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对提高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acmis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1-2],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是近年来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最新技术.其优点是可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难度,同时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永久性通道[3-4].此项技术的应用既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又能使患者在化疗期间自由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1 方法1.1 适应证和禁忌证 需长期或反复静脉输液者;肿瘤化疗;可进行输血、抽血.穿刺局部确诊或疑似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症状;患者体质、体型不适宜任意规格植入性输液港的尺寸;患者确诊或疑似对输液港的材料有过敏反应、严重的肺阻塞性疾病;预穿刺部位曾经放射治疗;预插管部位有血栓形成的迹象或经受过外科手术。

其他文献
期刊
对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目标导向治疗(GDT)可以缩短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时间并改善预后[1].笔者着重调查心脏手术中液体管理的最新资料.目的是为了确定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液体管理策略的支持证据,利用监测来指导治疗,以及使用当前诊疗实践中应用的各种液体配方.1 心脏手术中目标导向治疗的监测1.1 压力参数 对手术患者来说,足够的液体负荷是良好的血流动力的一个先决条件.对由于潜在
期刊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服药依从性以及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高血压患者,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强生活方式强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服药依从性以及不良行为.结果 两组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统计学无差异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2.90±6.25)mm H
期刊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下颌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下颌骨骨折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口腔颌面外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分别为(10.21±1.70)d、(8760.28±607.36)元,均少于对照组的(13.08±2.30)d、(950
目的 探讨产前-产时-产后持续心理干预对产前抑郁妇女产后心绪不良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96例产前抑郁妇女,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由专人进行规范化产前-产时-产后持续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妇女产前、产后3d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心绪不良的发病率等.结果 干预组产后心绪不良发生率为10.4%(5/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低血糖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32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发生的低血糖事件的观察,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给予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干预.结果 32例低血糖均得到纠正,血糖恢复平稳,其中30例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低血糖.结论 建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低血糖风险的评估方法,通过良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应用于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胸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咳痰(≤1d)、术后下床时间(≤1 d)、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5.0%、95.0%、(1.8±0.3)d、(8.1±1.7)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0.0%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喉炎进展喉梗阻时行气管切开术后在麻醉术后恢复室(PACU)内的护理经验,以提高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喉炎患儿行气管切开术后在PACU内的临床资料,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30例患儿均安全、无发生出血、脱管和感染等并发症,返回病房.结论 对小儿气管切开术后及时观察病情,采取周到细致的综合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 探讨急腹症手术麻醉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施行急腹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麻醉护理情况.结果 本组112例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为2.68%.其中1例为术中抢救无效死亡,2例为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12例患者无因麻醉处理不当造成的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急腹症病情重、起病急,术前准备时间通常较短,及时确定麻醉方式,实施科学麻醉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