!”“这是我们身边的雷锋啊!”“永不褪色的劳动模范!”很多人也心疼她,提醒她:“您多注意点身体,毕竟七十三了,别累坏了身子。”但是大家一遇到问题,特别是急难问题,就想起了她,就会给她打电话,就会忘记她的年龄,哪怕是半夜三更。正如此,她很多次做的都是化险为夷的好事。2006年3月26日早7点,社区76岁的刘福珍突然犯了心脏病,儿女们都上班去了,老伴敲开陶玉珍的家门,陶玉珍赶紧过去看望并安慰刘福珍。在给他吃了药后又立即拨通了120电话,5分钟后救护车来了,大夫们询问,检查,做心电图,输液并及时送到朝阳医院。在医院里,陶玉珍楼上楼下跑前跑后,办好各种就医手续。之后,守候在监护室,直等到刘福珍的孩子们来了才离开。由于抢救得快,刘福珍一个月后出院,全家人一再感谢:“多亏了您,救了老爷子一命啊!”陶玉珍说:“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这位老爷子每天还能蹬上小三轮车买菜呢。如果不告诉您,您想不到他的心脏做过手术。
陶玉珍天天都忙碌着,她现在又有个新的“头衔”——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在这个支部里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63岁。面对这些市级、区级、处级以上的离退休干部,陶玉珍既信心百倍,同时又感到重任在肩。因此她就更加倍地工作了,在辛勤的汗水里,她身体力行,走到哪里,无声地把和谐带到哪里,把温暖送到哪里。她那美丽的故事,在远近的几代人中间流传着。
编辑/韩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