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院校教学实习船的共享实践

来源 :水运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5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航运人才,分析航海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提高航海院校教学实习船使用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集美大学教学实习船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介绍航海院校在校际之间和校企之间运用共享理念共享教学实习船的实践情况,提出搭建共享服务平台、加强校企沟通、加强对学生职业引导等建议。采用共享模式,对提高教学实习船的使用率,提高航海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学实习船;航海院校;共享;场景实践;校企合作
  0 引 言
  当前,“共享”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分布不均、类型多样的社会资源以及时、高效、成规模的方式进行着“共享”。随着世界航运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航海高等教育也有很大投入,航海院校相继添置了大型教学设备、重点实验室、教学实习船等教育资源,实践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都有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航海学科和航运人才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将教学、实习设备社会共享,发挥其更大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航海教育发展现状
  航运的发展与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一带一路”的建设使航运更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经多年的航海教育发展,我国注册船员已有137万余人,其中海船船员近64万人、内河船员73万余人。[1]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海事培训机构(含游艇培训)有112所,航海院校有70余所,2016年在校航海类学生达2.4万余人。我国航海类院校数量和航海培训规模均居世界首位。
  2 航海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教学、培训方式需要调整。目前,我国航海院校航海专业有4年制本科教育和3年制专科教育学生2.4万余名。在他们的学习中都有进入航运企业的半年毕业实习,在航海专业本科教育中还安排有1个月左右的航行实习作为场景实践;而在对占航海专业学生人数一多半的专科生教育中,没有安排航行实习。根据“以应用为导向,改革船员教育培训方式,强化船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航海专科教育应引进场景实践――航行实习,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实际操作技能,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航海教育设施先进,但场景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符合管理部门要求的培训机构都有基本的教育培训设施:一些培训机构和航海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增加投入,更换或者添置更多的培训设施;有的航海院校为了加强学员的场景实践认知,添置了教学实习船。大学拥有教学实习船的情况见表1。
  这4所大学每届航海类船上专业的学生合计约人。按1个月1个实习期计算,4所大学的教学实习船1学年(不含假期)的培训容量可达人次;因此,如果这些大学的教学实习船只为本校师生实习培训服务的话,其利用率是严重不足的。
  (3)航海教育规模大,各地发展水平不一。由于历史、经济、地理以及航海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航海院校和航海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设立在沿海地区及长江沿线地区。目前沿海、沿江地区的航海培训机构占全国航海培训机构总数的90%以上,其中沿海地区航海培训机构约占全国航海培训机构总数的78%。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航海院校航海专业的生源已经有从中西部地区招收的倾向。虽然中西部地区的航海培训机构可为相应区域的学生提供航海教育培训,但这些地区缺乏航海文化,航海教育基本处于高职或专科水平,当地学生对航海的理解也弱于沿海、沿江地区的学生。
  3 共享教学实习船的必要性
  国家倡导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航海职业教育方面,国家强调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培训质量,提高船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船员队伍结构,增强发展动力,促进科学发展。职业技能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掌握新技能才能在新型船舶上更好地工作。因此,在航海教育培訓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航海教育资源,培养面向新时代有知识、有技能的船员。
  高校的教育培训设施,特别是教学实习船,如在本校没有发挥最佳使用效能,则应通过共享模式来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我国航海教育培训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作出更大贡献。
  4 教学实习船的共享实践
  4.1 规划和论证共享模式
  基于共享理念,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集美大学根据《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组织专家制定实习船共享模式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制度,对实习船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确保共享资源建设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4所大学组建功能和类型相对齐全的实习船队,采取集约管理、预约服务,打破了实习船“专属专用”的界限,让每艘实习船的综合使用率最大化。
  4.2 成立共享联盟,践行共享模式
  2016年10月,以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集美大学4所大学为主体,吸纳其他有实习船使用需求的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企业等共同参加的“中国航海实习船共享联盟”(以下简称“共享联盟”)正式成立,4所大学的7艘实习船纳入中国航海实习船队。2017年7月,在“育鲲”轮上进行了共享联盟的“共享首航”活动,首次实现共享联盟成员之间的实习船资源共享,使共享模式下的场景实践教育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4.3 实施校企合作,拓展共享模式
  教学实习船对航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培养合格的航海人才,船上实习是必修课。目前,首批参加共享联盟的院校和企业有10余家,实习船数量不能满足所有航海类专业学生保质保量的实习需求。没有实习船的院校均采用校企合作或到院校所属企业的船上完成海上实习。一些航海高职院校借鉴共享联盟的模式,积极与企业合作。部分高职院校调整培养计划,与用人企业协作,将课堂移到企业船上,让学生进行工作体验,将书本理论与船舶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场景实践教育更接近职场真实状况。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的船上实践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并完成三管轮或三副的考证。这种方式将企业船舶资源与院校共享,开启了航海教育的新途径。
  5 共享模式的改进
  5.1 搭建教学实习船共享服务平台
  为更好发挥共享联盟实习船“移动校园”的作用,需要搭建实习船共享服务平台,用以协调、推进实习船共享工作,完善共享联盟服务。平台应具有船舶基本动态信息、共享实习船预约、管理协调等功能。参加联盟的院校登录平台就可查阅船舶动态,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实习船预约安排。平台服务共享联盟成员,有助于共享联盟船队实习船的合理使用安排。
  5.2 加强校企沟通
  航海类院校与航运企业是密切的联合体,校企合作实现的场景实践教学将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规划职业生涯并向船员身份转变。学校根据航运企业船舶运营时间协调学生上船实习,企业也要灵活调整实习船船期,确保学生能及时回校完成学业。航海专业学生是未来的海员,是航运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航运企业可在学生实习期间发放实习补助,以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积极性。校企双方做到及时沟通,有利于严格按照职业规范要求培养航海人才。
  5.3 校企合作,强化职业引导
  船员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诸多因素都会对航海专业学生是否坚持选择海员这一职业产生影响,尤其是学生经过船上场景实践,对海员工作和生活有了切实感受后,影响更甚。航海院校和航运企业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确立长远的职业生涯愿景,使学生了解自身所长,从事自己适合的专业,掌握技术,长期受益。技术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船舶平台,只有通过船舶职场的实际考验,才能成为素质过硬的航海人才。
  6 结 语
  航海类院校教育以应用为导向,要求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场景实践的实习环节不可或缺,实习船共享模式可以让更多学生得到实践机会。在实施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过程中,完善服务平台功能、细化校企合作管理环节以及对未来航海人才的积极引导和培养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莉.四所航海类高校启动“中国航海实习船共享联盟”[EB/OL].(2016-10-17)http://www.zgjtb.com/2016-10/17/content_96618.htm.
其他文献
本文梳理了基于互惠公平和不公平厌恶公平偏好在委托多代理和团队激励契约方面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互惠公平对多代理人激励实验和收入对比效应实验的激励不足问题,对管理会计控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啦啦操在陕西省的比赛情况、教学情况、培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最后预测出陕西
TOD模式是指沿大众运输系统廊道的节点推动土地开发,将大众运输系统的车站与城市发展的核心相结合的新城市规划概念。本文首先借鉴了国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探讨和研究T
如果这些垃圾真的汇集成一片大陆或者一个大的岛屿,反倒好清理,现在它们分散在广阔的海域中,清理的难度更大。而海水中的塑料垃圾比漂浮在海面上的还要多,大约是海面上的6倍。目前,全球每年生产塑料超过3亿吨,约有10%的塑料会流入海洋,塑料制品的化学性质极其稳定,能在海里漂浮成百甚至上千年。更要命的是,这些塑料垃圾被阳光炙烤,被海浪拍打,不断老化、破碎,最终形成了尺寸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成为看不见的“海
评定煤炭质量及其工业利用价值都要以煤质化验结果为基础。为了保证获得准确的化验结果,真实反映样品的组成和特性,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煤炭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