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的社会管理

来源 :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公共安全与人密切相关,公共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障人的安全。从威胁到人的安全源头来看,一个是风险源,二是重特大的突发事件。风险源是隐藏的、潜在的威胁到人的安全的危险,而重特大的突发事件是已经发生的、明显地威胁到人的安全的危险。因此,重特大的突发事件是现在的危险,风险源是未来的威胁。因此,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是通过管控现存的风险源,从而实现管理未来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前瞻性举措。
  一、“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管理的双重过程
  公共安全管理过程既是一个技术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管理的过程。公共安全管理的技术过程是指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等诸多硬软技术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应用的过程,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过程是公共安全及相关管理活动被社会认知、接受和落实的过程。
  风险是由情景、概率和后果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情景是指在特定的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一系事件。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果是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形成的实际结果。因此,准确全面认知风险既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又需要依据社会运行规律。“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技术过程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分析技术和各个领域的专门科学技术(如疫苗开发等)应用过程,而“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过程是危险源管理、风险感知、风险沟通和社会管控过程。“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管理的技术活动是由专业人才完成的,需要使用大量的专业知识;其社会活动则是由政府、自治组织、科研机构、媒体和公众等共同完成的,是专业知识向社会知识转化的过程。
  “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的技术活动是将“风险”弄明白和找到根治的方法。例如,每次流行病爆发,公共卫生的科研部门均要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及时发现何种病毒肆虐、病毒的结构以及形成机理,最好要找到相关的疫苗和治疗方案。这一过程复杂而冗长,有时甚至得不出任何有效结论。而社会过程则是未弄明白风险之前先进行社会管理,降低社会破坏性,以及弄明白风险之后向公众说清楚风险是什么。例如,流行病大范围爆发之前,管理部门就开始实施社会管控、通过相关知识宣传提高人们警惕性,甚至采用隔离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办法减少病毒在人际间传播;而一旦弄清楚病毒产生的原理尤其是研制出疫苗后,管理部门向民众解释病毒传播途径,消除人们恐惧心理,增加防疫知识,提供人们对流行病风险的认知。如果说,技术活动是探索真知过程;那么,社会活动是传播真知过程。
  二、“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过程意义
  第一,有助于改变过于依赖技术发展消除风险的习惯思维。科学技术无疑是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的最根本办法。但是,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需要长时间探索,而诸多公共安全问题一触即发、一发难以收拾,因此,过于依靠科技发明来消除风险的习惯思维可能会阻碍有效的公共安全管理。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是科研人员孜孜不倦长期探索的结果,但多数时候则是科研人员意外的发现,并不能按照预期就能取得设计的成果。因此,不能依靠等待科技突破消除某种风险,而要加强社会管理控制风险蔓延,从而为科技发明赢得时间。
  第二,有利于增强社会动员能力。公共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公众参与到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不仅是事发后救援和重建需要公众捐款捐物、相互扶助,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公众每天都有一双发现安全隐患的眼睛,并积极向有关负责的机构报告隐患,帮助专业管理部门消除危险隐患。因此,“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将管理关口前移,有助于增强自身的社会动员能力。
  第三,有益于向社会普及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普及成为一种大众知识是知识社会化过程。向公众说明科学是提供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管理不仅注重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专家向公众普及科技专业知识,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由媒体与专家合作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技术,告知相关风险,逐步提高公众的风险认知水平。
  三、建立“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的社会管理制度
  “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的社会管理制度是通过建立社会活动管理制度,防范风险的蔓延、削减风险的影响力和增加风险决策的确定性。这些社会管理制度包括:危险源的社会管理制度、风险知识共享制度、风险感知管理制度、风险沟通制度和社会管控制度。它们之间相互依存,需要配套使用,形成管理流程的环路。
  第一,危险源的社会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包括危险源的专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两个部分。危险源的专业管理是由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危险源进行登记、设置标示、变更、备案和建立业务管理制度的活动;危险源的社会管理是指由基层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学习相关危险源知识、知晓相关危险源的位置,自行远离危险源并自我约束接触、开启和滥用危险源的自治行为。它是由危险源的专业管理部门与基层政府、社会自治组织或社会机构共同实施的危险教育和管理活动,也是公众自我防范的自治行为。只重视专业管理不重视社会管理的危险源管理并不是有效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常态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危险源所在区域的专业管理部门与基层政府缺乏有机配合,导致危险源不被周边群众所熟知,出现群众的无意之错酿成巨大灾难事故,损失惨重。因此,危险源的社会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美国在印度博帕尔事件后,出台了《社区知情法》,要求企业必须向社区公开告知企业名称、生产何种产品以及相关管理措施。社区居民在知情后,可以向企业提出自己的担忧,企业必须建立与社区建立起共同管理风险的制度。因此,建立“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既要加强危险源的专业管理,还要突出危险源的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风险知识共享制度。风险是一个富有争议的知识范畴。它既包括了客观的危险源也隐含了主观的概率,可以将其视为损失后果也可以看到收益结果。不同领域专家看待同一个风险有不同结论。因此,要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提升其积极效应,以及要减少不确定性、增加确定性,那么,就需要在全社会不同的群体之间建立一种风险知识共享制度;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利用风险知识,从而为找到削减风险的科学路径。例如,新型或变异的流感病毒总是不断涌现,但是,每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出现之后,均很难在短时间找到疫苗阻止其大范围传染。公共卫生专家面对流感病毒能做的是减慢它的传播速度。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先知道这种流感出现在哪里。长期以来的做法是门诊临床医生在接诊病历后,发现新的病毒,并报告给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确证后发布疫情,此时,流感已经进入爆发期。因为,一方面感染流感病人会选择病情严重之时才会去医院,另一方面临床医生也需要通过常规药物试验后才能确认发现是不是新病毒。然而,这种传统的做法在2009年因风险知识共享制度而终结了。
其他文献
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一直是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全体职工思想政治水平.不仅要提升政工人员的薪资水平,也要提升政工干部的综合整治素养,构建合
目前,图书馆界掀起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热潮,然而热潮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通过分析现状,指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数字信息资源,但对现阶段必须做一番冷静的思
“出站信号!”“绿灯!”“绿灯好了!”“道岔注意!”“道岔开通!”身着铁路制服的刘钰峰与司机李岩进行着洪亮清晰的口令对答.这是“毛泽东号”机车司机室里亮眼的风景.一代
期刊
“美丽中国”是在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首次提出的概念,本文以此作为大背景,并以成都市A化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从微观经济学和生态保护的角度
关键词 债权行为 物权行为 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制度  作者简介:翁石强,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24一、物权债权行为区分之基础理论  (一)区分核心:意思表示之不同  物权债权行为的区分是物权债
民生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永恒主题,是中国共产党首要的核心观点。历经几代人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工程地质勘察是房建工作的前提,不同的地质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房屋的建设造成影响,由此看来,工程地质的勘测在房屋的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文主要研究了工程地质勘察在房建
经过近年的数字化建设,采油厂构建了以SCADA系统为基础的“两端、四系统、三网并行”的数字化分级管理应用平台,数字化在油田日常管理中的作用逐步体现,员工对数字化认知程度
主要介绍了用IR法检验塑料食品包装袋的检验研究结果 ,将其分为三类。指出了各大类中各品牌因材质、厚度因素影响图谱解析中的差异部位。该方法为侦技人员实际办案提供参考依
企业供电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加强电力营销策略创新,能够保证企业供电的良好运行.本文将针对供电企业加强电力营销策略创新思路进行相关讨论,希望通过本文分析,最终实现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