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四大导师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大导师作为巨儒硕学,鸿才河泻,逸藻云翔,且风神各异:梁启超悍锐慷慨,锋发韵流,读其书颇能高大心志;王国维智慧天发,雅赡渊懿,于文史哲诸域多所创获;陈寅恪才雄学厚,论必考出,有每下一字泰山不移之概;赵元任天资卓荦,辞义双胜,于语言学领域堪称巨擘。
  尽管在学问上自知无法比肩前贤,但在心境上,却自觉颇能与前贤相通。四大导师皆厕身于一种特殊的时代场域之中,感国事之蜩螗,伤文化之裂灭,下瞰兹世,深怀伤悯,自不待言。四大导师对人生、对时弊、对他们情所独钟的教育问题所发出的种种感慨,不唯鞭辟入里,精光四溢,亦正符契我本人的感性体悟。环顾今日,道脉丝悬,举世混浊,钝置心法,四大导师深忧痛慨的所谓“当下”,不正是今日的“现实”吗?独立苍茫,怅望千秋,万端忧思,谁可与诉?此种砭入肌骨的孤独,使我与四大导师的心魂相契相通,并从中获致一种“道不孤”的巨大慰藉;易言之,正是赖于天生的一点清气、倔气、狂气,才葆全了本人学以养心鄙弃作秀的纯粹与超然,日夕优游驰心于学问海中,超然独往,且以人道见道抑且证道弘道而自励自期,不亦快哉!
  目前,“全球一体化”的提法颇为盛行,这使得不少人文学者以为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危机和问题:用一种所谓“新”方法解释“旧”问题,遂构成当代的“显学”。但这本身就大可怀疑,它其实只是西方学者全球文化支配欲望的一部分。事实上,每一个国家与民族所面临的具体问题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国自1990年代以降,改革开放的大潮如激浪排空,人文学科的知识分子由于难以占据社会舞台的中心而纷纷“走向边缘”,主体的失落使得这一群体自身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尤其是,在传统已然无法发挥昔日的“价值优势”的时下,所谓圣言传播与悲壮情怀,对当今的士人来说,已愈益显得迂阔与空疏,甚至连献身方式都难以找到——基于这一现实语境,如何深入发掘四大导师的价值内涵、学术精髓与人文意蕴,进而高擎他们手中的文化圣焰,让他们的精神爝火彻照于日益贫瘠的人文领地,这理应为每一个有志之士的“正识”,也是笔者撰写此书的旨归所在。
  又,四大导师作为学术大师,自有昭垂千古的遗则在焉。所谓治学,不是浮游无根的高谈阔论(所谓“六经注我”),不是脱离现实人文关怀的格义实证,更不是单纯地搬弄材料,征引文献,考索章句,所谓训诂而后方明义理(“我注六经”),而是先明义理而后藉学术之手段以贯通其说。说到底,也是基于“识”——正因心中有“识”,方能达致王国维先生所谓“不悬目的而目的自生”的境界。进一步说,在学术研究中,重要的不是“术”,而是万卷蟠胸、透骨入髓的“通识”;缘此,故能在各种材料的错综纷纭中,寻众说之窍要,察诸家之异同,然后奏刀析理,浸成通识定论。又,四大导师皆为才华骞举的大诗人,但他们一入森森黉宇,尽弃昔日风华,愁愁自守其青灯黄卷的枯淡生涯。对此,不少学者颇感困惑。其实,就四大导师而论,皆为“灵、智、慧”兼具的尤物。为学固当用智;但对大学者来说,这种“智”往往转化为锐利的思想穿透力;与此同时,若辅以诗家之灵悟,则万物于学人之眼中无不著诗之色彩:此即王荆公所谓“盖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苟能如此,径凑单微,则必能体道于玄眇幽邃之域,恍兮惚兮,遂与道合:更能融通综赅,万取一收,“独标胜义于众家之表”。四大导师之所以能精进不已,日新其业,其窍要大抵在此。
其他文献
专家遴选参展品种,科学分类展位展台,高层馆藏学术研讨,全程数字网络服务,展场销售排行竞赛,10月10日在宁举行的“2008中国·南京馆藏图书展销会”,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将以五大举措深度提升全国性馆藏图书展销会的内容与质量。  “中国·南京馆藏图书展销会”是图书出版发行界知名品牌活动之一。3年前,江苏新华发行集团率先建成新港物流基地,就瞄准了大型物流基地独具的展会营销模式。该集团自2006年中国·南京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在《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出版总序中满含深情地说道:“甚至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档案(亦称《叶名琛档案》),英法联军时遭抢掠西运,今藏于英国伦敦。”表达了对这批珍贵文献的无限痛惜之情。这批档案是目前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督抚档案,学林期盼已久。可以告慰学林的是,经过作者与出版社多年的通力合作,不离不弃,十年终于磨就一剑,《叶名琛档案——清代两广总督衙门残牍》于2012年12
《治病书》揭示中国传统医学之精微奥妙,阐释中医基础理论之方法精髓,点破中医养生疗病之玄机。中医施治,讲究下治病、中治命(如何立命)、上治性(修习天性、习性,健全“立人”)。《治病书》从治病层面做论,先在理论层面对阴阳五行进行辨析与纠谬,并重点对现代人对中医的种种误解做了评述。继从四诊、鬼神、经脉、方药等技术层面,抉其“道”理,指其对证,颇有振聋发聩之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试图在“中西医结
2011年5月底,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组成检查组,由主任李潞带队,对上海市有关出版单位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其中的8个项目进行了实地抽查和计分考评。从检查情况来看,上海市承担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情况良好。  2009年至2010年,上海市共有28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资助总额为2487万元。截至2011年6月底,已完成10个。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以下
对语音开始有意识是在初中,而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美音”是在高中,当时学校来了一位实习老师,操着一口“很好听”的英语。我也分不出是什么口音,只是觉得“很好听”,和平时我们英语老师说的很不一样,后来听说这叫“美音”,于是开始对美音产生浓厚兴趣。到了大学后发现说美式英语的人就更多了,原因很简单,美国外教越来越多了,美国影视剧看得多了,美国留学生也来了,我们几乎被包裹在一片美音中,学美音说美音好像成了一种时
《以诗之名》为席慕蓉的第七本诗集,收录了其最新的诗歌创作。诗人近年多次往返于台湾与蒙古草原之间,并终于在心中、在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关于原乡经验的书写,终于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将故乡草原上的月光引入诗行。本文为诗人所写书前序言,文尾两首诗选自新诗集第一部分“执笔的欲望”,供读者欣赏。    几年前,马来西亚的水彩画家谢文钏先生,托人给我寄来一张小画,是我自己的旧时习作,应该是大学毕业之前交到
“大师是一种社会坐标,天地元气。对一个以文化复兴为重任的社会来说,大师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紧要,不可或缺”。  作者在寻找大师的过程中,选出了一些人物,他们是饶宗颐、南怀瑾、吴冠中、周汝昌、吴敬琏、厉以宁、李泽厚、余英时、木心、茅于轼、韩美林、范曾、张维迎、吴为山、李敖等。卞毓方通过他们传奇的学术人生,书写了名家大师的风骨人生。  山右三贤  姚奠中:百年老樗,半世曲园  ——如果有一位
《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薛涌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11  定价:32.00元     清华与北大同为中国高校的标杆,同样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在从“材”到“才”的转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所学校风格不同,侧重不同,但我们看到了同样的以知识灌输为主导的诸多弊端。  近日看到薛涌的新书《北大批判》,讲述了他对比国外,尤其是耶鲁,所看到的北大教育的一些差异。对他的观点,我颇有些
钱歌川先生曾有篇文章谈到--了解和误解,感叹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别人,普通所谓了解,其实都是误解。他戏谑误解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撮合无数的婚姻。误解一一解释T解,周而复始的循环,似乎可以绺清人类好多现象。引申及现当代文学史,相当多作家在政治风云和感情漩涡里沉浮,在作品的荣辱褒贬中忽而上扬忽而淡出,甚至销声匿迹“批倒批臭”。女作家的两个极端,即为张爱玲和丁玲。  张爱玲新时期的“重光”,夏志
这本书是一本随笔集,辑录了作者的37篇文章。文章长短不一,既有记述所思所想的短文也有已出版著作的前言后记。这些文章中的一部分先前已经发表过,我也曾经拜读过,但是整本随笔集读完之后还是会被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论深深地触动。这是一本带着体温的随笔集,书中既弥散着自觉的教育情怀,又不乏理性和逻辑的力量,使人既感动又叹服。曾听说过一个说法,了解一个人思想的最佳途径不是去阅读他的学术著作,而是要看其随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